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39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架,分离机架分为分离区以及导料区,并于分离区内安装有旋离组件,并与旋离组件相对的安装有层级导渣件,并相对的层级导渣件延伸于导料区内并与其贯通,旋离组件包括有旋盘以及环向安装于旋盘下端结构体上的若干容料体,其中旋盘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并与入料口同轴的开设有旋接螺槽,并与旋盘内开设有导料通道以连接入料口与容料体,其中单元容料体与层级导渣件的相对端面上可拆卸的安装有端盖。解决了现有的去除茶叶末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方式,人工手持簸箕或者蚕匾,抛动簸箕或者蚕匾内炒制后的茶叶,将茶叶与茶叶末分离,人工剔除的方式分选效率低的问题。效率低的问题。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这些茶叶都是用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叶类别也就不同。茶叶的加工过程一般分为初制和精制,初制一般包括杀青(或蒸青)

揉捻

干燥(晒干或烘干),精制一般包括筛分、抖筛、拣剔、干燥等。
[0003]茶叶在进行加工处理、储藏以及运输过程中,由于水分被蒸发掉,茶叶变得脆弱,容易破碎,这些破碎的茶叶末就会掺杂在完整的茶叶中,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需要将这些茶叶末与茶叶分离开,现有的去除茶叶末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方式,人工手持簸箕或者蚕匾,抛动簸箕或者蚕匾内炒制后的茶叶,将茶叶与茶叶末分离,人工剔除的方式分选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去除茶叶末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方式,人工手持簸箕或者蚕匾,抛动簸箕或者蚕匾内炒制后的茶叶,将茶叶与茶叶末分离,人工剔除的方式分选效率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架,所述分离机架分为分离区以及导料区,并于分离区内安装有旋离组件,并与旋离组件相对的安装有层级导渣件,并相对的层级导渣件延伸于导料区内并与其贯通。
[0008]旋离组件包括有旋盘以及环向安装于旋盘下端结构体上的若干容料体,其中旋盘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并与入料口同轴的开设有旋接螺槽,并与旋盘内开设有导料通道以连接入料口与容料体,其中单元容料体与层级导渣件的相对端面上可拆卸的安装有端盖,且容料体环板上开设有溢渣孔。
[0009]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架包括有机架本体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本体上端面的驱动体,其中驱动体延伸于机架本体上端的环面上套设有旋环,并相对的机架本体上开设有适有环槽,且驱动体与旋盘相对的端面外环面上套设有对接筒,并螺纹设置于其内环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层级导渣件包括有导料盘以及安装于导料盘上端面的若干承料仓,其中承料仓包括有内层承仓以及外层承仓,其中内层承仓为柔性材质,其内环面上开设有与溢渣孔直径适配并贴合于容料体上,且内层承仓与外层承仓上端面衔接,并内层承仓整体长度小于外层承仓。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体直径适配与入料口直径,且驱动体延伸于入料口的长度等于入料口的垂直深度。
[0012]优选的,所述外层承仓与内层承仓之间间距有空腔,并通过与外层承仓贯通安装的导料盘进行导料,且导料盘贯通于导料区以进行渣料的出料。
[0013]优选的,所述外层承仓与导料盘上端面之间的对接面凸设呈锥台设置,且导料盘的下端面呈锥台状。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于分离区内安装有旋离组件,并与旋离组件相对的安装有层级导渣件,以在对旋离组件进行作用的同时,渣料收到离心力作用而于溢渣孔中溢出于层级导渣件,且层级导渣件中与导料区的贯通端面设置为锥台状,进而保证渣料泻于导料区的流畅性,增强分选效率。
[0017]2、通过在层级导渣件内设置有承料仓以对旋离于容料体内的渣料进行承载,其中承料仓包括有内层承仓以及外层承仓,其中内层承仓为柔性材质,其内环面上开设有与溢渣孔直径适配并贴合于容料体上,以保证渣料不会夹设于容料体以及内层承仓之间,且内层承仓与外层承仓上端面衔接,并内层承仓整体长度小于外层承仓,以保证渣料的导出通畅性。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旋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层级导渣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分离机架;11、机架本体;12、驱动体;2、旋离组件;21、旋盘;22、容料体;23、端盖;24、溢渣孔;3、层级导渣件;31、导料盘; 32、承料仓;321、内层承仓;322、外层承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4]图1

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架1,所述分离机架1分为分离区以及导料区,并于分离区内安装有旋离组件2,并与旋离组件2相对的安装有层级导渣件3,并相对的层级导渣件 3延伸于导料区内并与其贯通。
[0025]旋离组件2包括有旋盘21以及环向安装于旋盘21下端结构体上的若干容料体22,其中旋盘21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并与入料口同轴的开设有旋接螺槽,并与旋盘21内开设有导料通道以连接入料口与容料体22,其中单元容料体22与层级导渣件3的相对端面上螺纹连接有端盖23,便于除渣完成后的茶叶的出料,且容料体22环板上开设有溢渣孔24。
[0026]所述分离机架1包括有机架本体11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本体11上端面的驱动体12,其中机架本体11于其结构体上进行分割,进而实现可进行上下分离的目的,并在分离
面上安装有电缸进行推动分离间距,并以此影响旋离组件2与层级导渣件3之间间距,其中驱动体12延伸于机架本体11上端的环面上套设有旋环,并相对的机架本体11上开设有适有环槽,且驱动体 12与旋盘21相对的端面外环面上套设有对接筒,并螺纹设置于其内环面上进行嵌入式对接,并在驱动体12上端面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在对驱动体12进行自转驱动时的转动方向与螺纹螺旋线方向异向,相对的驱动体 12于容料体22上卸下时,反向转动电机以实现驱动体12的脱离,并可进行填料,驱动体12直径适配与入料口直径,且驱动体12延伸于入料口的长度等于入料口的垂直深度,进而满足驱动体12对入料口的堵塞,防止物料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于入料口中旋出造成损失。
[0027]所述层级导渣件3包括有导料盘31以及安装于导料盘31上端面的若干承料仓32,其中承料仓32包括有内层承仓321以及外层承仓322,其中内层承仓321为柔性材质,其内环面上开设有与溢渣孔24直径适配并贴合于容料体22上,并端盖23直径小于内层承仓321直径,且内层承仓321与外层承仓322上端面衔接,并内层承仓321整体长度小于外层承仓322,其中外层承仓322与内层承仓321之间间距有空腔,并通过与外层承仓322贯通安装的导料盘31进行导料,且导料盘31贯通于导料区以进行渣料的出料,并外层承仓322与导料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架(1)分为分离区以及导料区,并于分离区内安装有旋离组件(2),并与旋离组件(2)相对的安装有层级导渣件(3),并相对的层级导渣件(3)延伸于导料区内并与其贯通;旋离组件(2)包括有旋盘(21)以及环向安装于旋盘(21)下端结构体上的若干容料体(22),其中旋盘(21)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并与入料口同轴的开设有旋接螺槽,并与旋盘(21)内开设有导料通道以连接入料口与容料体(22),其中单元容料体(22)与层级导渣件(3)的相对端面上可拆卸的安装有端盖(23),且容料体(22)环板上开设有溢渣孔(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与茶叶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架(1)包括有机架本体(11)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本体(11)上端面的驱动体(12),其中驱动体(12)延伸于机架本体(11)上端的环面上套设有旋环,并相对的机架本体(11)上开设有适有环槽,且驱动体(12)与旋盘(21)相对的端面外环面上套设有对接筒,并螺纹设置于其内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辉陈谱洪如川朱良杰陈煜霖
申请(专利权)人: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