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4199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摊青机、萎凋机、揉捻机、解块筛分机、发酵室、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在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之间还设置有冷却回潮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生产系统温度、湿度和风量的自动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传统工夫红茶制作要求,结合现代制茶机械的性能特点发明专利技术而成,萎凋工序实现“温度可控、风量可调、时间可控、摊叶厚度可调”,揉捻工序实现“自动送料、电子称量、自动投叶、自动揉捻、自动出料”,发酵工序实现“温度可控、湿度检测、自动控时、摊叶厚度可调”,整条生产系统具有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的生产特点,其生产能力可达500k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线。
技术介绍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严格说起来,红茶不是指茶的品种,而是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2005年第3期《广西热带农业》40-41页发表了螺形红茶加工技术,其螺形红茶的加工经过茶鲜叶→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初烘→摊放→炒制造型和定形→足干与提香即得。现有红茶的制备系统都配以制备方法分段操作,其生产能力低。随着茶叶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茶叶生产也迫切需要进入连续化和批量化,但目前茶叶系统还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茶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红茶初制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生产系统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红茶的品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摊青机、萎凋机、揉捻机、解块筛分机、发酵室、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在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之间还设置有冷却回潮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生产系统温度、湿度和风量的自动控制单元。其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摊青效果,摊青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主箱体,安装在机架前部的第一提升机构,与第一提升机构相连的第一平面输送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平面输送机构下方可运动的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在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萎凋机连接的第一输送带,该第一输送带上方还设有与第二平面输送机构相连接的第一匀叶机构;第一平面输送机构靠近第一提升机构的一端设有支柱,另一端可与第二平面输送机构一道作同步前后运动;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箱体,装设在输送箱体内部可正反转的第二输送带,以及设置在输送箱体两端的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该输送箱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左右运动的第一电机,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前后运动的第二电机。第一匀叶机构包括匀叶杆,连接匀叶杆与输送箱体的连接支架,以及用于驱动匀叶杆旋转的第三电机;该匀叶杆包括圆杆,以及均匀设置在该圆杆上且向外延伸的一组棘针,该棘针的端部沿匀叶杆的旋转方向弯曲。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鲜叶经第一提升机构、第一平面输送机构进入第二平面输送机构,此时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内的第二输送带正转,鲜叶从末端的第一落料口落至主箱体的第一输送带上,同时,第一输送带缓慢的正转将鲜叶带至萎凋机。该过程中,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前后运动,并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以高于第一输送带的速度缓慢向左运动,直至第二平面输送机构的第一落料口运动至第一平面输送机构活动端的正下方时,第二平面输送机构向右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并且第二输送带开始反转,此时鲜叶经第二落料口落至第一输送带上,第二平面输送机构继续向左运动,全过程中第一匀叶机构对鲜叶进行翻滚,实现了鲜叶在第一输送带上的均匀摊放,解决现有摊青机摊青效率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并且结构合理,摊青质量较高,减少了因人工翻青对茶青表面造成的机械损伤,还节约了人力的投入,使得操作方面更加简单可靠。为了实现萎凋工序的“温度可控、风量可调、时间可控、摊叶厚度可调”,上述萎凋机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该萎凋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传送带,以及装设在传送带上方的用于调节鲜叶厚度的匀叶器。传送带的顶部倾斜布置在槽体内,匀叶器可沿传送带运行方向来回运动,并且传送带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内形成循环回路。槽体的一侧设有缺口部,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相适配的凸起部,在缺口部上设有入料口,凸起部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槽体内还设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一组凹凸配合的萎凋槽,将萎凋的环节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实现上述阶段的无缝对接,茶叶每从一个萎凋槽落入另一个萎凋槽的时候,都相当于对茶叶进行一次翻转,使得萎凋更加均匀,同时解决传统自然萎凋效率低下,以及萎凋装置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红茶的品质。在传送带上部设置高度可调的匀叶器,可以视鲜叶的品质来调节鲜叶的厚度;将萎凋槽内还设有用于实现匀叶器沿传送带运行方向来回运动的行车,实现对鲜叶的多次翻转;萎凋过程中一般1小时左右翻拌1次,雨水叶要勤翻,约每隔30分钟翻1次,待表面水散失后再隔1小时翻1次。通过各萎凋槽缺口部、凸起部的凹凸配合实现无缝对接,保证茶叶加工的清洁化连续生产。为了实现揉捻工序“无需关机即可自动投叶”,揉捻机包括第一PLC控制器,揉捻支架,设置在揉捻支架上的揉捻盘,以及与揉捻盘配合的揉捻桶;在揉捻桶的内部设置有压盖,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压盖上设置有丝杆,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四根支撑杆,四根支撑杆中前方的两根支撑杆之间和后方的两根支撑杆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悬臂,在两根悬臂之间连接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轨;导轨上设置有可沿导轨移动的连接臂,连接臂上设置有与丝杆配合的螺母套管,该螺母套管连接有用于驱动丝杆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结构,连接臂连接有用于推动其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分别连接第一PLC控制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PLC控制器控制压盖的上下运动和左右运动,实现在揉捻时对鲜叶的自动投料,无需关机等待停机,进而提高了揉捻的效率。进一步的,在揉捻支架的底部装设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连接有转轴,在转轴的端部安装有随转轴转动的第一摆杆,该第一摆杆的端部铰接有贯穿揉捻盘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摆杆,在揉捻桶的桶壁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摆杆相铰接的第二连接杆。揉捻盘和揉捻桶在第四电机的驱动下作同向错位运动。现有的揉捻机中,揉捻盘是固定不动的,揉捻桶在揉捻盘上做偏心运动,这样的揉捻方式往往会导致叶片揉捻不均匀,效果不佳,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通过一个第四电机带动揉捻盘和揉捻桶作同向错位运动,使得鲜叶在揉捻盘和揉捻桶之间的摩擦增大,使得揉捻叶的细胞破坏率达到80~85%,叶片成条率在80%以上。解块筛分机的作用在于解散茶团,散热降温,分出老嫩,使之揉捻均匀,叶卷成条,同时调节和控制叶内化学成分的变化。一方面红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叶子在桶内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和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生大量热理,使叶温升高,特别是夏秋气温高,必须及时散热降温,以调节和控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的速度。否则,多酚类化合物缩合过多,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摊青机(1)、萎凋机(2)、揉捻机(3)、解块筛分机(4)、发酵室(5)、第一烘干机(6)和第二烘干机(8),在第一烘干机(6)和第二烘干机(8)之间还设置有冷却回潮装置(7);还包括用于控制生产系统温度、湿度和风量的自动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系统包括依次
顺序连接的摊青机(1)、萎凋机(2)、揉捻机(3)、解块筛分机(4)、发酵
室(5)、第一烘干机(6)和第二烘干机(8),在第一烘干机(6)和第二烘
干机(8)之间还设置有冷却回潮装置(7);还包括用于控制生产系统温度、
湿度和风量的自动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摊
青机(1)包括机架(11),设置在机架(11)上的主箱体(12),安装在机架
(11)前部的第一提升机构(13),与第一提升机构(13)相连的第一平面输
送机构(14),以及设置在第一平面输送机构(14)下方可运动的第二平面输
送机构(15);所述主箱体(12)的内部设置有与萎凋机(2)连接的第一输
送带(16),该第一输送带(16)上方还设有与第二平面输送机构(15)相连
接的第一匀叶机构(17);第一平面输送机构(14)靠近第一提升机构(13)
的一端设有支柱(141),另一端可与第二平面输送机构(15)一道作同步前
后运动;第二平面输送机构(15)包括输送箱体(151),装设在输送箱体(151)
内部可正反转的第二输送带(152),以及设置在输送箱体(151)两端的第一
落料口(153)和第二落料口(154);该输送箱体(15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
第二平面输送机构(15)左右运动的第一电机(18),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平面
输送机构(15)前后运动的第二电机(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匀叶机构(17)包括匀叶杆(171),连接匀叶杆与输送箱体的连接支架(172),
以及用于驱动匀叶杆旋转的第三电机(173);该匀叶杆(171)包括圆杆(174),
以及均匀设置在该圆杆上且向外延伸的一组棘针(175),该棘针(175)的端
部沿匀叶杆的旋转方向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萎
凋机(2)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20),该萎凋槽(20)
包括槽体(21),设置在槽体(21)内的传送带(22),以及装设在传送带(22)
上方的用于调节鲜叶厚度的匀叶器(23);传送带(22)的顶部倾斜布置在槽

\t体(21)内,匀叶器(23)可沿传送带(22)运行方向来回运动,并且传送
带(22)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内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槽体(21)的一侧设
有缺口部(24),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24)相适配的凸起部(25),在缺口
部(24)上设有入料口(26),凸起部(25)下方设有出料口(27);所述槽
体(21)内还设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红茶初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揉
捻机(3)包括第一PLC控制器,揉捻支架(31),设置在揉捻支架(31)上
的揉捻盘(33),以及与揉捻盘(33)配合的揉捻桶(34);在揉捻桶(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一平谢昌瑜谢明之汪奔桂利权叶永蔚任仲滋
申请(专利权)人: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