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字形铜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215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字形铜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铜排存在配电柜受外力冲击变形时,极易使配电柜壁与铜排直接接触,使配电柜带电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不足,提供一种U字形铜排,包括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均位于底板的同一侧且右侧板与左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形成U字形;所述右侧板上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也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的凹槽与右侧板上的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燕尾槽和凸块,所述凸块的尺寸与燕尾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燕尾槽凸块均纵向贯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左侧板上的接线孔与右侧板上的接线孔相互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字形铜排
本技术属于电器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字形铜排。
技术介绍
铜排又称铜母排是一种长导体,其材质为铜,截面形状通常矩形、倒角矩形或圆角矩形,现实生活中通常采用圆角矩形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尖端放电是指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铜排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主要是用于成套配电装置中,一般是配电柜中的U相、V相、V相母排和PE母排。铜排通常都是裸装在配电柜内的,铜排与配电柜壁有一定间隙,然而配电柜壁一般都比较薄抗冲击力小,当有外物撞击配电柜时(如地震时,硬物撞击配电柜),很容易使配电柜壁变形从而使配电柜壁与铜排直接接触,由于铜排带有大电流,因而会使配电柜外壳带电,导致接触配电柜的人发生触电事故。 由此可见现有的铜排存在配电柜受外力冲击变形时,极易使配电柜壁与铜排直接接触,使配电柜带电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铜排存在配电柜受外力冲击变形时,极易使配电柜壁与铜排直接接触,使配电柜带电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不足,提供一种U字形铜排具有配电柜受外力冲击变形时,极配电柜壁不与铜排直接接触,避免配电柜带电,减少触电事故发生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U字形铜排,包括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均位于底板的同一侧且右侧板与左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形成U字形;所述右侧板上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也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的凹槽与右侧板上的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燕尾槽和凸块,所述凸块的尺寸与燕尾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燕尾槽凸块均纵向贯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左侧板上的接线孔与右侧板上的接线孔相互对应。 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U字形铜排,包括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左侧板与右侧板均其连接导线的作用,底板起支撑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作用;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均位于底板的同一侧且右侧板与左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形成U字形,左侧板与右侧板和底板形成U形凹槽,便于铜排固定;所述右侧板上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也纵向设有凹槽,左侧板上的凹槽和右侧板上的凹槽均起卡接定位的作用;所述左侧板上的凹槽与右侧板上的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方便加工;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燕尾槽和凸块,所述凸块的尺寸与燕尾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燕尾槽与凸块均纵向贯穿底板,两个U字形铜排可通过凸块和燕尾槽榫接;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接线孔,接线孔起导线与铜排的连接作用;所述左侧板上的接线孔与右侧板上的接线孔相互对应,方便加工。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绝缘体填充到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形成的U形槽内且左侧板上的凹槽和右侧板上的凹槽内均填满绝缘体,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均被绝缘体覆盖。绝缘体被左侧板上的凹槽和右侧板上的凹槽定位,使绝缘体不会因震动而从U字形铜排上脱落。当配电柜受外力冲击发生变形时,配电柜壁直接接触到U字形铜排上的绝缘体而不会接触到U字形铜排,从而避免了配电柜带电,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特殊情况下U字形铜排需要加长时,将U字形铜排与另一 U字形铜排通过U字形铜排上的燕尾槽和凸块实现榫接。从而使原U字形铜排加长。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上的接线孔的直径比右侧板上的接线孔的直径大。使U字形铜排可连接多种型号的导线。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上的接线孔和右侧板上的接线孔均为螺纹孔,方便导线与铜排连接,导线与铜排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U字形铜排各棱边均为圆角过渡,避免产生尖角放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U字形铜排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U字形铜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U字形铜排上安装绝缘体和导线时的才面示意图; 图4是配电柜柜壁被外物撞击变形时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U字形铜排与U字形铜排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U字形铜排由右侧板101、左侧板102和底板103组成,右侧板102与左侧板101均位于底板103的同一侧,右侧板101与左侧板102相互平行,右侧板101、左侧板102和底板103形成U字形。右侧板101上设有凹槽1011,凹槽1011纵向贯穿右侧板101,左侧板102上设有凹槽1021,凹槽1021纵向贯穿右侧板101。凹槽1011与凹槽102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底板103上设有燕尾槽1031和凸块1032,凸块1032的尺寸与燕尾槽1031的尺寸相同。燕尾槽1031纵向贯穿底板103,凸块1032纵向贯穿底板103。左侧板102上设有多个接线孔1022,右侧板101上设有多个接线孔1012。接线孔1022与接线孔1012相互对应。 左侧板102、右侧板101和底板103的棱边均采用圆角过渡。 如图3所示,本技术U字形铜排100上安装有导线200,橡胶体300,导线200分别连接在接线孔1012和接线孔1022处。橡胶体300填充在左侧板102与右侧板101之间。橡胶体300填满凹槽1011和凹槽102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左侧板102、右侧板101和底板103厚度相等且一体成型。橡胶体300从U字形铜排100的一端滑入,确保左侧板102与右侧板101之间的间隙处、凹槽1011和凹槽1021内均填满橡胶体300。且使左侧板102的上端和右侧板101的上端均被橡胶体300覆盖。 由于橡胶体300具有弹性,故橡胶体300被填充在左侧板102与右侧板101之间、凹槽1011和凹槽1021内时,由于凹槽1011和凹槽1021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从而使橡胶体300不会因一般的震动就从U字形铜排上掉下来。 如图4所示,当配电柜壁400受到外力冲击变形时,配电柜壁400会直接接触到U字形铜排100上的橡胶体300,不会直接接触到U字形铜排100,从而避免U字形铜排100上的电流传递到配电柜壁400上,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通常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件的电场特别强,就会发生尖端放电,由于铜排100上承载的是大电流,此时尖端放电的能量较大,易引然引爆配电柜及引起人体电击,这种放电尖端放电尤为危险。由于U字形铜排各棱边均采用圆角过渡从而避免了尖端放电危险。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U字形铜排进行加长时,如图5所述,将U字形铜排与另一 U字形铜排榫接。其中左侧U字形铜排上的凸块与右侧U字形铜排的燕尾槽榫接,左侧U字形铜排上的燕尾槽与右侧U字形铜排的凸块榫接。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U字形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均位于底板的同一侧且右侧板与左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形成U字形;所述右侧板上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也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的凹槽与右侧板上的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燕尾槽和凸块,所述凸块的尺寸与燕尾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燕尾槽凸块均纵向贯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左侧板上的接线孔与右侧板上的接线孔相互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U字形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均位于底板的同一侧且右侧板与左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和底板形成U字形;所述右侧板上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也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左侧板上的凹槽与右侧板上的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燕尾槽和凸块,所述凸块的尺寸与燕尾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燕尾槽凸块均纵向贯穿底板;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