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652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属于电化学设备领域。氢氧发生器包括:上壳体、固定板、下壳体、电极组、导气孔和导气筒,上壳体、固定板和下壳体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电极组设置在下壳体内部,导气孔设置在固定板上,导气筒设置上壳体内部,导气筒设置在固定板上,导气筒与导气孔连通,工作时,电极组在下壳体内部进行电解,电解制取的氢气和氧气通过导气孔、导气筒进入上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导气孔及导气筒,使电解制取的氢气与氧气从下壳体呈喷射状进入上壳体,可以有效的将电解制取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均匀,使气体稳定的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输出,作为辅助燃料时可以稳定的助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拆卸,容易清理,有效的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辆等交通工具的被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但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可以代替石油的清洁能源--氢气。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氢气在机动车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可应用于机动车上为机动车提供氢气作为辅助燃料的设备,这种设备被称为氢氧发生器。现有的氢氧发生器大多包括注塑为一个整体的外壳和电解系统,电解系统设置在外壳内部,电解系统包括电极总成和电极骨架,且电极总成和电极骨架注塑为一个整体,电解后的氢气和氧气通过管道送出氢氧发生器,并作为辅助燃料输送给机动车的动力系统。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氢氧发生器制取的氢气与氧气在氢氧发生器中不能充分混合,作为辅助燃料输出给动力系统时,由于气体中氢气分布不均匀,导致气体作为辅助燃料时不能稳定的助燃;同时由于氢氧发生器各部分注塑成为一个整体,不易清理,严重影响了氢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氢气与氧气混合不均匀,氢氧发生器不易清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氧发生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氢氧发生器,所述氢氧发生器包括:上壳体、固定板、下壳体、电极组、导气孔和导气筒,所述上壳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下壳体从上至下顺次连接,所述电极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气筒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部,且所述导气筒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气筒与所述导气孔连通,工作时,所述电极片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进行电解,电解制取的氢气和氧气通过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气筒进入所述上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包括:多个电极片、定位栅板、固定卡片、导电片和导电接头,所述定位栅板上设置有多个栅格,所述多个电极片插入所述定位栅板的栅格中,所述定位栅板用于将所述多个电极片隔开,所述固定卡片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片上部,所述固定卡片用于所述多个电极片固定,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片下部,所述导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导电片下部。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与所述导电接头连接,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用于给所述电极组提供电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包括:电源转换器与控制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机动车的电源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组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用于将所述机动车的电源电压转化并输出至所述电极组,所述电源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串接,所述电源转换器还与所述机动车数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机动车的相关参数智能控制所述电源转换器。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导水孔和导水筒,所述导水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水筒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且所述导水筒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所述导水筒与所述导水孔连通,所述电解液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导水孔进入所述下壳体。更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补水口和补水口盖,所述补水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部,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补水口进入所述上壳体内部,所述补水口盖设置在所述补水口上,所述补水口盖用于覆盖所述补水口。更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部,所述电极组电解出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孔导出。更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气液分隔片,所述气液分隔片水平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部,所述气液分隔片用于防止所述电解液从出气口溅出。更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底部,所述电极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导电接头穿过所述固定座伸出到所述下壳体外部,且所述导电接头与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下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导气孔及与导气孔连通的导气筒,使电解制取的氢气与氧气从下壳体呈喷射状进入上壳体,可以有效的将电解制取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均匀,使气体稳定的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氢氧发生器中输出,作为辅助燃料时可以稳定的助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氢氧发生器可以拆卸,容易清理,有效的保证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氢氧发生器正面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立体图。其中:1上壳体,2气液分隔片,3固定板,4下壳体,5电极组,6导气孔,7导气筒,8电极片,9定位栅板,10固定卡片,11导电片,12导电接头,13导水孔,14导水筒,15补水口,16补水口盖,17出气口,18固定座,19支撑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氧发生器,所述氢氧发生器包括:上壳体1、固定板3、下壳体4、电极组5、导气孔6和导气筒7,上壳体1、固定板3和下壳体4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且上壳体1、固定板3和下壳体4之间通过螺栓或其他紧固件连接,电极组5设置在所述下壳体4内部,且电极组5在下壳体4内部进行电解,导气孔6设置在固定板3上,导气筒7设置在上壳体1内部,且导气筒7设置在固定板3上,导气孔6与导气筒7连通,导气孔6和导气筒7均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且导气孔6与导气筒7一一对应,作为优选,导气孔6与导气孔7均设置有4个,工作时,电极组5在下壳体4内部进行电解,下壳体4中不断产生气体,且下壳体4中气压相对与上壳体1较高,电解出的气体从下壳体4成喷射状进入上壳体1,可以有效的将氢气和氧气混合均匀,并从氢氧发生器向机动车等设备的动力系统输出,作为辅助燃料。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导气孔及与导气孔连通的导气筒,使电解制取的氢气与氧气从下壳体呈喷射状进入上壳体,可以有效的将电解制取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均匀,使氢气稳定的从氢氧发生器中输出,作为辅助燃料时可以稳定的助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氢氧发生器可以拆卸,容易清理,保证制取的氢气质量...
一种氢氧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发生器包括:上壳体、固定板、下壳体、电极组、导气孔和导气筒,所述上壳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下壳体从上至下顺次连接,所述电极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气筒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部,且所述导气筒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气筒与所述导气孔连通,工作时,所述电极片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进行电解,电解制取的氢气和氧气通过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气筒进入所述上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发生器包括:上壳体、固定板、
下壳体、电极组、导气孔和导气筒,所述上壳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下壳体从
上至下顺次连接,所述电极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
固定板上,所述导气筒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部,且所述导气筒设置在所述固定
板上,所述导气筒与所述导气孔连通,工作时,所述电极片在所述下壳体内部
进行电解,电解制取的氢气和氧气通过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气筒进入所述上壳
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包括:多
个电极片、定位栅板、固定卡片、导电片和导电接头,所述定位栅板上设置有
多个栅格,所述多个电极片插入所述定位栅板的栅格中,所述定位栅板用于将
所述多个电极片隔开,所述固定卡片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片上部,所述固定卡
片用于将所述多个电极片固定,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片下部,所述
导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导电片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发生器还包
括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与所述导电接头连接,
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流电源用于给所述电极组提供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发生器用恒
流电源包括:电源转换器与控制器,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机动车的电源
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组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器用于将所
述机动车的电源电压转化并输出至所述电极组,所述电源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
串接,所述电源转换器还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生李树权孙金良罗文峰于宝文简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兴顺投资有限公司李发生李树权孙金良罗文峰于宝文简文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