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210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7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可沿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还包括固连于支撑杆上的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固定支架设置于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和设置于直线移动机构上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具有第二卡爪的第二可调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可消除减振器拆卸中出现的弹簧中心线偏移问题,且能够避免弹簧施力点的窜动,能保证拆卸过程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维修
,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更换减振器时,为保证车辆K & C特性的稳定,需要在更换减振器同时使用同一套弹簧,在匹配弹簧时,也需要使用同一套的无阻尼减振器。相对于弹簧,减振器属于易损件,容易发生破裂、漏油等破坏,因此拆卸减振器的工作也来越多。在拆卸减振器时,现有方式多为将减振器本体固定,再由弹簧顶部两侧同时向下移动,将弹簧压紧,然后拆卸减振器本体上端的紧固螺母,松开弹簧,即可使减振器本体与弹簧分离。上述拆卸方式虽较为简单,易于实施,但在弹簧向下压紧的过程中,弹簧的中心线易发生偏移,若偏移量过大,弹簧就会与减振器本体发生干涉,从而导致弹簧不能压缩到预定位置。而且在该方式中弹簧顶部的施力点也容易发生窜动,会导致弹簧与减振器本体干涉或突然碰撞,因而易导致更换效率的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以可消除减振器拆卸中出现的弹簧中心线偏移问题,且能够避免弹簧施力点的窜动,保证拆卸过程顺利进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托机构,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所述卡爪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上,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第二可调支架,所述可调压紧支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沿所述支撑杆轴线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可调支架带有可沿其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承托机构,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所述卡爪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 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上,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第二可调支架,所述可调压紧支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沿所述支撑杆轴线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可调支架带有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二卡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的自由端呈向上的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可调支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的第一卡爪可滑动的、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间无相对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还包括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一端的、在其自身弹性下使所述第一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第一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卡定的第一弹性卡定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支撑杆的轴线间具有不小于3.5°的夹角,所述第一卡爪与支撑杆的轴线间呈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林杜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