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421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胎面部(T)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主沟槽(13)和相对所述主沟槽(13)平行延伸的至少一条细沟槽(31、32),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23a、22a)位于所述主沟槽(13)与所述细沟槽(31、32)之间,粗条纹(23b、22b)位于所述细沟槽(31、32)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条纹(23a、22a)相反的一侧,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多个切口部(51、52),所述各切口部(51、52)的形状为,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确保刚性且散热性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对于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以下记述为轮胎),已提出各种胎面花纹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胎面花纹结构。所述胎面花纹结构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位于比轮胎赤道靠外的车辆外侧的条纹中的一条上,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沟槽(该文献图1上的附图标记“12”)和从所述细沟槽向轮胎赤道侧延伸,并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倾斜沟槽(该文献图1上的附图标记“16a”)。可是,轮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在触地时与路面间的摩擦而发生变形,若从路面远离,则形状恢复。通过所述变形与形状恢复的反复,构成轮胎的组织(橡胶等)发热。如果该热量在所述组织中不断蓄积,不久,所述组织软化而变得不能承受外力及轮胎气压,有时会导致轮胎破坏(爆胎)。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述,在该文献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形成所述细沟槽和倾斜沟槽,给予形成有所述各沟槽的条纹排水性和周向的刚性。但是,没有特别采取对所述发热的对策。为了限制热量在轮胎的组织内不断蓄积,考虑在胎面上形成宽度大的沟槽,或者增大沟槽的形成密度。但是,如果沟槽的宽度大,则条纹相互间的空间会增大宽度大的那部分,并且,条纹自身变小(变细)。这样一来,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条纹容易弯曲,因此担心轮胎的刚性降低。在增大沟槽的形成密度的情况下也同样,因形成间隔小的沟槽导致各个条纹变小(变细),因此担心轮胎的刚性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2-1314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确保刚性且散热性优异的充气轮胎。(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所述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主沟槽和相对所述主沟槽平行延伸的至少一条细沟槽,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位于所述主沟槽与所述细沟槽之间,粗条纹位于所述细沟槽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条纹相反的一侧,通过切除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部,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多个切口部,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根据该结构,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宽度窄的部分的边缘挡住受到外力要变形的细条纹,因此能够通过该部分确保刚性。而且,由于从切口部的内面进行散热,因此与不形成切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而且,由于通过所述宽度宽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热量在构成轮胎的组织中不断蓄积。此外,所述各切口部可以具有连结该各切口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与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斜面,所述斜面的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位于比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要靠近径向向外的位置。根据该结构,与各切口部形成为固定深度的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部的切口。因此,能够限制特别是所述粗条纹的刚性降低。因此,刚性与散热性间的平衡良好。此外,可以使所述多个切口部位于在轮胎安装在车辆上时比轮胎赤道靠外的车辆外侧。根据该结构,在轮胎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况下,对于转弯时承受来自路面的外力最大的胎面的外侧区域,尤其能够在确保刚性的同时给与散热性。此外,所述粗条纹可以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在所述粗条纹上,与各切口部连接的沟槽可以仅为所述刀槽花纹。根据该结构,与沟槽宽度大于刀槽花纹的沟槽与所述各切口部连接的情况相比,由于连接的沟槽所具有的空间小,因此能够缩小条纹的变形余量。因此,能够限制由于与各切口部连接的沟槽导致的刚性降低及伴随条纹变形产生的发热量增大。此外,所述刀槽花纹与所述各切口部可以在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所述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刀槽花纹相对于所述边缘,沿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或沿轮胎宽度方向且轮胎周向上的一端侧的倾斜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细条纹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支撑要变形的细条纹,其结果,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此外,在所述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与所述刀槽花纹可以呈钝角相交。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钝角的角部支撑要变形的细条纹,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确保轮胎的刚性。此外,所述粗条纹可以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所述各切口部可以经过相当于所述多条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的形成间隔的两倍以上的长度而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一个切口部上的散热面积,能够有助于散热性的提高。此外,所述刀槽花纹与所述各切口部可以在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所述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与所述刀槽花纹成锐角关系。根据该结构,与成为所述锐角的部分相对应地形成两个面。由于这两个面对于所述粗条纹的变形成为阻力,因此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如下所述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所述各切口部上的宽度窄的部分的边缘挡住所述细条纹,来确保刚性,并且通过从所述各切口部(特别是宽度宽的部分)的内面进行散热,由此在确保刚性的同时散热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A)~(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实施例1~3)的充气轮胎的外侧切口部或内侧切口部的将一部分以径向截面切断的立体示意图。图3(D)~(F)是表示比较例1~3的将一部分以径向截面切断的立体示意图。图3(G)是表示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所述(A)~(F)的方式进行散热性和刚性评价的结果的表。图4是将外侧切口部周边沿径向切断的情况下的端面放大图,图4(A)表示宽度窄的部分,图4(B)表示宽度宽的部分。图5(A)~(D)均是表示外侧切口部或内侧切口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各凹部形状的示意图。图6表示用于评价的比较例4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图7表示用于评价的比较例5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图8表示用于评价的实施例4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图9表示用于评价的实施例5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列举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另外,在下述方向的表示中,关于“内外”,将轮胎在安装在车辆上时靠近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一侧作为内侧,将远的一侧作为外侧。此外,将图1、图2、图6~图9的上方侧作为轮胎周向一侧(或一端侧),将同图的下方侧作为轮胎周向另一侧(或另一端侧)。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该轮胎的胎面花纹以图1所示轮胎赤道E为基准,在轮胎宽度方向行为非对称。如图1所示,图示右侧是安装在车辆上时的外侧,图示左侧为内侧。在该轮胎上,形成有三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槽1(11~13),通过由该三条主沟槽11~13分割胎面部T,形成有四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作为着地部的条纹2(21~24)。所述三条主沟槽1形成为比形成在轮胎上的其他沟槽更粗的沟槽。本实施方式的条纹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主沟槽和相对所述主沟槽平行延伸的至少一条细沟槽;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位于所述主沟槽与所述细沟槽之间;粗条纹位于所述细沟槽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条纹相反的一侧;通过切除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部,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多个切口部;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2 JP 2013-181462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主沟槽和相对所述主沟槽平行延伸的至少一条细沟槽;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位于所述主沟槽与所述细沟槽之间;粗条纹位于所述细沟槽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条纹相反的一侧;通过切除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部,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多个切口部;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所述粗条纹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所述各切口部经过相当于所述多条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的形成间隔的两倍以上的长度而形成;形成有与所述多条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一侧以及所述切口部邻接,成为该刀槽花纹的一部分的斜面;在所述斜面与所述切口部的边界形成有周向边缘(5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切口部具有连结该各切口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与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斜面;所述各切口的斜面的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芳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