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215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属于小家电配件,解决了烘烤食物的能力下降且局部焦糊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侧壁上设有多组侧气孔,每组侧气孔由至少两个侧气孔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来阻碍侧壁内侧的空气下降时从侧气孔流出空气炸篮,并且引导侧壁外侧的空气上升时从侧气孔流入空气炸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空气炸锅放置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
技术介绍
现在的空气炸锅专用空气炸篮,一般在空气炸篮的侧壁上隔一定的间距开有竖状排列的长条形侧气孔,在烘烤时,食物容易从侧气孔中漏出,不利于短小类食物烘烤,并且热风从侧气孔导入后,易导致空气炸篮局部过热,食物局部过热,容易出现局部焦糊现象。另外,有些空气炸篮的侧气孔会将热风直接导出空气炸篮,使得烘烤食物的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加强烘烤食物的能力,使得食物受热均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底气孔,所述侧壁上设有多组侧气孔,每组侧气孔由至少两个侧气孔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来阻碍侧壁内侧的空气下降时从侧气孔流出空气炸篮,并且引导侧壁外侧的空气上升时从侧气孔流入空气炸篮。 进一步的,每组侧气孔由两个侧气孔组成,两个侧气孔的长度方向相对底壁倾斜呈倒八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底气孔为圆形孔并且直径为D,所述侧气孔的宽度为W,W<D,侧气孔的长度为L,L=5ff?10W,侧气孔的长度方向相对底壁倾斜的角度A为30 °?60 °。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组侧气孔,相近两组侧气孔的间距为S,S=L 5W ?21 进一步的,所述侧气孔为腰形孔,侧气孔的宽度为W=2?6mm,侧气孔的长度为L=20 ?30mm。 进一步的,每组侧气孔由四个以上侧气孔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倒八字形的其中一边至少具有两个侧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气孔为圆形孔并且直径为D,所述侧气孔为圆形孔并且直径为D,倒八字形每一边中的侧气孔的横向间距为SI,Sl=L 5D?2D。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组侧气孔,相近两组侧气孔的纵向间距为 S2, S2=l.5D ?2D。 进一步的,所述侧气孔的直径为2?3mm, Sl=3?6mm, S2=3?6mm。 进一步的,所述侧气孔为平行四边形孔、弧形孔或椭圆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将侧气孔排列成倒八字形,在空气炸锅内的热风进入循环流动后,能够阻碍侧壁内侧的热风下降时从侧气孔流出空气炸篮,并且引导侧壁外侧的热风上升时从侧气孔流入空气炸篮,从而增强炸篮内热风流通能力,加强烘烤食物的能力,在增加热风流通的同时,保留一定的热风压力,提升烘烤食物能力,并且将侧气孔布置适当,能够使热风尽量均匀分布,让食物均匀受热,避免局部烤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侧气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热风流动路径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用平行四边形孔替代腰形孔后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用弧形孔替代腰形孔后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用椭圆形孔替代腰形孔后的不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侧气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用椭圆形孔替代圆形孔后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用平行四边形孔替代圆形孔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用腰形孔替代圆形孔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包括底壁I和侧壁2,所述底壁I上设有多个底气孔11,所述侧壁2上设有多组侧气孔21,每组侧气孔21由至少两个侧气孔21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来阻碍侧壁2内侧的热风下降时从侧气孔21流出空气炸篮,并且引导侧壁2外侧的热风上升时从侧气孔21流入空气炸篮,从而增强炸篮内部的热风流通能力,加强烘烤食物的能力,同时在增加热风流通的同时,保留一定的热风压力,提升烘烤食物能力,使热风尽量均匀分布,让食物均匀受热,避免局部烤焦。侧气孔21的数量视侧壁2的高度和宽度而定,以均匀布满侧壁2为优。 侧气孔21的具体分布方案见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 见图1,底气孔11为圆形孔并且在底壁I上围绕底壁I的中心环形分布,底壁I的平面形状接近于正方形,具有四条边,相近的两条边之间通过弧形过渡。侧壁2垂直连接在底壁I的边缘并且围成一圈,侧壁2连接在底壁I的四条边的四个部分设置多组侧气孔21,侧壁2的这些部分接近于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侧壁2的上述每个部分都设置了六组侧气孔21,每组侧气孔21由两个侧气孔21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侧气孔21为腰形孔,因此比较容易确定侧气孔21的长度及宽度,假设底气孔11的直径为D,侧气孔21的宽度为W,侧气孔21的长度为L,则满足W彡D,L=5W?10W,另外,侧气孔21的长度方向相对底壁I倾斜的角度A为30 °?60。,如图2所示。另外,侧壁2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组侧气孔21,相近两组侧气孔21的间距为S,S=1.5W?2W。举例说明,侧气孔21的宽度为W=2mm,侧气孔21的长度为L=20mm,或者侧气孔21的宽度为W=4mm,侧气孔21的长度为L=24mm,或者侧气孔21的宽度为W=6mm,侧气孔21的长度为L=30mm等等。侧气孔21的尺寸较小,确保在烘烤短小类食物时,食物不会从侧壁2漏出。整个侧壁2的侧气孔21的排列呈中心对称结构,使热风尽量均匀流动,让食物均匀受热,避免局部烤焦。由于在侧壁2的内侧,侧气孔21的倾斜方向与热风方向不同,而在侧壁2的外侧,侧气孔21的倾斜方向与热风方向相近,所以在增加热风流通能力的同时,保留一定的热风压力,提升烘烤食物能力。 如图3所示,空气炸篮置于空气炸锅的内胆3中,在底壁I的外部与空气炸锅的内胆3之间具有供热风流动的底空隙31,在侧壁2的外部与空气炸锅的内胆3之间具有供热风流动的侧空隙32,热风从空气炸篮的上方向下吹入空气炸篮的内部,流经食物表面对食物进行加热,然后从底壁I的底气孔11中流出空气炸篮进入底空隙31,一开始由于侧空隙32中空气静止不动,所以会有一部分热风从侧气孔21流出空气炸篮进入侧空隙32,热风从底气孔11流出进入底空隙31后,经空气炸锅的内胆3反射向上流动进入侧空隙32并且沿着侧壁2的外侧面向上流动,由于倒八字形排列的侧气孔21存在,空气炸篮内部的热风通过侧气孔21的阻力会大于侧空隙32中的热风通过侧气孔21的阻力,所以侧空隙32中的热风能够更加顺利地通过侧气孔21进入空气炸篮,从而使得空气炸篮内部的热风不能通过侧气孔21流出,因此一旦进入循环后,热风就遵循图3所示的路径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增强空气炸篮内部的热风流动,加强烘烤食物的能力。除了腰形孔外,也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孔,平行四边形孔的长边所在的直线即侧气孔21的长度方向,具体尺寸标见图4。或者采用弧形孔,弧形孔的中心线与两条宽的交点之间的边线即侧气孔21的长度方向,具体尺寸标见图5。或者采用椭圆形孔,椭圆形孔的长轴所在的直线即侧气孔21的长度方向,具体尺寸标见图6。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一,在侧壁2的四个部分均从上到下间隔设置了六组侧气孔21,每组侧气孔21由四个以上侧气孔21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倒八字形的其中一边至少具有两个侧气孔21。具体数量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底气孔,所述侧壁上设有多组侧气孔,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气孔由至少两个侧气孔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来阻碍侧壁内侧的热风下降时从侧气孔流出空气炸篮,并且引导侧壁外侧的热风上升时从侧气孔流入空气炸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底气孔,所述侧壁上设有多组侧气孔,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气孔由至少两个侧气孔组成并排列成倒八字形,来阻碍侧壁内侧的热风下降时从侧气孔流出空气炸篮,并且引导侧壁外侧的热风上升时从侧气孔流入空气炸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气孔由两个侧气孔组成,两个侧气孔的长度方向相对底壁倾斜呈倒八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气孔为圆形孔并且直径为D,所述侧气孔的宽度为W,W < D,侧气孔的长度为L,L=5ff?10W,侧气孔的长度方向相对底壁倾斜的角度A为30 °?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组侧气孔,相近两组侧气孔的间距为S,S=L 5W?2W。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金恩来汪天虹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