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84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包括有横梁(1)、以及与横梁(1)相接的吸能纵梁(4),吸能纵梁(4)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纵梁(4)为中空管状,在吸能纵梁(4)的壁上开有引导缓冲孔槽(6);吸能纵梁(4)的后部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分离,由联接件联接为一体。(*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能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产生塑性变形,合理吸收能量的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前部都设计有一个缓冲吸能区,即主要由车架的前部区域来完成,该技术是通过车体纵梁前部区域产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并通过约束系统对司乘人员的约束,从而减少司乘人员受到伤害。由于缓冲吸能结构与车身焊接成整体,一旦发生碰撞,虽然能够有效变形、缓冲吸能,有效保护驾驶员的安全,但纵梁前部已产生塑性变形,很难进行修复或者修复成本过高,即使能修,也无法达到原车要求;中国专利00217209.7公开了名称为“车辆碰撞缓冲机构”的专利申请,这项申请是利用汽车碰撞时产生弹性变形收缩,从而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达到减轻汽车碰撞时的汽车损坏程度,避免或减轻汽车司乘人员的伤亡的目的,这种碰撞缓冲机构虽然结构简单,可更换,但其使用的弹性材料只能起到暂时缓冲作用,而且弹性元件受压缩变形后回储备能量,变形结束,储备的能量大部分释放,致使车辆反弹,对车辆和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拆卸更换、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能够产生塑性变形合理吸收能量,从而达到减少汽车损伤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包括有横梁、以及与横梁相接的吸能纵梁,吸能纵梁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连接,将原来汽车车架纵梁前部即碰撞吸能区的整体成型或焊接连接改为分离结构,即所述的吸能纵梁为中空管状,在吸能纵梁的壁上开有引导缓冲孔槽;吸能纵梁的后部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分离,由联接件联接为一体。本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碰撞后方便拆卸更换,具有良好可维修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能够产生塑性变形合理吸收能量,减少汽车损伤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汽车安全。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引导缓冲孔槽6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吸能纵梁4截面为方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吸能纵梁4截面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吸能纵梁4截面为多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有横梁1、前封板2、上盖板3、吸能纵梁4、安装座板5、引导缓冲孔槽6、安装孔7。所述的吸能纵梁4为中空管状,在吸能纵梁4的壁上开有引导缓冲孔槽6;吸能纵梁4的后部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分离,由联接件联接为一体。包括有横梁1、以及与横梁1相接的吸能纵梁4,吸能纵梁4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纵梁4为中空管状,在吸能纵梁4的壁上开有引导缓冲孔槽6;吸能纵梁4的后部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分离,由联接件联接为一体。在所述的吸能纵梁4的后端设有安装座板5,在安装座板5上开有安装孔7,用螺栓将吸能纵梁4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联接为一体。所述的吸能纵梁4是正方形管状、长方形管状、圆形管状、多边形管状、椭圆形管状之一种。引导缓冲孔槽6是分布在吸能纵梁4的周壁上,可以分布在两面、三面或四面周壁上,最佳的情况是分布在对称的两面壁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导缓冲孔槽6是位于吸能纵梁4的前部。在附图1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的引导缓冲孔槽6是向内凹引导压缩筋,其制造过程是将前封板2和吸能纵梁4点焊成一体,然后与上盖板3点焊,使得吸能纵梁4呈长方形管状,再用保护焊将安装座板5与梁体焊接,最后用保护焊将两根吸能纵梁4与横梁1焊接成整体。在附图3、4、5所示结构中,所述的引导缓冲孔槽6是在吸能纵梁壁上开的贯通或不贯通的引导变形孔。本技术在安装时采用螺栓通过在安装座板5上所开的安装孔7固定在车架纵梁前端,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纵梁4产生塑性变形,合理吸收碰撞能量,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碰撞过后维修时,只需拧开螺栓,对本技术进行更换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包括有横梁(1)、以及与横梁(1)相接的吸能纵梁(4),吸能纵梁(4)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纵梁(4)为中空管状,在吸能纵梁(4)的壁上开有引导缓冲孔槽(6);吸能纵梁(4)的后部与汽车车架纵梁前部分离,由联接件联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缓冲孔槽(6)是位于吸能纵梁(4)的前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缓冲孔槽(6)是引导压缩筋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碰撞吸能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斌肖培琪张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