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昌华专利>正文

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417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包括凸轮、液压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和气门弹簧,所述液压挺柱位于凸轮上方,所述推杆下端与液压挺柱顶部接触,所述推杆上端与摇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气门连接,所述气门外套设有气门导管,所述气门弹簧套设在所述气门导管外,所述液压挺柱包括筒状的外壳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外壳内腔的推杆座、柱塞、单向阀、单向阀弹簧、阀座、回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柴油机配气机构能够自动消除气门间隙,使用中无须调整,同时可减小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并提高柴油机的工作转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
技术介绍
柴油发动机由于工作时的配气要求,需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并与喷入的柴油雾化并燃烧做功,再排出废气,如此反复循环。柴油发动机的进、排气是由配气机构完成的。此时由凸轮推动挺柱,挺柱推动推杆,推杆推动摇臂,摇臂推动进、排气门。气门由气门弹簧复位。由于柴油发动机作功时是由热量转化为动能,一部分热量同时会传播到这些运动零件上,使它们受热膨胀,长度变长。现在很多的柴油发动机都采用单体挺柱。为保证气门与气缸盖内气门座圈的密封性和消除受热膨胀的破坏性,需要在冷机时,预先调整气门间隙,用以弥补受热变长的问题。然而此间隙却使柴油发动机的进、排气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噪声,并且在柴油发动机转速升高至某一转速时,由于配气机构零件的运动惯量,会产生振荡,严重破坏配气机构的运动规律,从而制约了柴油发动机的高速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气门为零间隙、又可消除工作时产生噪音的柴油机配气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液压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和气门弹簧,所述液压挺柱位于凸轮上方,所述推杆下端与液压挺柱顶部接触,所述推杆上端与摇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气门连接,所述气门外套设有气门导管,所述气门弹簧套设在所述气门导管外,所述液压挺柱包括筒状的外壳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外壳内腔的推杆座、柱塞、单向阀、单向阀弹簧、阀座、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下端固定在外壳内腔底部,所述柱塞抵靠在外壳内壁,所述柱塞下方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单向阀弹簧抵接,所述单向阀弹簧底部与阀座底部抵接,所述阀座向外弯折有边沿部夹在回位弹簧上端和柱塞之间,所述外壳侧壁上方设有第一油孔,所述柱塞侧壁上与第一油孔相应位置设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外界环境相通,所述第二油孔与柱塞内腔相通,所述柱塞下方的外壳空间为工作腔。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部设有多个与柱塞内腔相连通的溢出孔。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座上方设有止推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座与柱塞之间设有缓冲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消除气门间隙,使用中无须调整;消除配气机构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柴油机配气机构剖视图。标号说明:1、外壳;2、回位弹簧;3、单向阀弹簧;4、阀座;5、单向阀;6、柱塞;7、缓冲片;8、推杆座;9、止推弹簧;10、第一油孔;11、第二油孔;12、柱塞内腔;13、工作腔;14、凸轮;15、推杆;16、基圆;17、桃尖;18、液压挺柱;19、摇臂;20、气门弹簧;21、气门导管;22、气门;23、气门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原有柴油机配气机构中的单体挺柱改为液压挺柱,通过油压自动消除气门间隙,使用过程中无需调整,同时消除了配气机构产生的噪音。请参照图1,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包括凸轮14、液压挺柱18、推杆15、摇臂19、气门22和气门弹簧20,所述液压挺柱18位于凸轮14上方,所述推杆15下端与液压挺柱18顶部接触,所述推杆15上端与摇臂19一端连接,所述摇臂19另一端与气门22连接,所述气门22外套设有气门导管21,所述气门弹簧20套设在所述气门导管21外,所述液压挺柱18包括筒状的外壳1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外壳1内腔的推杆座8、柱塞6、单向阀5、单向阀弹簧3、阀座4、回位弹簧2,所述回位弹簧2下端固定在外壳1内腔底部,所述柱塞6抵靠在外壳1内壁,所述柱塞6下方设有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与单向阀弹簧3抵接,所述单向阀弹簧3底部与阀座4底部抵接,所述阀座4向外弯折有边沿部夹在回位弹簧2上端和柱塞6之间,所述外壳1侧壁上方设有第一油孔10,所述柱塞6侧壁上与第一油孔10相应位置设有第二油孔11,所述第一油孔10与外界环境相通,所述第二油孔11与柱塞内腔12相通,所述柱塞6下方的外壳1空间为工作腔13。当位于液压挺柱18下方的凸轮14不驱动液压挺柱18时,气门22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油孔10与第二油孔11重合,外部机油从第一油孔10和第二油孔11进入柱塞内腔12,在回位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单向阀5开启,机油由柱塞内腔12进入到工作腔13内。当凸轮14从基圆16转动到桃尖17时,气门22迅速打开,外壳1在凸轮14的作用下上行,柱塞6在气门22的反作用力下,上行运动受阻。柱塞6下方的单向阀5由单向阀弹簧3将其压向上方,使单向阀5关闭。在外壳1和柱塞6间密封的机油压力迅速升高,直至压力足以推动柱塞6克服气门22的反作用力上行,封闭在工作腔13内的机油可视作不可压缩的流体,因此,外壳1的运动和柱塞6的运动完全是同步的。这时气门22下行打开,准时给发动机进气,同时气门弹簧20受到压缩缩短。反之,当凸轮14从桃尖17转动到基圆16时,气门关闭,此时在气门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摇臂19、推杆15、液压挺柱18,始终紧抵在凸轮面上。不管凸轮14处在上升与下降处,液压挺柱18的动态长度始终保持在某一长度,维持无气门间隙。偶尔有微量机油从工作腔13经过单向阀5泄漏到柱塞内腔12中,从而导致工作腔13的容积有所减小。当气门22从开启到关闭阶段,这时会出现气门间隙23。气门间隙23出现时,柱塞6在回位弹簧2的张力下有伸长趋势,从而工作腔13的机油压力迅速下降,直至低于柱塞内腔12的机油压力。此时柱塞内腔12的机油推动单向阀5进入工作腔13,柱塞6伸长,直至气门间隙23消除。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消除气门间隙23,使用中无须调整;消除配气机构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又可提高柴油机的工作转速。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上部设有多个与柱塞内腔12相连通的溢出孔。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外壳1上开设溢出孔,可将柱塞内腔12泄漏出来的机油和积存于柱塞内腔12的气泡排出液压挺柱18,从而使液压挺柱在运转过程中降低了噪音。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座8上方设有止推弹簧9。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座8与柱塞6之间设有缓冲片7。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包括凸轮14、液压挺柱18、推杆15、摇臂19、气门22和气门弹簧20,所述液压挺柱18位于凸轮14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液压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和气门弹簧,所述液压挺柱位于凸轮上方,所述推杆下端与液压挺柱顶部接触,所述推杆上端与摇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气门连接,所述气门外套设有气门导管,所述气门弹簧套设在所述气门导管外,所述液压挺柱包括筒状的外壳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外壳内腔的推杆座、柱塞、单向阀、单向阀弹簧、阀座、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下端固定在外壳内腔底部,所述柱塞抵靠在外壳内壁,所述柱塞下方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单向阀弹簧抵接,所述单向阀弹簧底部与阀座底部抵接,所述阀座向外弯折有边沿部夹在回位弹簧上端和柱塞之间,所述外壳侧壁上方设有第一油孔,所述柱塞侧壁上与第一油孔相应位置设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外界环境相通,所述第二油孔与柱塞内腔相通,所述柱塞下方的外壳空间为工作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液压挺柱、推杆、摇臂、
气门和气门弹簧,所述液压挺柱位于凸轮上方,所述推杆下端与液压挺柱顶部
接触,所述推杆上端与摇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气门连接,所述
气门外套设有气门导管,所述气门弹簧套设在所述气门导管外,所述液压挺柱
包括筒状的外壳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外壳内腔的推杆座、柱塞、单向阀、单
向阀弹簧、阀座、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下端固定在外壳内腔底部,所述柱
塞抵靠在外壳内壁,所述柱塞下方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单向阀弹簧抵接,
所述单向阀弹簧底部与阀座底部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昌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