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399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首先选取收集的棕榈植物种子材料,人工除掉果肉、破开果壳,通过适当的灭菌方法获取无菌胚;将无菌胚接种至培养基上,在适当条件下获得初步分化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将萌发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然后通过试管苗培养和炼苗,最终获得可用于室外移栽的健康幼苗。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不同发育状态的棕榈植物离体胚为目标培养物,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对不完全具备常规萌发能力的种子进行繁育,对于油棕等棕榈科植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苗繁育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是育种研究的基础。棕榈植物主要靠种子繁殖,但在野外收集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时,经常会遇到时机不对、没有新鲜的成熟种果,或者树体过高、无法采果等问题。而树下散落的种果因长期暴露在不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急剧下降甚至完全无法发芽,从而导致资源收集工作受阻。本专利技术以树下收集的腐烂种果或半干种子的胚为材料,经适当前期处理后,通过胚培养产生幼苗,从而达到对收集到的不同状态的各种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保存以及高效繁殖更新的目的。 关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收集到的种子发育状态不一致、人工催芽条件下的萌发率较低或完全不能萌发,其主要原因是种壳及胚乳包被阻隔、胚脱水萎缩等。因此,破除种壳取出完整的胚,然后将其植入适当的植物培养基进行萌发的方法有利于消除上述不利条件的影响。培养基可为胚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保证其正常生长。因此,利用胚培养技术可以对获取的各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与保存,有利于拓展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提高种质资源保存的成功率。目前,将相关技术用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适合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以收集获得的各种状态的离体胚为材料,通过适当的植物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促使胚萌发并产生幼苗,进一步通过炼苗移栽对有关种质资源进行活体保存,对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I)离体胚的获取: 选取收集的棕榈植物种子材料,洗净后除掉果肉后破开果壳,切取包裹胚的胚乳块消毒灭菌,然后切除多余胚乳取出胚待接种; (2)胚的初步培养: 将经过步骤(I)处理获取的无菌胚接种至初培养基上,至暗培养条件下,温度设置为26?29°C,培养15?35天,获得分化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 (3)萌发胚的再培养: 将萌发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成苗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5?28°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1ux ;培养时间60?70天,萌发胚基本培养成具有初生根和叶片的幼苗; (4)幼苗培养: 将将步骤(3)培养成的幼苗接种至幼苗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以达到壮苗的目的,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培养条件:温度26?29°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1ux ;培养时间50?60天; (5)炼苗移栽: 将具有两片以上初生叶片且长度达到5cm的幼苗移至幼苗培养室开盖炼苗,时间控制在20?30d,培养条件:温度24?26°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30001ux,然后移栽至栽培基质中,可将栽培基质做成苗床或者分装成育苗盆,注意保持基质水分。 步骤(I)中,所述的消毒灭菌程序为:先在浓度75%的酒精浸泡2分钟,继续在浓度为0.1 %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0分钟,期间不定时摇晃容器,保证灭菌溶液与被灭菌物充分接触,提高灭菌效率,然后用灭菌水冲洗5次。 步骤(2)中,所述的初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琼脂7.0g/L。 步骤(2)中,优选初步培养中,温度设置为28°C,培养18天。 步骤(3)中,生根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活性炭5.0g/L、NAA0.5mg/L、琼脂 7.0g/L。 步骤(3)中,优选再培养条件:温度27°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ISOOlux ;培养时间65天。 步骤(4)中,所述的幼苗培养基是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活性炭5.0g/UNAA1.0mg/L、琼脂 10.0g/L。 步骤⑷中,优选幼苗培养条件:温度28°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ISOOlux ;培养时间55天。 步骤(5)中,所述的栽培基质是指将椰糠和营养土壤按照1:2的比例混合的基质。 步骤(5)中,优选炼苗培养条件:温度25°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5001ux,时间控制在25d。 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是以棕榈植物的种胚为培养目标物,通过人工破除种壳和胚乳并将获取的无菌裸胚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在人工控制的生长条件下获取幼苗的方法。能够应用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与保存领域,对筛选优良种质资源类型、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棕榈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以收集的油棕落果为例,具体说明本方法。 1、油棕果离体胚的获取:选取收集油棕落果,洗净后除掉果肉后破开果壳,切取包裹胚的胚乳块消毒灭菌,先在浓度75%的酒精浸泡2分钟,摇晃灭菌容器,保证灭菌溶液与被灭菌物充分接触。然后倒掉酒精,继续添加浓度为0.1 %的升汞溶液,或者将被灭菌物从酒精中取出加入到升汞溶液中,灭菌时间为30分钟,然后用灭菌水冲洗5次,将完成消毒步骤的胚乳块放在经过灭菌处理的吸水纸上吸出多余的水分,切除多余胚乳取出胚待接种。 2、油棕胚的初步培养:将经过前一步骤处理获取的无菌胚接种至初培养基上,培养基的配制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琼脂7.0g/L。至暗培养条件下,温度设置为26?29°C,约3周后可获得长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对于其它棕榈植物,其萌发时间由其自身萌发特性决定。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及时剔除染菌胚。 3、油棕萌发胚的再培养:将萌发的油棕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成苗培养,培养基的配制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活性炭5.0g/L、NAA0.5mg/L、琼脂7.0g/L。培养条件:温度25?28°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1ux ;培养时间60?70天,待萌发胚基本成苗后可转移培养基再培养。 4、油棕幼苗的培养:经过萌发胚的再培养,可以初步获得具有初生根和叶片的幼苗,将其接种至幼苗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以达到壮苗的目的,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培养基的配制是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活性炭5.0g/L、NAA1.0mg/L、琼脂10.0g/L0培养条件:温度26?29°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1ux ;培养时间50?60天。 5、油棕幼苗的炼苗移栽:将具有两片以上初生叶片且长度达到5cm的幼苗移至幼苗培养室开盖炼苗,时间控制在20?30d,培养条件:温度24?26°C,光照时间12h/d,提高光照强度至2000?30001uX。然后移栽至栽培基质中,栽培基质配制方法是将将珍珠岩和营养土壤按照1:2的比例混合。可将栽培基质做成苗床或者分装成育苗盆,注意保持基质水分。 经过上述步骤的操作,可以初步获得收集的油棕落果的幼苗。应用本专利技术可对果肉已腐烂或失水半干等不良状态的种子进行胚培养并产生幼苗,从而达到对相关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保存的目的。本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展油棕、槟榔、酒瓶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收集、繁育等工作,在筛选优良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类型或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棕榈作物品种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已经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离体胚的获取:选取收集的棕榈植物种子材料,洗净后除掉果肉后破开果壳,切取包裹胚的胚乳块消毒灭菌,然后切除多余胚乳取出胚待接种;(2)胚的初步培养:将经过步骤(1)处理获取的无菌胚接种至初培养基上,至暗培养条件下,温度设置为26~29℃,培养15~35天,获得分化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3)萌发胚的再培养:将萌发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成苗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5~28℃,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时间60~70天,萌发胚基本培养成具有初生根和叶片的幼苗;(4)幼苗培养:将将步骤(3)培养成的幼苗接种至幼苗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以达到壮苗的目的,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培养条件:温度26~29℃,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时间50~60天;(5)炼苗移栽:将具有两片以上初生叶片且长度达到5cm的幼苗移至幼苗培养室开盖炼苗,时间控制在20~30d,培养条件:温度24~26℃,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3000lux,然后移栽至栽培基质中,将栽培基质做成苗床或者分装成育苗盆,注意保持基质水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离体胚的获取: 选取收集的棕榈植物种子材料,洗净后除掉果肉后破开果壳,切取包裹胚的胚乳块消毒灭菌,然后切除多余胚乳取出胚待接种; (2)胚的初步培养: 将经过步骤(I)处理获取的无菌胚接种至初培养基上,至暗培养条件下,温度设置为26?29°C,培养15?35天,获得分化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 (3)萌发胚的再培养: 将萌发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成苗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5?28°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1ux ;培养时间60?70天,萌发胚基本培养成具有初生根和叶片的幼苗; (4)幼苗培养: 将将步骤(3)培养成的幼苗接种至幼苗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以达到壮苗的目的,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培养条件:温度26?29°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1ux ;培养时间50?60天; (5)炼苗移栽: 将具有两片以上初生叶片且长度达到5cm的幼苗移至幼苗培养室开盖炼苗,时间控制在20?30d,培养条件:温度24?26°C,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30001ux,然后移栽至栽培基质中,将栽培基质做成苗床或者分装成育苗盆,注意保持基质水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消毒灭菌程序为:先在浓度75%的酒精浸泡2分钟,继续在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0分钟,期间不定时摇晃容器,保证灭菌溶液与被灭菌物充分接触,提高灭菌效率,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张大鹏李静黄丽云雷新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