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502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用于将第1部件(10)和第2部件(30)连结的连结装置。连结装置具有设置于第1部件(10)的两个突起部(16)、以贯通第2部件(30)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36)、设置于第2部件(30)并以与贯通孔相连的方式形成的两个容纳孔(34)、和具有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的固定部件(50)。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贯通孔中时,随着向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间隔变化。第1按压部和第2按压部形成为,分别对容纳在两个容纳孔中的两个突起部中的对应的某一方作用固定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两个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装置,特别涉及使用该连结装置的切削工具。
技术介绍
以往有将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切削刀片的前端部件拆卸自如地固定到钻头主体上的形式的钻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其一例。此外,还有可拆卸地安装于钻头主体的前端部件构成为多刃刀片的钻头。在图1中表示这样的钻头的一例。在图1所示的钻头中,在钻头主体上,利用两个螺钉拆卸自如地安装着具有一对切削刃的多刃刀片。作为这样的更换前端部件的形式的钻头(以下称为“刀头更换式钻头”)所具有的有利效果,有如果将前端部件更换为大小不同的前端部件则即使主体部件与其更换前相同也能够加工不同外径的孔的效果。即,通过准备一个主体部件和与想要加工的孔的外径对应的多个前端部件,能够加工各种大小的孔。因而,与前端部分和主体部分一体化的以往的钻头相比,这样的刀头更换式钻头能够在不同直径的孔的加工中共用主体部件,所以管理成本降低。此外,该形式的钻头在前端部件被用旧的情况或破损的情况下等,只要仅更换其前端部件即可,所以运行成本低,环境负荷也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64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上所述的钻头的情况下,根据图1可知,从前端部件(刀头)侧将两根螺钉朝向主体部件分别插入,将前端部件固定到主体部件上。在这样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将两根螺钉分别紧固,有时各螺钉的紧固力会有较大不同。如果对于每个螺钉而言紧固刀头的力较大地不同,则在刀头上施加弯曲应力,刀头及主体部件的寿命可能缩短。此外,分别操作两个螺钉的作业在作业效率的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这样的问题特别在使用小径的螺钉的比较小径的钻头中是显著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上述事项中的至少一个的连结装置。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性优异且能够对连结的部件施加适当的紧固力即固定力的连结装置。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了这样的连结装置的切削工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连结的连结装置,该连结装置包括:两个突起部,设置于上述第1部件;贯通孔,以贯通上述第2部件的方式形成;两个容纳孔,设置于上述第2部件,是形成为分别与上述贯通孔相连的两个容纳孔,分别形成为容纳上述突起部;固定部件,是具有第1按压部和第2按压部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该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该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而改变该第1按压部和该第2按压部的间隔,该第1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一方作用固定力,该第2按压部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另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作用固定力。在这样的结构的连结装置中,当固定部件配置在第2部件的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来改变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间隔,能够通过对固定部件的一端部的作业,对容纳在两个容纳孔中的两个突起部作用固定力。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将两个部件彼此连结。这样,能够通过一个作业将两个部件连结,所以在两个部件的连结时,能够防止产生多余的弯曲应力。优选的是,该连结装置成形为,当固定部件配置在贯通孔中时,通过第1按压部按压两个突起部的一方并且第2按压部按压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使得两个突起部从固定部件受到拉入力。优选可以是,固定部件包括第1固定元件和具有第2按压部的第2固定元件,该第1固定元件构成为与该第2固定元件旋合,该第2固定元件包括旋转防止部,第2部件具有当该固定部件配置在贯通孔中时与该第2固定元件的该旋转防止部配合的部分,以防止该第2固定元件随着该第1固定元件的旋转而旋转。第1固定元件可以具有一体化的第1按压部。或者,固定部件可以还包括与第1固定元件旋合的第3固定元件,在该情况下,该第3固定元件可以具有一体化的第1按压部。优选可以是,当上述固定部件配置在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时,上述第1按压部和上述第2按压部选择性地定位在第1释放状态和第2固定状态,在所述第1释放状态,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突起部能够向上述容纳孔插入或从该容纳孔取出,在所述第2固定状态,对上述突起部作用固定力。固定部件可以构成为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对置,在该情况下,第1释放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可以比第2固定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长。替代地,固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第1按压部相对于第2按压部朝向相反侧,在该情况下,第1释放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可以比第2固定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短。例如,第1按压部和第2按压部可以分别具有锥形形状。在该情况下,第1部件的两个突起部可以分别具有与所述按压部的锥形形状对应的凹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应用了上述的连结装置的切削工具。在该情况下,例如,第1部件是工具前端部件,第2部件是工具主体即主体部件。替代地也可以是,第1部件是工具主体,第2部件是工具前端部件。第1部件可以直接地装备有切削刃。除此以外或者替代地,第1部件也可以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包括切削刃的部件。另外,第2部件也可以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包括切削刃的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一例的以往的钻头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立体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一部分的仰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一个突起部的侧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第2部件的剖视图。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元件的立体图。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固定元件的立体图。图11是与图10不同朝向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固定元件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图3的连结的组装体中的连结部分的图,是与组装体的轴线正交并包含第2部件的贯通孔的轴线的面中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俯视图。图16是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主视图。图17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工具前端部件的主视图。图18是第2实施方式的工具前端部件的侧视图。图19是第2实施方式的工具前端部件的仰视图。图20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的工具主体的一部分的图,是其俯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前端侧部分的立体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图23是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前端侧部分的立体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2对应的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2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基于图2至图12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3/201380028119.html" title="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原文来自X技术">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结装置,用于将第1部件和第2部件连结,其特征在于,该连结装置包括:两个突起部(16),设置于上述第1部件;贯通孔(36),以贯通上述第2部件的方式形成;两个容纳孔(34),设置于上述第2部件,是形成为分别与上述贯通孔相连的两个容纳孔,分别形成为容纳上述突起部;固定部件(50),是具有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该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该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而改变该第1按压部和该第2按压部的间隔,该第1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一方作用固定力,该第2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另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作用固定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5.29 JP 2012-1214441.一种连结装置,用于将第1部件和第2部件连结,其特征在于,该连结装置包括:
两个突起部(16),设置于上述第1部件;
贯通孔(36),以贯通上述第2部件的方式形成;
两个容纳孔(34),设置于上述第2部件,是形成为分别与上述贯通孔相连的两个容纳孔,分别形成为容纳上述突起部;
固定部件(50),是具有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该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该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而改变该第1按压部和该第2按压部的间隔,该第1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一方作用固定力,该第2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另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作用固定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连结装置成形为,当上述固定部件(50)配置在上述贯通孔中时,通过上述第1按压部(52)按压上述两个突起部(16)的一方并且上述第2按压部(54)按压上述两个突起部(16)的另一方,使得该两个突起部(16)从该固定部件(50)受到拉入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包括第1固定元件(56)和具有上述第2按压部(54)的第2固定元件(58),
该第1固定元件构成为与该第2固定元件旋合,
该第2固定元件包括旋转防止部,
上述第2部件具有当该固定部件配置在上述贯通孔中时与该第2固定元件的该旋转防止部配合的部分,以防止该第2固定元件随着该第1固定元件的旋转而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固定元件(56)具有一体化的上述第1按压部(5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还包括与上述第1固定元件(56)旋合的第3固定元件(392),
该第3固定元件具有一体化的上述第1按压部(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治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钨钛合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