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海华专利>正文

带无线遥控锁的汽车排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09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无线遥控锁的汽车排挡,包括外壳、骨架、排挡杆芯、按键及其复位机构,按键可解除排挡杆芯的卡位以使排挡进行换挡动作,外壳内还设有按键的机械锁止机构和微型马达,微型马达由内置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和外置的无线发射器控制驱动,无线接收控制电路由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和控制单元及微型马达的驱动单元,无线发射器包括编码单元及发射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挡上锁或开锁不需插入钥匙,可无线遥控控制,开锁、上锁动作能自动完成,使用非常方便,且无外露钥匙孔,整体结构紧凑,因此还有美观、不易失盗的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锁的汽车排挡,尤其涉及一种由电子遥控装置控制锁止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的排挡。
技术介绍
目前,带锁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排挡,一般包括外壳、排挡杆芯、骨架、按键复位机构、锁位机构等;按键复位机构由设有按键斜坡的按键、按键复位弹簧等组成,按键往里按压时,按键斜坡与排挡杆芯端部之间的斜面作用使排挡杆芯移动进入工位,从而解除卡位,使排挡可以移动进行换挡动作;锁位机构设置在骨架边侧,通过锁住按键或排挡杆芯移动而控制对排挡的操作,这种结构的带锁排挡,上锁和开锁均需插入钥匙,使用不方便,而且钥匙孔裸露在外既容易磨花又不能杜绝被盗贼使用盗开工具盗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能防止利用工具盗开的带锁排挡。技术方案带无线遥控锁的汽车排挡,包括外壳、骨架、排挡杆芯、按键及其复位机构,按键可解除排挡杆芯的卡位以使排挡进行换挡动作,外壳内还设有按键的电动锁止机构,其包括按键的机械锁止机构和微型马达,微型马达由内置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和外置的无线发射器控制驱动,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包括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和控制单元及微型马达的驱动单元,无线发射器包括编码单元及发射单元。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按键的机械锁止机构由按键上突出的挡块、与微型马达的转轴相连接的凸轮及骨架上对应凸轮锁定位置处设置的限位挡组成,凸轮在某一相位范围时,其凸出部挡在挡块移动的前方并被限位挡限位卡止;所述的按键的电动锁止机构设置于外壳内的后侧容腔内,按键位于外壳的左侧;所述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中的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和控制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设置于外壳内的左、右两侧容腔内,按键位于外壳的左侧;所述的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单元采用集成无线发射模块T305和单键自动式发射控制电路,编码单元采用集成跳码处理芯片HCS3XX,所述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的无线接收单元采用集成无线接收模块T9921,解码和控制单元由单片机HT48R05及由EEPROM型密码存贮单元组成,单片机HT48R05的控制驱动程序与发射单元的单键自动式发射控制电路相配合;所述的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单元采用集成无线发射模块T305和双键开关式发射控制电路,编码单元采用集成跳码处理芯片HCS3XX,所述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的无线接收单元采用集成无线接收模块T9921,解码和控制单元由单片机HT48R05及由EEPROM型密码存贮单元组成,单片机HT48R05的控制驱动程序与发射单元的双键开关式发射控制电路相配合;所述的驱动单元由H逆变桥电路担任,H逆变桥电路的两个驱动输入端与单片机HT48R05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的H逆变桥电路由两只PNP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两只NPN三极管Q3、三极管Q4及电阻R10、R18、R20和R21组成,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基极分别经电阻R21和R18与单片机HT48R05(IC2)的两个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其基极分别经电阻R20和R10接到对方的集电极上,微型马达跨接在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动按键锁止机构设置于骨架内,由内置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和外置的无线发射器控制微型马达驱动按键的机械锁止机构对按键进行上锁或开锁,达到对排挡进行上锁或开锁的效果,使用非常方便,无外露钥匙孔,因此还有美观、不易盗开的特点;尤其是外置的无线发射器采用自动式发射控制电路时,使排挡的开锁、上锁动作能自动完成,使用更方便,且可避免驾驶者忘记上锁的动作,增加了防盗安全性;另外,无线接收控制电路中的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和控制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设置于外壳内的左、右两侧容腔内,而按键的电动锁止机构设置于外壳内的后侧容腔内,使排挡整体结构紧凑,不影响使用时的手感。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A-A向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B-B向开锁状态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B-B向上锁状态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左侧容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右侧容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双键控制式无线发射器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原理图图9为本技术单键自动式无线发射器原理图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带无线遥控锁的汽车排挡包括外壳1、骨架2、排挡杆芯3、按键4及其复位机构等部件,按键4及其复位机构水平设置在排挡左侧上部,按键4朝向排挡后侧面上的中部设有一段凸筋构成的挡块5,外壳1内部的骨架2上靠近按键4的后侧设有一个容纳微型马达6及凸轮7的容腔,微型马达6转轴朝上垂直设置,凸轮7连接在微型马达6的转轴上,骨架2上对应凸轮7锁定位置处设有限位挡8,挡块5、凸轮7、限位挡8处于同一水平面,构成了按键4的机械锁止机构,当凸轮7在某一相位范围时,其凸出部71可挡在挡块5移动的前方并被限位挡8限位卡止,使按键4在某180度范围时上锁如图4所示,在另180度范围时开锁如图3所示,由按键4的机械锁止机构和微型马达6组成的按键4的电动锁止机构均位于外壳1内的后侧容腔内,结构紧凑。值得一提的是,凸轮7被限位挡8限位卡止后,微型马达6若不能及时停转,可能产生过流而烧毁,为避免此现象发生,可将凸轮7通过弹性扭簧连接在微型马达6的转轴上,也可将微型马达6的动作时间设定在一秒钟以内。当然,按键4的机械锁止机构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形式,其可采用齿轮齿条的配合结构,通过齿条的运动来卡住按键4的移动,也可采用凸轮与斜面挡块复位机构的配合结构,通过斜面挡块的运动来卡住按键4的移动,如此种种,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无线发射器及无线接收控制电路结构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单元IC5采用集成无线发射模块T305,编码单元IC4采用集成跳码处理芯片HCS3XX。无线接收控制电路中的无线接收单元L3采用集成无线接收模块T9921,解码和控制单元由单片机HT48R05(IC2)及EEPROM型密码存贮单元(IC3)组成。驱动单元为正反转驱动单元,由两只PNP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两只NPN三极管Q3、三极管Q4及电阻R10、R18、R20和R21组成,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基极分别经电阻R21和R18与单片机HT48R05的两个输出端PA1、PA0连接,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其基极分别经电阻R20和R10接到对方的集电极上,微型马达6跨接在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和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分别设置于外壳内的左、右两侧容腔内,结构紧凑,如图5、图6所示。无线发射器及无线接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如图7和图8所示,采用双键开关式发射控制时,按动开锁键S1或关锁键S2,跳码处理芯片HCS3XX根据按键指令,将开锁编码信号或关锁编码信号以串行方式从SDA口输入无线发射模块T305,无线发射模块T305以高频无线电波(工作频率为305MHZ)形式将开锁编码信号或关锁编码信号发出;无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无线遥控锁的汽车排挡,包括外壳(1)、骨架(2)、排挡杆芯(3)、按键(4)及其复位机构,按键(4)可解除排挡杆芯(3)的卡位以使排挡进行换挡动作,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还设有按键(4)的电动锁止机构,其包括按键(4)的机械锁止机构和微型马达(6),微型马达(6)由内置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和外置的无线发射器控制驱动,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包括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和控制单元及微型马达(6)的驱动单元,无线发射器包括编码单元及发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华黄福同
申请(专利权)人:蔡海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