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国信专利>正文

车辆行止感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53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行止感知器,尤指一种组设于车辆里程表的传输线上,而借由里程表的传输线于车辆行进间驱动感知器中的转子旋转,并同时牵动与转子枢组一体的从动转摆件同向转动,而使该从动转摆件一侧延伸耳上所设受感知器两外壳所设的两磁铁的磁斥力,进而使定位中的从动转摆件产生适当角度的转摆,而使从动转摆件另一侧的磁铁靠近设于两外壳一侧的电路板上的磁簧管,而使电源产生导通,进而使车辆产生预定的动作或警示,以达安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车辆行止感知器,尤指一种组设于车辆里程表的传输线上,而借由里程表的传输线于车辆行进间驱动感知器中的转子旋转,并借与转子枢组一体的从动转摆件间所填充的阻尼油同时牵动该从动转摆件呈同向的转动,进而使该从动转摆件一侧延伸耳上所设受感知器两外壳所设的两磁铁的磁斥力,进而使定位中的从动转摆件产生适当角度的转摆,而使从动转摆件另一侧的磁铁靠近设于两外壳一侧的电路板上的磁簧管,而使电源产生导通,进而使车辆产生预定的动作或警示,以达安全的目的。一般的汽车中控锁,其控制方式大都借由感应引擎的转速,来决定中控锁是否锁上,但大多数的汽车常发生汽车发动未行驶时或发动间驾驶人下车擦拭车窗时,中控锁因引擎转速提升而自动将车门上锁,以致使驾驶人无法进入发动中的车内,而造成相当大的困扰,且若此时有幼童坐于车内,则更加剧其危险性,另外,大多数汽车的中控锁在自动锁闭后,途中以手动开启中控锁后,则将产生无法自动锁闭的情形。再者,现有的机车停靠方式不外是在侧边及底部适当位置设一脚架,其中因侧边脚架收放方便且有时机车过重,所以使用侧边脚架停车更为机车驾驶人士所常使用,但是稍有疏忽,就常会忘记将脚架收起即上路,一遇到车体稍偏或转弯时,便会造成脚架和地面的猛烈碰撞,其结果不外或是跌倒或是折断脚架,行车安全因而受到极大的威胁。此外,如果想在一狭小空间内停放机车,常会有力不从心,手忙脚乱的困难,故仍有未尽便利之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特提出本技术的车辆行止感知器,其目的就在于加强行车安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组外壳、一转子、一从动转摆件及一电路板;该组外壳呈两形状对称的外壳,于每一外壳的两端,则具有可与传输线外护套两端锁接帽锁接的螺纹部,于该组外壳内,组设有一具轴孔的转子,于转子的一端所设的环状沟处,则枢组有一从动转摆件,该从动转摆件的一端形成一可呈滑动配合的嵌入转子环状沟内的枢组管端,并于环状沟内填充有呈适当粘度的阻尼油,该从动转摆件亦具有与转子轴孔同轴的穿孔,于该从动转摆件的另一端一侧,形成有一延伸耳,于其上设有一磁铁,于该组外壳与从动转摆件延伸耳的磁铁相对位置处,各形成有一相对的沉入孔,于每一沉入孔的孔底亦可组有一磁铁,并使两侧沉入孔所设的磁铁与从动转摆件延伸耳的磁铁两端极性恰为同性相斥的状态,而使该从动转摆件于平时均保持于其延伸耳位于两外壳所设磁铁间的位置,同时并于转子另一端组配一组具夹固部且夹合于传输线两侧的夹片,并使该组夹片的两端嵌组于转子端缘两侧的缺槽内,并借一C型夹扣固于转子端缘上所设的扣槽,并使C型夹将该组夹片同时予以夹扣定位,于该组外壳的一侧,则设有一具磁簧管的电路板,而于从动转摆件另一侧亦设有一组磁铁,该两外壳则借螺丝加以锁固夹合。借上述构件,于使用时,将与里程表衔接的传输线穿过从动转摆件的穿孔及转子的轴孔,当车辆行驶时与里程表衔接的传输线旋转而带动转子同步旋转,并借该具粘度的阻尼油亦产生间接带动从动转摆件转动的推力,而使从动转摆件产生偏转,并使其延伸耳触及其中一侧外壳的沉入孔底端而停止,此时随传输线旋转的转子,则继续借阻尼油产生持续推转该从动转摆件的状态,而使该从动转摆件持续于保持该偏转位置,而将使设于从动转摆件另一侧的磁铁接近该电路板的磁簧管,而使该磁簧管产生导通电源的现象,并借由电源线的传输电源以控制车辆的某一构件产生预定的动作或警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故障率低、动作确实且可确保行车安全的有益效果。以下为本技术的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感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感知器的组合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感知器的截断面图;图4为本技术感知器的另一角度组合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感知器使用于控制机车侧边脚架的实施例图;图6为本技术感知器使用于控制机车侧边脚架时其侧边脚架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感知器使用于控制机车侧边脚架时其侧边脚架的实施例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感知器使用于控制机车侧边脚架时其侧边脚架的实施例局部剖示图;图9为本技术感知器使用于控制机车侧边脚架时其侧边脚架的另一示意剖示图;图10为本技术感知器使用于控制汽车中控锁时的实施例图;图11为本技术感知器的另一实施例图;图12为本技术感知器直接旋组于里程表下方时的实施例图;图13为本技术感知器的另一组接方式的实施例图。图中元件符号参数说明1感知器 11外壳 111螺纹部112沉入孔 113、154、155、1551磁铁114螺丝 12转子 121轴孔122环状沟 123扣槽 124缺槽13夹片 131夹固部14C型夹15从动转摆件151穿孔 152枢组管端153延伸耳 156遮断片16、18电路板161磁簧管 162电源线163中控锁电路164中控锁 17阻尼油 181光岔断器2里程表 211锁接帽21外护套22传输线3机车31侧边脚架311本体 312摇臂轴3121极限开关3122触动螺丝313脚架 3131枢孔314齿轮 315转动齿轮 316马达32轴套 33拉力弹簧 34摇臂35轴盖 4侧边脚架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感知器1包括一组外壳11、一转子12、一从动转摆件15及一电路板16等构件,其中该组外壳为呈两形状对称的外壳11,于每一外壳11的两端,则具有可与传输线22外护套21两端锁接帽211锁接的螺纹部111,于该组外壳11内,组设有一具轴孔121的转子12,于转子12的一端所设的环状沟122处,则枢组有一从动转摆件15,该从动转摆件15的一端形成一可呈滑动配合的嵌入转子12环状沟122内的枢组管端152,并于环状沟122内填充有呈适当粘度的阻尼油17,该从动转摆件15亦具有与转子12的轴孔121同轴的穿孔151,于该从动转摆件15的另一端一侧,形成有一延伸耳153,于其上设有一磁铁154,于该组外壳11与从动转摆件15延伸耳153的磁铁154相对位置处,各形成有一相对的沉入孔112,于每一沉入孔112的孔底亦可组有一磁铁113,并使两侧沉入孔112所设的磁铁113与从动转摆件15的延伸耳153的磁铁154两端极性恰为同性相斥的状态,而使该从动转摆件15于平时均保持于其延伸耳153位于两外壳11所设磁铁113间的位置,于使用时,将与里程表2衔接的传输线22穿过从动转摆件15的穿孔151及转子12的轴孔121,同时并于转子12另一端组配一组具夹00固部131且夹合于传输线22两侧的夹片13,并使该组夹片13的两端嵌组于转子12端缘两侧的缺槽124内,并借一C型夹14扣固于转子12端缘上所设的扣槽123,并使C型夹14将该组夹片13同时予以夹扣定位,当车辆行驶时与里程表2衔接的传输线22(请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旋转而带动转子12同步旋转,并借该具粘度的阻尼油17亦产生间接带动从动转摆件15转动的推力,而使从动转摆件15产生偏转,并使其延伸耳153触及其中一外壳11的沉入孔112底端而停止,此时随传输线22旋转的转子12则继续借阻尼油17产生持续推转该从动转摆件15的状态,而使该从动转摆件15持续于保持该偏转位置,于该组外壳11的一侧,则设有一具磁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行止感知器,套接于车辆里程表的传输线(22)上,其特征是:包括:一组外壳,由两形状对称的外壳(11)组成,每一外壳各形成有一相对的沉入孔(112),于每一沉入孔的孔底设有一磁铁(113);一转子(12),设于该组外壳(11) 内,且具一供传输线(22)穿过的轴孔(121),该转子的一端设有环状沟(122);一从动转摆件(15),枢组于所述转子的环状沟(122)处,该从动转摆件亦具有与转子轴孔(121)同轴且亦供传输线(22)穿过的的穿孔(151);其一端形成 一可呈滑动配合的嵌入转子环状沟内的枢组管端(152),并于环状沟(122)内填充有呈适当粘度的阻尼油;于该从动转摆件的另一端一侧形成有一内设一磁铁(154)的延伸耳(153),该延伸耳的位置与外壳两侧沉入孔(112)的位置相配合,该延伸耳内的磁铁(154)与外壳两侧沉入孔所设的磁铁(113)恰为同性相斥的状态,使该延伸耳(153)位于两外壳所设磁铁(113)之间;在该动转摆件(15)的另一侧还设有一磁铁(155);一电路板(16),设于该组外壳的一侧,具有一磁簧管(161 );当前述从动转摆件上的磁铁(155)随转子(12)摆动而接近该磁簧管(161)时,该磁簧管(161)导通,使该电路板(16)发出感知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信黄保儒
申请(专利权)人:苏国信黄保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