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872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带夹固定在支柱内部,用带夹来保持气囊带,该带夹的保持部的上段折返部分越过支柱装饰部件和内顶衬的交接处,从而防止当安全气囊展开、气囊带被拉出时,气囊带与支柱装饰部件的上端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了在汽车车厢内部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实用的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驾驶员座及助手座的安全气囊作为汽车的安全装备之一,正在广泛普及。并且,近年来,在这种前座的安全气囊之外增加的、在车厢内部侧面展开的安全气囊也在普及。这种设置在侧面的安全气囊,除了被设置在坐位侧面的所谓侧安全气囊以外,如图9所示的从前支柱11一直展开到后支柱13的所谓帘幕式(curtain)安全气囊1,也在研发、实用化中。此种帘幕式安全气囊1的安全气囊主体2沿车辆长度方向被收纳在侧车顶纵梁12内,如果车辆发生冲撞,车辆受到来自侧面的较大冲击时,该帘幕式安全气囊就会展开,几乎全部覆盖车厢内部侧面,来缓冲对乘员的冲击(特别是对头部的冲击)。然而,帘幕式安全气囊1的安全气囊主体2的前侧下端与前支柱11是通过气囊带(strap)(绳)3连接的,因此,虽然安全气囊主体2的上方被固定在侧车顶纵梁12上,但其下端是自由端,所以有必要对安全气囊1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主体2的下端位置进行限制。而且,由于通过这样的气囊带3来限制安全气囊主体2的下端位置,所以可使安全气囊1的膨胀展开动作达到理想化。当安全气囊1被收纳在侧车顶纵梁12中时,该气囊带3也沿着前支柱11被收纳在其内部。图10为车辆的概略外观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车辆的前支柱11部分沿A-A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前支柱11具有外板11a,形成为封闭断面的内板11b,和设置在内板11b内部作为加强部件的斜框11c。另外,内板11b的车厢内侧由支柱装饰部件14覆盖,该支柱装饰部件14与内板11b之间布置了电器设备用的电路配线15。另外,前支柱11的端部固定着前车窗20。另外,内板11b及支柱装饰部件14的边缘部位嵌有密封条(weatherstrip)16,通过该密封条16,将内板11b与支柱装饰部件14之间的开口封闭。此外,上述的气囊带3沿支柱装饰部件14与内板11b布置在它们之间,气囊带3的一端固定在前支柱11的前方下端,另一端与安全气囊主体2的前方下端连接(参照图9)。安全气囊1展开时,随着安全气囊主体2的膨胀,气囊带3从支柱装饰部件14与密封条16之间的间隙被拉出来。结果,从前支柱11内完全被拉出的气囊带3限制了膨胀展开后的安全气囊主体2的下端位置。然而,该气囊带3的中途部分(两端之外的部分)在前支柱11内部没有进行任何固定,气囊带3在前支柱11内部的配设位置没有被确定下来,因此,有可能出现气囊带3被支柱装饰部件14的边缘卡住、支柱装饰部件14翘起来,或者支柱装饰部件14破损等情况。(参照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支柱装饰部件14)。并且,由于也无法预测安全气囊1展开时气囊带3如何从支柱11中拉出来,所以,当安全气囊1展开时,如果气囊带3被支柱装饰部件14的边缘卡住,则可能会妨碍安全气囊1进行理想地展开。另一方面,如下技术已经被公开(例如参照特开2001-106014号公报),即通过在支柱内设置导向部件,来引导安全气囊1展开时气囊带在支柱装饰部件和密封条之间的拉出方向,从而防止气囊带被支柱装饰部件的边缘卡住而妨碍安全气囊的展开。然而,即使采用这样的技术,气囊带的中途部分也仍然无法固定在支柱内部,所以,不能完全防止气囊带被支柱装饰部件卡住。并且,还存在着需要将上述导向部件沿支柱的长度方向并按支柱的长度设置而使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其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安全气囊展开时气囊带可以从支柱装饰部件和密封条之间的间隙被拉出。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具有安全气囊,设在车辆的顶棚与设置在该顶棚的车厢内侧的内顶衬(head lining)之间,并可在车厢内展开;装饰部件,从车厢内部覆盖上述车辆的支柱部件并与上述内顶衬连接;气囊带,其一端在上述顶棚与上述内顶衬之间的空间内与上述安全气囊连接,并延伸到上述支柱部件与上述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以及上述安全气囊展开时上述气囊带所通过的间隙,沿上述支柱部件设置在上述支柱部件与上述装饰部件的边缘部分之间。具有上述部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越过上述内顶衬和上述装饰部件的交接处,用来保持上述气囊带;和开口部,从该保持部朝向上述间隙形成开口。由此,由于该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和开口部,其中保持部越过内顶衬和装饰部件的交接处,用来保持气囊带,而开口部从该保持部朝向气囊带所通过的间隙形成开口,所以,在支柱部件和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内,气囊带的位置被固定下来,并且,可以防止当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气囊带通过间隙时被装饰部件端部卡住。特别是,通过设置保持部件,其中保持部件的保持部越过内顶衬与装饰部件的连接部分的交接处,来防止气囊带在交接处被卡住,确保气囊带的拉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其具有安全气囊,设在车辆的顶棚与设置在该顶棚的车厢内侧的内顶衬之间,并可在车厢内展开;装饰部件,从车厢内侧覆盖上述车辆的支柱部件并与上述内顶衬连接;以及间隙,沿上述支柱部件设置在上述支柱部件与上述装饰部件的边缘部分之间,其中上述安全气囊从上述顶棚与上述内顶衬之间的空间,一直延伸到上述支柱部件与上述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并且,上述安全气囊展开时,该安全气囊中延伸到上述支柱部件与上述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的那部分,通过上述间隙并向车厢内部移动,具有上述部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越过上述内顶衬和上述装饰部件的交接处,用来保持上述安全气囊;和开口部,从该保持部朝向上述间隙形成开口。由此,由于该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和开口部,其中保持部越过内顶衬和装饰部件的交接处,用来保持安全气囊,而开口部从该保持部朝向安全气囊所通过的间隙形成开口,所以,在支柱部件和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安全气囊的位置被固定下来,并且,可以防止当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安全气囊中上述空间内的那部分通过间隙时被装饰部件端部卡住。特别是,通过设置保持部件,其中保持部件的保持部越过内顶衬与装饰部件的连接部分的交接处,来防止安全气囊在交接处被卡住,确保上述空间内的安全气囊的拉出。另外,作为理想的情况,上述保持部的特征在于,具有大致U字状的截面,并且该保持部的上述间隙侧的端部一直延伸到该间隙。因此,通过使用来保持气囊带或安全气囊的保持部的端部一直延伸到在支柱部件和装饰部件的边缘部分之间沿支柱部件设置的间隙,可以确实防止气囊带或安全气囊被装饰部件卡住。还有,作为理想的情况,上述保持部件的特征在于,被设计为独立的部件,并且被固定在上述支柱部件上。因此,通过将保持部件设计为独立的部件,可以将适用于保持气囊带或安全气囊的保持部件设置在合理的位置,可以安全地保持气囊带或安全气囊。再有,作为理想的情况,上述保持部件的特征在于,其与电路配线保持部件成为一体,其中电路配线保持部件用来保持布置在上述支柱部件与上述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内的电路配线(harness)。由此,通过使气囊带或安全气囊的保持部件和电路配线保持部件一体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组装工时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关键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图2为图1中气囊带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第1实施例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气囊带保持部件的概略外观图(a)和保持部件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具有:    安全气囊,设在车辆的顶棚与设置在该顶棚的车厢内侧的内顶衬之间,并可在车厢内展开;    装饰部件,从车厢内侧覆盖所述车辆的支柱部件并与所述内顶衬连接;    气囊带,其一端在所述顶棚与所述内顶衬之间的空间内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并延伸到所述支柱部件与所述装饰部件之间的空间;    以及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所述气囊带所通过的间隙,沿所述支柱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柱部件与所述装饰部件的边缘部分之间,    具有上述部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越过所述内顶衬和所述装饰部件的交接处,用来保持所述气囊带;和开口部,从该保持部朝向所述间隙形成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村大辅山藤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