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可沿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还包括固连于支撑杆上的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固定支架设置于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和设置于直线移动机构上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具有第二卡爪的第二可调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可消除减振器拆卸中出现的弹簧中心线偏移问题,且能够避免弹簧施力点的窜动,能保证拆卸过程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维修
,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更换减振器时,为保证车辆K & C特性的稳定,需要在更换减振器同时使用同一套弹簧,在匹配弹簧时,也需要使用同一套的无阻尼减振器。相对于弹簧,减振器属于易损件,容易发生破裂、漏油等破坏,因此拆卸减振器的工作也来越多。在拆卸减振器时,现有方式多为将减振器本体固定,再由弹簧顶部两侧同时向下移动,将弹簧压紧,然后拆卸减振器本体上端的紧固螺母,松开弹簧,即可使减振器本体与弹簧分离。上述拆卸方式虽较为简单,易于实施,但在弹簧向下压紧的过程中,弹簧的中心线易发生偏移,若偏移量过大,弹簧就会与减振器本体发生干涉,从而导致弹簧不能压缩到预定位置。而且在该方式中弹簧顶部的施力点也容易发生窜动,会导致弹簧与减振器本体干涉或突然碰撞,因而易导致更换效率的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以可消除减振器拆卸中出现的弹簧中心线偏移问题,且能够避免弹簧施力点的窜动,保证拆卸过程顺利进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还包括: 承托机构,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所述卡爪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 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上,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第二可调支架,所述可调压紧支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沿所述支撑杆轴线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可调支架带有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二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为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的自由端呈向上的倾斜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可调支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的第一卡爪可滑动的、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间无相对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还包括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一端的、在其自身弹性下使所述第一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第一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卡定的第一弹性卡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支撑杆的轴线间具有不小于3.5°的夹角,所述第一卡爪与支撑杆的轴线间呈垂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卡定机构包括固连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端部的卡头,连接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带有卡槽的卡块,在所述卡头和卡槽上均设有轮齿,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上的、在其自身弹性下使所述第一导向柱沿其轴向运动,以使所述卡头和卡块啮合相连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凸块,在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一导向柱套设连接的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凸块滑动嵌装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可调支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一侧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的第二卡爪可滑动的、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间无相对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上,还包括连接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柱一端的、在其自身弹性下使所述第二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第二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卡定的第二弹性卡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卡定机构与第一弹性卡定机构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弹性卡定机构与第一弹性卡定机构间背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调压紧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一侧的螺杆,以及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滑动贴靠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侧壁上的、以在所述螺杆转动时,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移动卡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可拆卸的连接设置有底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 (I)本技术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通过承托机构中的固定支架和第一卡爪对安装于减振器本体上的弹簧底部进行支撑,再使压紧机构中的可调压紧支架和第二卡爪抵接于弹簧顶部,然后经由直线移动机构带动压紧机构移动,即可对弹簧进行压紧,在压紧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承受弹簧的作用力,可于压紧方向上进行定位以确保压紧过程的进行,若出现弹簧中心线偏移则可通过使压紧机构中的可调压紧支架进行移动,以对该侧的压紧力进行调整,从而可与另一侧的第二卡爪相适应,以保持弹簧两侧所受压紧力的平衡,避免发生偏移。同时本装置中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也可沿其转动轴线进行转动定位,从而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减振器弹簧的压紧,也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 (2)固定卡板呈向上的倾斜可与弹簧的螺旋结构特点相适应,以增大固定卡板与弹簧的接触面积,保证弹簧姿态的稳定。 (3)第 ^爪于第一导向柱上滑动可适应不同高度的弹簧,第爪与第一导向柱间无相对转动,可经由第一弹性卡定机构对第一导向柱的卡定而实现第--^爪的转动定位,从而也能够适应不同外径规格的弹簧。 (4)第一导向柱与支撑杆轴线具有不小于3.5°的夹角,第一^^爪与支撑杆轴线呈垂直布置,也即第一卡爪与第一导柱的轴线间也具有不小于3.5°的夹角,这样当第一卡爪承接沿支撑杆轴线方向的外力时,因第一卡爪与第一导向柱间的作用力的作用线会处于两者间的摩擦角的范围内,第一卡爪于第一导向柱上,以及第一导向柱于支撑杆上即可实现沿支撑杆轴线方向上的自锁,由此也就实现第一^^爪沿支撑杆轴线方向的定位。 (5)第一弹性卡定机构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带有啮合轮齿的卡头和卡块,可实现第一卡爪沿其转动轴线的无级定位,从而可提高第一卡爪对不同外径规格弹簧的适应性。 (6)设置凸块与凹槽实现第一卡爪与第一导向柱间的无相对转动,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并可保证第 ^爪于第一导柱上的自由滑动。 (7)第二弹性卡定机构和第一弹性卡定机构背对设置,在第一^^爪和第二卡爪均承接弹簧的反作用力时,可使得第一弹性卡定机构和第二弹性卡定机构中的卡头与卡块间均保持在啮合卡定的状态,从而可保证第一^^爪和第二卡爪沿支撑杆轴线方向上定位的稳定性。 (8)移动卡板与直线移动机构的侧壁贴靠,可在螺杆转动时,实现移动卡板沿螺杆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且也能够避免移动卡板发生不必要的转动,从而实现移动卡板对弹簧压紧作用的稳定性。 (9)设置底座可便于装置的随地使用,底座可拆卸也提高了装置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带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使用状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托机构,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所述卡爪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上,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第二可调支架,所述可调压紧支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沿所述支撑杆轴线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可调支架带有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二卡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直线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承托机构,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支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另一侧的带有第一卡爪的第一可调支架,所述卡爪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 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上,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固定支架和第一可调支架设置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两侧的可调压紧支架和第二可调支架,所述可调压紧支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沿所述支撑杆轴线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可调支架带有可沿其自身安装轴线转动定位,并在其转动端承载外力时,可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二卡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的自由端呈向上的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可调支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的第一卡爪可滑动的、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间无相对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上,还包括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一端的、在其自身弹性下使所述第一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第一导向柱沿自身轴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卡定的第一弹性卡定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弹簧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支撑杆的轴线间具有不小于3.5°的夹角,所述第一卡爪与支撑杆的轴线间呈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林,杜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