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4132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一次杀青、二次杀青;一次回软、二次回软;一次辉锅、二次辉锅的工艺步骤,通过控制每个步骤的时间、温度、翻动频率、温度等参数,使生产出的绿茶茶叶完整度较好,所得到的成品茶叶本身并不会因为机器加工茶叶的方式而产生较多的断碎茶叶,利用本行业对茶叶评估的整碎标准评价所得结果较优,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机器制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制茶工艺可分为人工炒茶和机器炒茶。人工炒茶技术是制茶工艺最早的技术,随后发展处机器炒茶技术。但在现实茶叶制备过程中,人工炒茶所得茶叶通常较完整,茶叶外型较好,断碎程度较低;而通常利用机器炒茶技术所得的茶叶,由于机器轻重度控制不易,常常所得茶叶在外型上不够完整,断碎程度较高,所得茶叶品质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所得茶叶的完整性好,断碎程度较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次工艺步骤:1)茶鲜叶杀青处理:分为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时间为110s-150s,温度为180℃-220℃;二次杀青时间为120s-160s,温度为145℃-155℃;2)回软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回软,分为一次回软和二次回软;一次回软时间为1h-1.2h,温度为20-30℃;二次回软时间为2h-2.3h,温度为20-30℃;3)辉锅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茶叶进行辉锅,分为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一次辉锅时间为150s-200s,温度为80-90℃;二次辉锅时间为200s-260s,温度为100-11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一次杀青的翻动频率为20-25次/min;二次杀青的翻动频率为25-30次/min。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一次回软的翻动频率为10-20次/min;二次回软的翻动频率为15-30次/min。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的翻动频率均为15-20次/min。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中,保持相对湿度为50-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600ppm。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的投叶量为500g-1000g/次。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一次回软和二次回软的投叶量为500g-1000g/次。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的投叶量为3公斤-5公斤/次。本申请还提供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即前述任一所述的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在机器制茶上的应用。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本申请采用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次工艺步骤:1)茶鲜叶杀青处理:分为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时间为110s-150s,温度为180℃-220℃;二次杀青时间为120s-160s,温度为145℃-155℃;2)回软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回软,分为一次回软和二次回软;一次回软时间为1h-1.2h,温度为20-30℃;二次回软时间为2h-2.3h,温度为20-30℃;3)辉锅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茶叶进行辉锅,分为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一次辉锅时间为150s-200s,温度为80-90℃;二次辉锅时间为200s-260s,温度为100-110℃。本申请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对鲜茶叶进行处理得到的成品茶叶在外形上较好,断碎程度较低,即整碎度好。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法的说明,可以得知本申请所述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在对前期通过整理后得到的叶形完整的鲜茶叶进行加工,所得到的成品茶叶本身并不会因为机器加工茶叶的方式而产生较多的断碎茶叶,同时利用本行业对茶叶评估的整碎标准评价所得结果较优。正是因为本申请所述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在从鲜茶叶至成品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对叶形完整的茶叶的损伤程度较少,因此,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机器制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鲜叶杀青处理:分为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时间为110s-150s,温度为180℃-220℃,翻动频率为20-25次/min;二次杀青时间为120s-160s,温度为145℃-155℃,翻动频率为25-30次/min;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中,保持相对湿度为50-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600ppm,投叶量为500g-1000g/次。2)回软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回软,分为一次回软和二次回软;一次回软时间为1h-1.2h,温度为20-30℃,翻动频率为10-20次/min;二次回软时间为2h-2.3h,温度为20-30℃,翻动频率为15-30次/min,投叶量为500g-1000g/次。3)辉锅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茶叶进行辉锅,分为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一次辉锅时间为150s-200s,温度为80-90℃;二次辉锅时间为200s-260s,温度为100-110℃;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的翻动频率均为15-20次/min,投叶量为3公斤-5公斤/次。分别采用以上制备绿茶茶叶的工艺进行人工生产和机器生产,并选取同种茶叶原料,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传统绿茶茶叶生产方法进行人工生产和机器生产,将以上四种方式生产出的绿茶茶叶进行整碎度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其中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整碎度评价:将茶叶放在木质盘中,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整碎度的评价采用分级评价方式,分为优、良、中三级,其中中层茶叶占试验茶叶总质量的百分比为95%以上的,评级为优,即茶叶完整度高,断碎程度低;中层茶叶占试验茶叶总质量的百分比为90%—95%之间的,评级为良,即茶叶完整度较高,断碎程度较低;中层茶叶占试验茶叶总质量的百分比为90%以下的,评级为中,即完整度一般。表1 实施例一4中方式生产绿茶茶叶的整碎度评价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本申请工艺生产的绿茶茶叶,无论是采用人工生产,还是机器生产,本申请中层茶叶重量百分比均在95%以上,评级为优,相比于传统人工生产方式和机器生产方式,本申请技术方案所得茶叶完整度均较好,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机器生产方式,本申请的生产工艺明显提高了所得绿茶茶叶的质量,说明本申请所述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在对前期通过整理后得到的叶形完整的鲜茶叶进行加工,所得到的成品茶叶本身并不会因为机器加工茶叶的方式而产生较多的断碎茶叶,因此本申请技术方案适合机器生产绿茶茶叶,在保证完整度的同时,利于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工艺步骤:1)茶鲜叶杀青处理:分为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时间为110s‑150s,温度为180℃‑220℃;二次杀青时间为120s‑160s,温度为145℃‑155℃;2)回软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回软,分为一次回软和二次回软;一次回软时间为1h‑1.2h,温度为20‑30℃;二次回软时间为2h‑2.3h,温度为20‑30℃;3)辉锅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茶叶进行辉锅,分为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一次辉锅时间为150s‑200s,温度为80‑90℃;二次辉锅时间为200s‑260s,温度为100‑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工艺步骤:
1)茶鲜叶杀青处理:分为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时间为110s-150s,
温度为180℃-220℃;二次杀青时间为120s-160s,温度为145℃-155℃;
2)回软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回软,分为一次回软和二次回软;
一次回软时间为1h-1.2h,温度为20-30℃;二次回软时间为2h-2.3h,温度为20-30℃;
3)辉锅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茶叶进行辉锅,分为一次辉锅和二次辉锅;
一次辉锅时间为150s-200s,温度为80-90℃;二次辉锅时间为200s-260s,温度为
10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一次杀青的翻动频率为20-25次/min;二次杀青的翻动频率为25-30次/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中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济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