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506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抛丸机,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带钢入口、抛丸室以及带钢出口,带钢入口与抛丸室之间设置有防止钢丸飞溅的前辅室和后辅室,抛丸室底部设置有钢丸收容槽,钢丸收容槽连接提升机,提升机与外界连接,其中:抛丸室内设置有数道沿着带钢行进方向排列的抛丸器组,每道抛丸器组均包括有两个抛丸器,同一道抛丸器之间对称地设置在带钢的两侧,每个抛丸器均连接有进丸通道,抛丸器抛出的钢丸呈发散状抛洒,其发散轨迹的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发散轨迹的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抛丸室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铬铸铁耐磨板,外层为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多方位、多次数抛丸、抛丸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抛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丸处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抛丸机。
技术介绍
抛丸机是利用抛丸器抛出高速钢丸清理和强化工件表面的设备。钢管抛丸机能对带钢外壁抛丸。可对尺寸合理的钢管进行一次性通过清理。不但可以去除工件表面的锈蚀,清理掉结构件上的焊渣、氧化皮,还可以消除工件的内应力,提高工件的抗疲劳强度,最终达到提高表面及内在质量的目的。现有钢管外壁抛丸机处理效果不佳,经处理后的带钢上还会残留铁锈,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多方位、多次数抛丸、抛丸效果好的一种带钢抛丸机。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钢抛丸机,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带钢入口、抛丸室以及带钢出口,带钢入口与抛丸室之间设置有防止钢丸飞溅的前辅室和后辅室,抛丸室底部设置有钢丸收容槽,钢丸收容槽连接提升机,提升机与外界连接,其中:抛丸室内设置有数道沿着带钢行进方向排列的抛丸器组,每道抛丸器组均包括有两个抛丸器,同一道抛丸器之间对称地设置在带钢的两侧,每个抛丸器均连接有进丸通道,抛丸器抛出的钢丸呈发散状抛洒,其发散轨迹的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发散轨迹的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抛丸室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铬铸铁耐磨板,外层为钢板。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抛丸器包括有抛丸电机和离心缸组成,抛丸电机和离心缸传动连接,离心缸内设置有叶轮、分丸轮、定向套、叶片以及护板。 上述的带钢入口处设有入口传送辊,入口传送辊转动方向为辊上部向抛丸室方向转动。 上述的带钢出口处设有出口传送辊,出口传送辊转动方向为辊下部向抛丸室方向转动。 上述的抛丸器组为八组,相应地,抛丸器的数量为十六个。 上述的抛丸器设置在带钢的左右两侧。 上述的入口传送辊和出口传送辊各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钢抛丸机,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带钢入口、抛丸室以及带钢出口,带钢入口与抛丸室之间设置有防止钢丸飞溅的前辅室和后辅室,抛丸室底部设置有钢丸收容槽,钢丸收容槽连接提升机,提升机与外界连接,其中:抛丸室内设置有数道沿着带钢行进方向排列的抛丸器组,每道抛丸器组均包括有两个抛丸器,同一道抛丸器之间对称地设置在带钢的两侧,每个抛丸器均连接有进丸通道,抛丸器抛出的钢丸呈发散状抛洒,其发散轨迹的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发散轨迹的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抛丸室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铬铸铁耐磨板,外层为钢板。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多组抛丸器共同工作,每组抛丸器组有对应在带钢左右的两个抛丸器组成,而且抛丸器抛出的钢丸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一侧的抛丸器能完成带钢一半面积的铁锈清理,另一侧的抛丸器完成余下的一半,由此实现多方位的同时清理,清理效果好。在多方位清理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多次清理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顺着带钢的方向设置了八组抛丸器组,每一组都对带钢进行单独清理,经过八次清理后的带钢基本不会再有铁锈。 本专利技术具有多方位、多次数抛丸、抛丸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机座1、带钢入口 11、入口传送辊11a、抛丸室12、带钢出口13、出口传送辊13a、钢丸收容槽14、提升机15、抛丸器2、丸电机21、离心缸22。 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钢抛丸机,包括机座1,机座I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带钢入口 11、抛丸室12以及带钢出口 13,带钢入口 11与抛丸室12之间设置有防止钢丸飞溅的前辅室和后辅室,抛丸室12底部设置有钢丸收容槽14,钢丸收容槽14连接提升机15,提升机15与外界连接,其中:抛丸室12内设置有数道沿着带钢行进方向排列的抛丸器组,每道抛丸器组均包括有两个抛丸器2,同一道抛丸器2之间对称地设置在带钢的两侦牝每个抛丸器2均连接有进丸通道,抛丸器2抛出的钢丸呈发散状抛洒,其发散轨迹的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发散轨迹的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抛丸室12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铬铸铁耐磨板,外层为钢板。 实施例中,抛丸器2包括有抛丸电机21和离心缸22组成,抛丸电机21和离心缸22传动连接,离心缸22内设置有叶轮、分丸轮、定向套、叶片以及护板。 实施例中,带钢入口 11处设有入口传送辊11a,入口传送辊I Ia转动方向为辊上部向抛丸室12方向转动。 实施例中,带钢出口 13处设有出口传送辊13a,出口传送辊13a转动方向为辊下部向抛丸室12方向转动。 实施例中,抛丸器组为八组,相应地,抛丸器2的数量为十六个。 实施例中,抛丸器2设置在带钢的左右两侧。 实施例中,入口传送辊Ila和出口传送辊13a各有两个。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多组抛丸器共同工作,每组抛丸器组有对应在带钢左右的两个抛丸器组成,而且抛丸器抛出的钢丸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一侧的抛丸器能完成带钢一半面积的铁锈清理,另一侧的抛丸器完成余下的一半,由此实现多方位的同时清理,清理效果好。在多方位清理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多次清理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顺着带钢的方向设置了八组抛丸器组,每一组都对带钢进行单独清理,经过八次清理后的带钢基本不会再有铁锈。 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钢抛丸机,包括机座(1),所述的机座(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带钢入口(11)、抛丸室(12)以及带钢出口(13),所述的带钢入口(11)与抛丸室(12)之间设置有防止钢丸飞溅的前辅室和后辅室,所述的抛丸室(12)底部设置有钢丸收容槽(14),所述的钢丸收容槽(14)连接提升机(15),所述的提升机(15)与外界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抛丸室(12)内设置有数道沿着带钢行进方向排列的抛丸器组,每道抛丸器组均包括有两个抛丸器(2),同一道所述的抛丸器(2)之间对称地设置在带钢的两侧,每个所述的抛丸器(2)均连接有进丸通道,所述的抛丸器(2)抛出的钢丸呈发散状抛洒,其发散轨迹的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发散轨迹的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所述的抛丸室(12)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铬铸铁耐磨板,外层为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抛丸机,包括机座(1),所述的机座(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带钢入口(11)、抛丸室(12)以及带钢出口(13),所述的带钢入口(11)与抛丸室(12)之间设置有防止钢丸飞溅的前辅室和后辅室,所述的抛丸室(12)底部设置有钢丸收容槽(14),所述的钢丸收容槽(14)连接提升机(15),所述的提升机(15)与外界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抛丸室(12)内设置有数道沿着带钢行进方向排列的抛丸器组,每道抛丸器组均包括有两个抛丸器(2),同一道所述的抛丸器(2)之间对称地设置在带钢的两侧,每个所述的抛丸器(2)均连接有进丸通道,所述的抛丸器(2)抛出的钢丸呈发散状抛洒,其发散轨迹的上端与带钢上端相切,发散轨迹的下端与带钢下端相切,所述的抛丸室(12)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铬铸铁耐磨板,外层为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抛丸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抛丸器(2)包括有抛丸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新加源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