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溶杆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117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溶杆菌——海连溶杆菌2-5,及其在微生物降解石油烃中的应用。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3年1月18日,保藏编号CGMCC No.716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连溶杆菌2-5是溶杆菌属的新菌种,分离自石油污染的海绵样品,能够有效降解石油烃并利用石油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在人工海水培养基中,7天内对石油烃(初始浓度为1000mg/L)的平均降解率为67.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连溶杆菌2-5可用于石油烃的降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溶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涉及海上石油开发,因此,井喷、运输船舶的石油泄漏、撞船、沉船以及输油管道的泄漏等事故,造成的海上溢油事故也时有发生,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给海洋的生态平衡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石油污染进行迅速处理。而目前公认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最环保的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据统计已经发现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超过了200多种,在海洋环境石油烃降解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主要包括: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棒杆菌属(Coryneform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t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食烷菌属(Alcanirorax)、解环菌属(Cycloclastic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海细菌属(Marinobacterium)、油螺旋菌属(Oleispira)、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和微球菌属(Mirococcus)等。目前对降解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被发现,国际上已建成了专门的降解微生物菌群资源库。分离筛选对石油烃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是研究微生物降解石油机理及对石油烃污染环境进行生物修复的基础。石油降解菌的研究已经从近海环境扩展到大洋、极地等环境,这些降解菌主要是从海水、海泥样品中分离获得,而从石油污染后引发一系列变化的生物体内筛选降解菌的研究并不多见。 海绵作为滤食性的低等海洋动物,体内共生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菌群的多样性与海绵种属及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同时海绵生存环境的变化(包括环境恶化),将会导致其共生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海绵微生物和海绵互利共生,不仅能为海绵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还可通过生产和释放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参与海绵对抗化学污染的生物防御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降解污染。从海绵中筛选出具有高效石油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探索该类海绵相关微生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及其与宿主在生物修复方面的协同作用,形成一种高度符合自然规律的生物修复方法,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溶杆菌。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溶杆菌是从大连湾潮间带原油污染的海绵样品中筛选到的。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证实属于溶杆菌属(Lysobacter)新种,命名为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已于2013年1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0.7164。 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CGMCC N0.7164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呈杆状,无鞭毛,没有运动性,大小为(1.1~1.2)μm×(0.2~0.3)μm。在LB培养基上培养3天,该菌株的菌落呈大圆形、光滑、较大、隆起、浅棕黄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等特征。 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CGMCC N0.7164属于好氧菌,可生长的pH范围为6.0~8.0,最适生长pH值为7.2;可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生长温度为30℃;该菌株能在0~6%(w/v)盐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盐度为3%。 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CGMCC N0.7164接触酶和氧化酶阳性,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和色氨酸脱氨酶阴性;该菌株的柠檬酸盐利用、七叶灵水解、V.P.反应、明胶液化阳性,淀粉水解和硝酸盐还原阴性。该菌株能利用糖原、L-阿拉伯糖、a-环糊精、N-乙酰半乳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核糖醇、L-阿拉伯糖、D-阿糖醇、D-纤维二糖、D-果糖、a-D葡萄糖、m-肌醇、a-D-乳糖、乳果糖、麦芽糖、D-甘露糖、D-蜜二糖、甲基葡萄苷、D-绵子糖、L-鼠李糖、D-山梨醇、D-海藻糖、松二糖、木糖醇、乙酸、顺-阿康酸、柠檬酸、甲酸、D-半乳糖酸内酯、D-半乳糖醛酸、D-葡糖酸、b-甲基葡糖苷、D-葡糖醛酸、a-羟基丁酸、b-羟基丁酸、g-羟基丁酸、a-氧代丁酸、a-氧代戊二酸、D,L-乳酸、丙二酸、丙酸、奎尼酸、D-已糖酸、琥珀酰胺酸、葡糖醛酰胺、L-丙氨酰胺、L-丙氨酸、L-丙氨酰甘氨酸、L-天冬酰胺、L-天冬氨酸、L-谷氨酸、甘氨酰天冬氨酸、甘氨酰谷氨酸、羟基脯氨酸、L-亮氨酸、L-鸟氨酸、L-苯丙氨酸、L-脯氨酸、L-焦谷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D,L-肉碱、肌苷和尿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CGMCC N0.7164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包括异式十六碳饱和脂肪酸(15.10%)、异式十五碳饱和脂肪酸(14.35%)、ω9c异式一十七碳单不饱和脂肪酸(9.45%)、3-羟基异式十三碳饱和脂肪酸(8.37%)、异式十一碳饱和脂肪酸(7.66%)、ω7c-十六碳单不饱和脂肪酸/ω6c-十六碳单不饱和脂肪酸(6.45%)、十六碳饱和脂肪酸(5.33%)、ω8c型环式一十九碳饱和脂肪酸(5.20%)、ω7c异式一十八碳单 不饱和脂肪酸(3.95%)、异式十七碳饱和脂肪酸(2.54%)、环式十七碳饱和脂肪酸(2.30%)、反异式十五碳饱和脂肪酸(2.11%)、3-羟基十碳饱和脂肪酸(1.66%)、异式十碳饱和脂肪酸(1.33%)、反异式十七碳饱和脂肪酸(1.32%)、3-羟基十八碳饱和脂肪酸(1.30%)、异式十四碳饱和脂肪酸(1.23%)、I型-异式/B型-反异式十七碳单不饱和脂肪酸(1.22%)和3-羟基八碳饱和脂肪酸(1.00%)。 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CGMCC N0.7164的G+C摩尔百分含量为63.88%;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与已发表的溶杆菌属的模式菌Lysobacter concretionis KCTC12205、Lysobacter.daejeonensis DSM17634、Lysobacter defluvii IMMIB APB-9T和Lysobacter spongiicola KMM329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0%、96%、96%和95%。 海连溶杆菌(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CGMCC N0.7164与上述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海连溶杆菌2‑5(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3年1月18日,保藏编号CGMCC N0.7164。

【技术特征摘要】
1.海连溶杆菌2-5(Lysobacter hymeniacidonis2-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3年1月18日,保藏编号CGMCC N0.716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连溶杆菌2-5,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连溶杆菌2-5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杆状,大小为0.2~0.3μm×1.1~1.2μm,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在LB固体培养基30℃培养2~3天后,菌落呈浅棕黄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易挑起;接触酶和氧化酶阳性,V.P.反应阳性,淀粉水解阴性,柠檬酸盐利用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七叶灵水解阳性,明胶液化阳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连溶杆菌2-5,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连溶杆菌2-5的16S rRNA序列为: 
GCGGCAGCTACACATGCAAGTCGAACGGCAGCACGAGAGAGCTTGCT 
CTCTTGGTGGCGAGTGGCGGACGGGTGAGGAATGCGTCGGAATCTGC 
CTATTTGTGGGGGATAACGTAGGGAAACTTACGCTAATACCGCATACG 
ACCTACGGGTGAAAGTGGGGGATCTTCGGACCTCACGCAGATAGATG 
AGCCGACGTCGGATTAGCTAGTTGGCGGGGTAAAGGCCCACCAAGGC 
GACGATCCGTAGCTGGTCTGAGAGGATGATCAGCCACACTGGGACTG 
AGACACGGCCCAGACTCCTACGGGAGGCAGCAGTGGGGAATATTGGA 
CAATGGGCGCAAGCCTGATCCAGCCATGCCGCGTGTGTGAAGAAGGC 
CTTCGGGTTGTAAAGCACTTTTGTACGGGAAGAAACGCGATCGGTTAA 
TACCCGGTCGAACTGACGGTACCGTAAGAATAAGCACCGGCTAACTTC 
GTGCCAGCAGCCGCGGTAATACGAAGGGTGCAAGCGTTACTCGGAAT 
TACTGGGCGTAAAGCGTGCGTAGGTGGTTTGTTAAGTCAGATGTGAA 
AGCCCTGGGCTCAACCTGGGAACTGCATTTGATACTGGCAGGCTAGA 
GTGCGGTAGAGGGTAGCGGAATTCCCGGTGTAGCAGTGAAATGCGTA 
GATATCGGGAGGAACATCCGTGGCGAAGGCGGCTACCTGGACCAGCA 
CTGACACTGAGGCACGAAAGCGTGGGGAGCAAACAGGATTAGATACC 
CTGGTAGTCCACGCCCTAAACGATGCGAACTGGATGTTGGGGACACTT 
AGGTCTTCAGTATCGAAGCTAACGCGTTAAGTTCGCCGCCTGGGAAGT 
ACGGTCGCAAGACTGAAACTCAAAGGAATTGACGGGGGCCCGCACA 
AGCGGTGGAGTATGTGGTTTAATTCGATGCAACGCGCAGAA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松信艳娟曹旭鹏吴佩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