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千斤顶的布置与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14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上的随车千斤顶的布置与安装结构。千斤顶(3)通过螺栓螺母结构固定在汽车的后备箱内的后底板(1)上,在后地板(1)上位于所述的千斤顶(1)下部的一个力臂的下方,设凸起的后底板凸起型面(6),所述的后底板凸起型面(6)与该力臂外部形成的空隙相吻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充分利用行李箱内的空间,节省了后底板备胎内的空间,使其可以储放随车物品;并且为配合这种布置方式所生成的后底板凸起型面由整体急速变形的拉延过深的情况,改善成缓慢的过渡拉延型面,其冲压工艺性能够得到提高;随车千斤顶的安装固定更为可靠,结构较为简单,操作过程也不复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构造的
,涉及汽车附件在车身内的安装形式 及相应的车身结构,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随车千斤顶的布置与安 装结构。技术背景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对汽车设计的人性化要求越来载高,如何 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布置的优化,并尽可能改善制造工艺性,已经成为汽车发 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了方便汽车驾乘人员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对车辆进行简单的检査维修及对 车辆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如更换轮胎),汽车一般都随车配置了千斤顶,用于 顶升车辆。常用的千斤顶一般都是铰接四边形力臂、对角螺旋加力的机械式千 斤顶,在不使用时将其放置在后备箱内,并将其縮回,使其高度降为最低的原位状态;使用时,通过加力旋转螺杆,使力臂撑起升高,顶起车身。目前,常 见的千斤顶在车内的放置形式是将其放入备胎内,按这种方式放置千斤顶,备 胎内的空间被千斤顶占用,基本不能再放置其它物品;或者按另一种方式放置 千斤顶将千斤顶放入一个盒子内,将安装千斤顶的盒子再固定在车身上,此 种方式结构复杂,成本增加。另外,车身后底板的冲压成型性问题也一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如本 说明书的附图中的图3所示,其中,图示的改进前底板型面9,即图中的双点划 线表示的曲线,就是现有常见的车身后底板的形状,其冲压拉伸的深度较大。 安装备胎的凹腔由于拉延深度比较深,拉深时容易出现起皱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随车千斤顶的布置与安装结构,其 目的是充分利用车身内空间及提高后底板的冲压工艺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随车千 斤顶的布置与安装结构,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用于放置和固定千斤顶,所述 的千斤顶为铰接四边形力臂、对角螺旋加力的机械式千斤顶,该千斤顶放置在 后备箱内时为其高度降为最低的原位状态,所述的千斤顶通过螺栓螺母结构固 定在汽车的后备箱内的后底板上,在后地板上位于所述的千斤顶下部的一个力 臂的下方,设凸起的后底板凸起型面,所述的后底板凸起型面与该力臂外部形 成的空隙相吻合。为使本技术更加完善,还进一步提出了以下更为详尽和具体的技术方 案,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并提高本技术的新颖 性和创造性千斤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千斤顶通过螺栓螺母结构固 定在后底板上,该螺栓螺母的固定结构为在后底板上设与其紧固的千斤顶安 装支架总成,所述的千斤顶安装支架总成上设与其紧固的千斤顶安装螺杆,在 千斤顶上设千斤顶固定孔,所述的千斤顶固定孔套入千斤顶安装螺杆,用千斤 顶紧固螺母紧固。千斤顶侧面定位面的结构技术方案所述的后地板的侧面上设千斤顶侧面 定位面,所述的千斤顶侧面定位面的结构为在后地板有侧面上是一个向千斤顶 方向凸起的平面,所述的千斤顶安装支架总成与该平面紧固连接,所述的千斤 顶安装螺杆与该平面垂直。后底板凸起型面的结构技术方案所述的后底板凸起型面是从所述的后底板的侧面和底面的转折处向车身内部形成的凸起,其各相交面的过渡均为大圆 弧过渡。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充分利用行李箱内的空间,节省了后底板备胎内的空间,使其可以储放随车物品;并且为配合这种布置方式所生成 的后底板凸起型面由整体急速变形的拉延过深的情况,改善成缓慢的过渡拉延 型面,其冲压工艺性能够得到提高;随车千斤顶的安装固定更为可靠,结构较 为简单,操作过程也不复杂。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布置与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的正面投影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后底板凸起型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后底板,2、千斤顶安装支架总成,3、千斤顶,4、千斤 顶安装螺母,5、千斤顶固定孔,6、后底板凸起型面,7、千斤顶侧面定位面, 8、改进前底板型面,9、千斤顶安装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 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 理解。如图l、图2所表达的本技术的结构,本技术为一种随车千斤顶的 布置与安装结构,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用于放置和固定千斤顶3,所述的千斤顶3为铰接四边形力臂、对角螺旋加力的机械式千斤顶。在千斤顶3不使用时, 将其放置在后备箱内,并将其縮回,使其高度降为最低的原位状态;使用时, 取出车外,垫在车身下的适当部位,通过加力旋转螺杆,使四个力臂形成的四边形变化,力臂撑起升高,顶起车身。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充分利用车身内空间及提高后底板的冲压工艺性的专利技术目的,本 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8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随车千斤 顶的布置与安装结构,其中的千斤顶3通过螺栓螺母结构固定在汽车的后备箱 内的后底板1上,在后地板1上位于所述的千斤顶1下部的一个力臂的下方, 设凸起的后底板凸起型面6,所述的后底板凸起型面6与该力臂外部形成的空隙 相吻合。后底板凸起型面6起到了支承作用,挡住了千斤顶的下部的力臂,防止千 斤顶1在安装后产生转动。靠后底板凸起型面6让出千斤顶3的安装空间,增 大行李箱内空间。靠后底板凸起型面6,提高后底板的加工成型的工艺性能。采取上述技术措施,既可以腾出备胎内圈空间,使其可以储放杂物,增大 储物空间,又可以同时根据这种布置形式,优化后底板1的冲压成型性能。由 于布置千斤顶3的要求将后底板1型面由整体急速的拉延的情况可以改善成缓 慢的过渡拉伸,即形成后底板凸起型面6,冲压加工更为方便。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为完善,还提供以下实施示例作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的 参考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千斤顶3在车身上的安装固定方式。所述的千斤顶3通过螺栓 螺母结构固定在后底板1上,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定位、安装和锁紧均很方便,而且很牢固,不易产生松动。该螺栓螺母的固定结构为在后底板1上设与其紧固的千斤顶安装支架总 成2,千斤顶安装支架总成2用于安装固定千斤顶3。所述的千斤顶安装支架总成2上设与其紧固的千斤顶安装螺杆9,在千斤顶3上设千斤顶固定孔5,所述 的千斤顶固定孔5套入千斤顶安装螺杆9,用千斤顶紧固螺母4紧固。安装时,将千斤顶3上的千斤顶固定孔5套入千斤顶安装螺杆9,且将千斤 顶3下部的一个力臂支承在后底板凸起型面6上,旋入千斤顶紧固螺母4,将千 斤顶3固定。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目的是实现千斤顶3的侧面方向的定位和固定。所述的后地板1 的侧面上设千斤顶侧面定位面8,所述的千斤顶侧面定位面7的结构为在后地板 1有侧面上是一个向千斤顶3方向凸起的平面,所述的千斤顶安装支架总成2与 该平面紧固连接,所述的千斤顶安装螺杆(9)与该平面垂直。上述结构保证了千斤顶3在车身内与车身后底板1的贴合,使千斤顶3稳 定,便于其紧固。千斤顶安装螺杆9与该平面垂直。安装时,将千斤顶3套在 千斤顶安装螺杆9并推位。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后底板1的形状改善,使其拉伸加工的工艺性更好, 不易产生起皱开裂等问题,其具体结构为所述的后底板凸起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车千斤顶的布置与安装结构,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用于放置和固定千斤顶(3),所述的千斤顶(3)为铰接四边形力臂、对角螺旋加力的机械式千斤顶,该千斤顶(3)放置在后备箱内时为其高度降为最低的原位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顶(3)通过螺栓螺母结构固定在汽车的后备箱内的后底板(1)上,在后地板(1)上位于所述的千斤顶(1)下部的一个力臂的下方,设凸起的后底板凸起型面(6),所述的后底板凸起型面(6)与该力臂外部形成的空隙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桂玲潘陈兵陈晓锋朱志军王灿军高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