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1839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6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以钻齿作为阳极,铜片B作为阴极,通过将钻齿的PDC层和铜片B置入电解液中进行电解从而将PDC层中的钴脱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呈碱性,电解液的电解质与水的质量比为(15~25)∶500,所述电解质为K2CO3、KOH、Na2CO3、NaOH中一种或多种;(2)将钻齿和铜片B分别与电源连接后置于电解液中,使得PDC层和铜片B浸没在电解液中;(3)接通电源并设置电解电压为0.73~2V进行电解。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过程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环保无污染,能够有效解决气体脱钴和酸洗脱钴所存在的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高、污染环境等系列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采领域中钻进坚硬、复杂难钻地层的一种脱钴PDC钻头复 合片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地质勘探领域包括石油、页岩气、天然气及煤层气的钻采以及煤田地质、铁路、隧 道工程的勘察等。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对钻头的消耗量,每年不低于5000万只,其中属于坚 硬、破碎复杂难钻地层的钻头消耗量不低于2000万只,因此市场前景广阔。 钻头的钻齿主要以切削钻齿和牙轮钻齿为主。牙轮钻齿因优异的抗磨损效率,而 常用于硬质地层的钻进。而切削钻齿主要用于偏中或较软的地层。PDC钻头是目前主要的 切削钻头。在钻入地质夹层时,钻头会受到热磨损和冲击磨损。然而挖掘速率与生产效率 直接相关联,使用PDC复合钻齿的切削相对牙轮钻齿更为有效,即使在较硬的岩层PDC复合 钻齿仍可以近两倍的速度掘进。 在聚晶金刚石的合成中,将高纯金刚石微粉与钴粉混合,在1400°C,5. 5GPa下烧 结,金刚石微粉在高温高压下以金刚石界面-金刚石界面(D-D形式)形式界面结合。由 于钴的晶体结构以及晶格常数与金刚石很接近,有助于金刚石晶粒的界面生长推进,且钴 的熔点低,在1400°C为液相,流动性较好,均匀分布在金刚石晶粒之间。另一方面,硬质合 金基底中Co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也会向PDC层扩散。在烧结结束后,PDC层钴的含量为 5% -20%。 钻齿在井下工作时,由于摩擦、冲击会产生大量的热。一方面由于钴的热膨胀系数 大于金刚石的热膨胀系数,即受热的钻齿其内部存在钴受热膨胀产生的压应力,而该内应 力会引起金刚石微粒与粘结剂之间形成微裂纹,甚至产生崩刃或者分层,进而大大的缩短 了钻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该内应力也会降低roc的抗冲击韧性。另一方面在高温的 环境中,钴的存在会促进金刚石的石墨化,主要为降低石墨化温度,加快石墨化速率。当刀 片磨削处温度上升时,粘结剂钴迁移至磨削处并粘附在磨口处可成为反催化剂,促进金刚 石向石墨转换,在表面形成凹坑,导致工作界面的摩擦系数增加,产生高温,进一步加速了 磨削处金刚石的氧化及石墨化。 目前市面上关于PDC片脱钴处理研究主要为化学渗法,降低PDC片表面的钴含量, 提高复合片的性能。而比较常见的脱钴方法有:气体脱钴和酸洗脱钴,其中,气体脱钴通常 是在高温高压(250?300°C,1. 5?2. OMpa)下在密闭的设备中通入氯气进行脱钴;酸洗 脱钴是将PDC层在浓酸条件下进行脱钴,两者都取得了一定的脱钴效果。但是这两种方法 均存在诸多缺陷。气体脱钴由于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无疑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 并且对设备要求比较高,需要良好的密封性、耐高压性和抗腐蚀性,同时由于使用了有毒气 体氯气,存在一定危险而且不利于环保。酸洗脱钴也需要在较高温度(通常在KKTC左右) 下进行,增加了工艺成本,而且脱钴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浓硫酸废液不易处理,易造成环境污 染,同时酸洗脱钴同样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高。 中国专利CN103696699A公开了一种脱钴H)C层钻头及其制备工艺,其所涉及的脱 钴工艺是在自动控制仪的封闭容器中盛满浓度低于30%的氯气,加入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0. 22?0. 30%的触媒剂,在温度为250?350°C、压力为1. 5?2. OMPa作用下脱去复合片 金刚石表层中的钴。经过脱钴处理后,PDC层切削齿金刚石表层的脱钴深度为100?300um。 该专利技术仍然采用气体脱钴法,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有毒和不环保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其原理可靠、制备过程 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环保无污染,能够有效解决气体脱钴和酸洗脱钴所存在的制备工艺复 杂、制备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高、污染环境等系列难题。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法脱钴的基本原理是:以PDC复合钻齿作为阳极,铜片作为阴极,优 选Na2CO3和Κ0Η,或者Na2CO3和NaOH,或者Na 2CO3和KOH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将PDC复 合钻齿的PDC层(Co含量为5%?20% )浸在电解液中,硬质合金层与空气和电解液隔绝, 在外电路的作用下,Co原子失去电子,形成Co2+或Co 3+(Co3+是在反应的后期形成),并在电 场作用下,迁移至roc层表面,与溶液中的co 32_反应,生成CoCO3沉淀,从而将roc层中的Co 脱去。 钻齿由聚晶金刚石层(PDC层)与硬质合金层(WC-Co)两部分构成,聚晶金刚石层 用于岩石的破碎及磨削,硬质合金用于把持聚晶金刚石层,且焊接于钻头胎体内。由于硬质 合金在电解时,极易氧化或被电解液腐蚀,所以电解时对硬质合金层进行了表面包覆处理, 以隔绝空气和电解液。 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以钻齿作为阳极,铜片B作为阴极,通过将钻齿 的PDC层和铜片B置入电解液中进行电解从而将PDC层中的钴脱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呈碱性,电解液的电解质与水的质量比为(15?25): 500,所述电解质为K 2C03、Κ0Η、Na2C03、NaOH中一种或多种; (2)将钻齿和铜片B分别与电源连接后置于电解液中,使得PDC层和铜片B浸没在 电解液中; (3)接通电源并设置电解电压为0. 73?2V进行电解。 在进行电解之前,对钻齿的硬质合金层进行表面包覆处理,具体步骤如下:通过导 电银浆把铜片A粘接于硬质合金层顶部,再将导电膏涂覆在铜片A和硬质合金层周围,进一 步加固铜片A与硬质合金层的粘接;然后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将铜片A和硬质合金层表面包 覆,与空气及电解液隔离。 所述电解液包括 Na2C03、1(0!1和 H2O 时,Na2C03、1(0!1和 H2O 的质量比是 10:10:500, 脱钴效果非常理想。 所述电解电压为0. 8?I. 5V时,可达到较好的脱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PDC层作为阳极,铜片B作 为阴极,通过在碱性环境下电解的方式对roc层进行脱钴处理从而获得脱钴roc层,其制备 过程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环保无污染,能够有效解决气体脱钴和酸洗脱钴所存在的制备工 艺复杂、制备条件苛刻(需要高温高压)、对设备要求高、污染环境等系列难题。并且采用本 专利技术所述电解脱钴的方法,其脱钴效果明显,能够达到400?600 μ m的脱钴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脱钴PDC复合片制备方法的原理图。 图2是PDC复合片电解前在元素探测扫描仪下的形貌图。 图3是PDC复合片电解后在元素探测扫描仪下的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PDC的生产是将金刚石微粉与少量的Co混合,在高温(1500°C )高压(5. 5GPa)环 境下,低熔点的Co液化包覆在金刚石微粉周围。由于Co在高温高压下有催化作用,促进金 刚石微晶的界面推进,金刚石晶粒之间以金刚石界面-金刚石界面(D-D形式)相互连接形 成网络,并且Co通常以下三种形式存在与金刚石晶粒之间:第一种,球状Co均匀分布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以钻齿作为阳极,铜片B作为阴极,通过将钻齿的PDC层和铜片B置入电解液中进行电解从而将PDC层中的钴脱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呈碱性,电解液的电解质与水的质量比为(15~25):500,所述电解质为K2CO3、KOH、Na2CO3、NaOH中一种或多种;(2)将钻齿和铜片B分别与电源连接后置于电解液中,使得PDC层和铜片B浸没在电解液中;(3)接通电源并设置电解电压为0.73~2V进行电解。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以钻齿作为阳极,铜片B作为阴极,通过将钻齿的 PDC层和铜片B置入电解液中进行电解从而将PDC层中的钴脱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呈碱性,电解液的电解质与水的质量比为(15?25):500, 所述电解质为K2C03、KOH、Na2C03、NaOH中一种或多种; (2 )将钻齿和铜片B分别与电源连接后置于电解液中,使得PDC层和铜片B浸没在电解 液中; (3)接通电源并设置电解电压为0. 73?2V进行电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钴PDC复合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电解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屺范萍张进李松霞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