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汽车后桥总成主动园锥齿轮前轴承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57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微型汽车后桥总成主动圆锥齿轮前轴承润滑结构,它是在已有一个油孔的润滑结构中,在前轴承的上方增加一个油孔,直接润滑前轴承,形成双油道润滑结构,达到润滑条件充分,避免前轴承过热烧蚀的目的。(*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桥总成主动圆锥齿轮前轴承的润滑结构,尤其是微型汽车高速行驶时,能保证后桥总成主动圆锥齿轮前轴承有充分的润滑条件。目前,全国各厂家引进的各种微车车型,对于后桥总成主动圆锥齿轮前轴承的润滑结构皆是单油道。润滑油经过从动圆锥齿轮转动飞溅到减速器壳壁上,然后顺着壁上的油道、油孔流动,又经减速器壳轴承孔台阶后端流入前轴承(见图2中箭头所示)。几经曲折,流到前轴承的润滑油就很少了。并且,高速旋转的前轴承滚柱,形成了屏蔽,润滑油碰到滚柱,相当一部分被挡开了,能进入前轴承的润滑油就更少了。这种结构,所提供的润滑条件适于汽车在低速和中速行驶,但微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润滑条件就不够充分了,甚至出现前轴承过热烧蚀事故。日本的“铃木”汽车的原装后桥总成,前轴承也有过热烧蚀事故的发生。国内几家微车后桥总成生产厂均有前轴承烧蚀事故出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微车后桥总成提供一种技术的润滑结构,保障高速行驶时,前轴承亦有充分的润滑条件,避免过热烧蚀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减速器壳的润滑油道延伸至前轴承部位(见附图说明图1),增加一个油孔2,与原来的油孔1组成双油道润滑结构。经从动圆锥齿轮转动飞溅到减速器壳的润滑油,流到前轴承弹位孔后端台阶时,变成两路第一路经原润滑道油孔1流入前轴承,此路为改进前的润滑结构;第二路则从新增的润滑油道孔2进入前轴承的上方,直接润滑前轴承。由于前轴承滚柱露出外圈3mm,则新增加的第二路润滑油可以直接流入前轴承滚道,形成较好的润滑条件,达到避免前轴承烧蚀抱死的目的。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能保证微车后桥总成前轴承在中速和低速行驶时有充分的润滑条件,亦能保证在高速行驶时有充分的润滑条件。减速器壳增加一个润滑油孔,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改进后双油道润滑前轴承的后桥主减速器总成图。图2是改进前的单油道润滑前轴承的后桥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图。图3是减速器壳双油道剖视图。图中1、油孔;2、油孔;3、减速器壳;4、从动圆锥齿轮;5、前轴承(7204);6、主动圆锥齿轮;7、后桥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在图1中,减速器壳3上有油孔1和油2,润滑油随从动圆锥齿轮4旋转飞溅到减速器壳3的壁上,沿箭头路线经油孔1流入前轴承5,起润滑作用。同时,润滑油沿箭头路线经油孔2流入前轴承5的上方,直接润滑前轴承5。这样,形成双油道润滑前轴承5。在图3中,油孔1和油孔2组成双油道润滑结构。权利要求1.微型汽车后桥总成主动园锥齿轮前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将减速器壳的原润滑油道延伸至前轴承部位,增加一个油孔2,与原来的油孔1组成双油道润滑结构。专利摘要微型汽车后桥总成主动圆锥齿轮前轴承润滑结构,它是在已有一个油孔的润滑结构中,在前轴承的上方增加一个油孔,直接润滑前轴承,形成双油道润滑结构,达到润滑条件充分,避免前轴承过热烧蚀的目的。文档编号B60R17/00GK2211390SQ9421377公开日1995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胡红军, 晏家敦, 唐德才 申请人:四川长江机电总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型汽车后桥总成主动园锥齿轮前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将减速器壳的原润滑油道延伸至前轴承部位,增加一个油孔2,与原来的油孔1组成双油道润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军晏家敦唐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江机电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