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346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31
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有位于基坑内的连续相接的地下连续墙(1)、相邻连续墙之间的接缝(3),在位于基坑外侧的接缝处喷注有固结体(2);所述固结体(2)为大割圆形状,大割圆的直径为0.6~1.0m,深度与地下连续墙(1)的深度相同,大割圆的割线(4)长度即固结体(2)与地下连续墙(1)的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可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相邻槽段墙体接缝不齐和漏水等施工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基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哦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各种基坑支护方式随之涌现。地下连续墙因其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适用性强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国内深基坑工程领域。地下连续墙通常结合逆作法进行施工,特别适用于对变形控制要求较大的城市建筑密集区域的基坑支护工程。但因其较为特殊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其施工过程中,若施工方法不当或施工地质条件特殊,很容易出现相邻槽段墙体接缝不能对齐和漏水等施工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地下连续墙接缝止水和补缺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相邻槽段接缝位置的漏水和施工质量缺陷问题的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有位于基坑内的连续相接的地下连续墙、相邻连续墙之间的接缝,在位于基坑外侧的接缝处喷注有固结体;所述固结体为大割圆形状,大割圆的直径为0.6~1.0m,深度与地下连续墙的深度相同,大割圆的割线长度即固结体与地下连续墙的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地下连续墙相邻的墙体接缝位置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旋喷固结体,注浆材料在高压作用下可充分填充接缝位置的孔隙,可有效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相邻槽段墙体接缝不齐和漏水等施工缺陷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用旋喷固结体的地下连续墙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旋喷固结体布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有位于基坑内的连续相接的地下连续墙1、相邻连续墙之间的接缝3,在位于基坑外侧的接缝处喷注有固结体2;所述固结体2为大割圆形状,大割圆的直径为0.6~1.0m,深度与地下连续墙1的深度相同,大割圆的割线4长度即固结体2与地下连续墙1的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 本技术所述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如下:①确定采用单管法或二重管法或三重管法旋喷固结体2,先根据施工场区勘察报告和地下连续墙设计要求,确定大割圆固结体的直径和深度,大割圆直径范围为0.6~1.0m且深度与地下连续墙1的深度相同; ②如图4所示,在基坑外侧正对接缝3的地方确定旋喷施工的布孔位置5;其布孔位置5与接缝3相邻,具体间隔距离根据固结体2的直径确定,并满足固结体2与地下连续墙1的搭接位置长度即大割圆的割线4长度不小于500mm;③配制水泥水玻璃浆液作为注浆材料,所述水泥水玻璃浆液是在水泥浆料中掺入水玻璃,水泥浆料的水灰比为0.75:1~1:1,水玻璃掺入量为水泥浆料重量的2%~4%;④地下连续墙1质量稳定后,在确定的布孔位置采用单管法或二重管法或三重管法正对接缝进行旋喷桩施工,形成大割圆形状的固结体2。所述单管法或二重管法或三重管法为现有的建筑施工方法。本技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设备和技术,以水泥水玻璃浆液为注浆材料,在地下连续墙1接缝3旁确定的布孔位置4对着接缝进行高压喷射注浆,形成大割圆形状的旋喷固结体2。注浆材料在高压喷射作用下能充分填充接缝3位置的孔隙,有效解决接缝3位置的漏水和施工质量缺陷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有位于基坑内的连续相接的地下连续墙(1)、相邻连续墙之间的接缝(3),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基坑外侧的接缝处喷注有固结体(2);所述固结体(2)为大割圆形状,大割圆的直径为0.6~1.0m,深度与地下连续墙(1)的深度相同,大割圆的割线(4)长度即固结体(2)与地下连续墙(1)的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接缝止水和补缺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有位于基坑内的连续相接的地下连续墙(1)、相邻连续墙之间的接缝(3),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基坑外侧的接缝处喷注有固结体(2);所述固结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非王晓燕殷华富杨少真李志平周成明王晓曙李春艳郑云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