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装置及装配带扣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55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扣装置,包括: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包括底板和一对侧壁,一舌状板插入并保持在所述侧壁之间;以及释放钮,该释放钮包括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沿着插入方向被推动操作以解除舌状板的保持。在带扣主体的成对侧壁中沿着舌状板的插入方向形成有细长孔。所述释放钮还包括:一对臂部,该对臂部从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沿插入方向延伸;一对延伸部分,所述成对延伸部分具有预定的弹性,并且从成对臂部的宽度方向端朝底板延伸;以及爪部,这些爪部从成对延伸部分端部朝侧壁突出,并且可移动地装配到细长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扣装置,这种带扣装置构成车辆中的座位安全带装置,并且用于保持连接到带子上的舌状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装配带扣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有一种带扣装置,它包括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构成框架;锁定板,该锁定板可移向和移离插在带扣主体内的舌状板;以及释放钮,该释放钮以可在预定范围内移动的方式连接到带扣主体上(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5-278564号公报)。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278564号公报中公开的带扣装置中,当舌状板插入到带扣主体(带扣基底)内时,锁定板(锁)靠近以与舌状板咬合,从而把舌状板保持在带扣主体中。当释放钮(按钮)被推动时,锁定板就与舌状板分离开,从而解除所述保持。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带扣装置中,所述释放钮包括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由乘客来推动;和一对臂部,所述成对臂部沿着操作方向从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在所述成对臂部的端部上形成有一些引导突起,这些引导突起沿着它们相互面对的方向突出。这些引导突起可移动地装配到形成在带扣主体的侧壁中的细长孔内,从而使释放钮连接到带扣主体上。然而,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带扣装置中,存在可装配性差的问题,这是由于当要相对于带扣主体装配释放钮时,除非所述成对臂部沿着它们相互分离的方向发生很大的弯曲,否则就不能够将引导突起装配到带扣基底的细长孔内。此外,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带扣装置中,在释放钮的操作部分被推动时,当推动载荷被偏压地施加到该操作部分的一个宽度方向的端部(一个臂部)上时,该一个臂部和另一个臂部就会交替地沿着操作方向移动,从而在释放钮中产生应变。如果释放钮中的这种应变很大,那么,有时就不能确保足够的释放钮操作行程,从而也就不能可靠地解除舌状板的保持。因此,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带扣装置中,有必要把释放钮的操作行程预先设定得较长,这就会使得所述装置的尺寸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这些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扣装置,它改善了释放钮相对于带扣主体的可装配性。考虑到这些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扣装置,它可防止或抑制释放钮的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扣装置,这种带扣装置包括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包括呈长板状形状的底板和从该底板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的一对侧壁,一舌状板从该底板的一个纵向端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成对侧壁之间,且在所述成对侧壁中沿着舌状板插入方向形成有细长孔;以及释放钮,该释放钮包括操作部分和一对臂部,所述操作部分设置在带扣主体的一个纵向端部上,使得该操作部分可沿着舌状板的插入方向移动并且可沿着该插入方向被推动操作,所述成对臂部从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两端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操作部分被推动操作以解除舌状板的保持,且其中所述释放钮还包括一对延伸部分,该对延伸部分具有预定的弹性,并且从所述成对臂部宽度方向的相应端朝底板延伸;以及爪部,这些爪部从所述成对延伸部分的相应端朝每个侧壁延伸,并且可移动地装配在所述细长孔内。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中,带扣主体形成为使其横断面基本上呈U形,并且包括所述底板和所述一对侧壁。舌状板从底板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成对侧壁之间。释放钮设置在带扣主体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插入舌状板的那一侧)上。释放钮包括操作部分和所述成对臂部,该对臂部沿着舌状板的插入方向从操作部分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当沿着舌状板的插入方向推动所述操作部分时,舌状板的保持就被解除。在这里,所述释放钮包括成对的延伸部分,该成对延伸部分从所述成对臂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带扣主体的底板延伸。所述爪部形成为使得它们从所述成对延伸部分的端部朝带扣主体的侧壁突出。所述爪部可移动地装配到形成在带扣主体的所述成对侧壁中的细长孔内。这样,释放钮就被保持在带扣主体内,并且释放钮的操作方向得以引导。此外,所述成对延伸部分具有预定的弹性。因此,当相对于带扣主体装配所述释放钮时,通过弯曲所述成对延伸部分,就能使爪部装配到带扣主体中的细长孔内,而无需像传统的带扣装置那样使所述成对臂部沿着它们相互分离的方向发生很大的弯曲。因此,能很容易地相对于带扣主体装配所述释放钮。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中,改善了释放钮相对于带扣主体的可装配性。在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中,所述爪部可以形成为朝向底板的薄楔形状。在根据这个方面的带扣装置中,所述爪部形成为朝向带扣主体的底板的薄楔形状。即,以所谓的“搭扣配合”方式构造所述延伸部分和爪部,从而当要相对于所述带扣主体装配释放钮时,从与底板相对的所述成对侧壁的一侧朝着底板推动该释放钮,由于楔形爪部和带扣主体的侧壁之间滑动接触,从而在延伸部分中沿着使该延伸部分发生弯曲和变形的方向产生一分力。因此,就能更容易地相对于带扣主体装配所述释放钮。通过这种方式,在根据这种结构的带扣装置中,进一步改善了释放钮相对于带扣主体的可装配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扣装置,这种带扣装置包括释放钮,该释放钮包括被推动操作的操作部分和一对臂部,该对臂部从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两端沿着操作方向延伸,该操作部分被推动操作以解除舌状板的保持,其中所述释放钮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横跨所述成对臂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并且把该对臂部的端部连接在一起。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带扣装置中,所述成对臂部沿着操作部分的操作方向从释放钮的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所述成对臂部的端部通过横跨它们之间距离的连接部分而连接在一起,且所述释放钮的刚性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得以增强。因此,即使推动载荷被偏压地施加到操作部分的一个宽度方向的端部(其中一个臂部)上,也能防止或抑制所述释放钮的变形(防止或抑制所述成对臂部沿着操作方向的其他变形)。通过这种方式,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带扣装置中,能防止或抑制释放钮的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扣装置,这种带扣装置包括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包括呈长板状形状的底板和从该底板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的一对侧壁,一舌状板从底板的一个纵向端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成对侧壁之间,且在所述成对侧壁中沿着舌状板插入方向形成有细长孔;以及释放钮,该释放钮包括操作部分和一对臂部,所述操作部分设置在带扣主体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上,从而该操作部分可沿着舌状板的插入方向移动并且沿着插入方向被推动操作,所述成对臂部从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两端沿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操作部分被推动操作以解除所述舌状板的保持,且其中所述释放钮还包括一对延伸部分,该对延伸部分具有预定的弹性,且从所述成对臂部宽度方向的相应端部朝底板延伸;爪部,这些爪部从所述成对延伸部分的相应端朝每个侧壁突出,并且可移动地装配在所述细长孔内;以及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横跨所述成对臂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并把该成对臂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第三方面的带扣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释放钮包括成对的延伸部分和突出地形成在所述成对延伸部分的端部上的爪部。因此,与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相类似,也改善了释放钮相对于带扣主体的可装配性。此外,在第三方面的带扣装置中,释放钮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把所述成对臂部的端部连接在一起。因此,能防止或抑制所述释放钮的变形。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带扣装置中,改善了释放钮相对于带扣主体的可装配性,并且能防止或抑制释放钮的变形。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效果。在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中,改善了释放钮相对于带扣主体的可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扣装置,包括:带扣主体,该带扣主体包括:底板,该底板呈长板状形状;以及一对侧壁,该对侧壁从底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一舌状板从所述底板的一个纵向端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成对侧壁之间,并且在所述成对侧壁中沿着舌状板插入方向形成有细长孔;以及释放钮,该释放钮包括: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设置在所述带扣主体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上,使得该操作部分可沿着所述舌状板的插入方向移动,并且该操作部分可沿着该插入方向被推动,以及一对臂部,该对臂部从所述操作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操作部分被推动操作以解除所述舌状板的保持,且其中,所述释放钮还包括:一对延伸部分,该对延伸部分具有预定的弹性,并且从所述成对臂部宽度方向的相应端部朝底板延伸,以及爪部,这些爪部从所述成对延伸部分的相应端部朝每个侧壁突出,并且可移动地装配到所述细长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室町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