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06994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层板材包括至少一个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片层,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为聚烯烃材料,且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中至少一层的聚烯烃材料为交联的聚烯烃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多层板材在用作隔声降噪材料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隔声降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材料,该多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多层材料作为隔声材料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其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追求绿色生活的影响己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噪声污染的防治与控制己经成为目前全球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减少噪声的第一步是对声源的控制,但由于在环境中声源的客观存在,人们主要着重于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以减少噪声对接受者的危害。因此,作为噪声控制工程领域中隔声构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的隔声材料被开发和设计。隔声材料是指用来构成隔声结构的材料以用于隔绝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尽量减弱从结构背面入射的声波(透射波)强度。隔声材料的用途已非常广泛,如为了防止噪声从室外侵入,可用于外墙、屋顶结构和窗等部位;为了减轻噪声,可以作为隔声屏的掩蔽材料;可以用于有强大气流噪声的管道等的外衬材料。对于材料隔声性能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Crocker在研究单层墙和双层墙的隔声特性时,应用统计能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隔声性能预测模型。Vinokur通过对墙体、楼板和窗户等的隔声测试,研究了影响构件隔声性能的一些因素,讨论了提高构件隔声性能的方法。Osipov等重点研究了建筑物间隔声构件的低频声传递损耗,发现测试构件的低频隔声性能不仅依赖于构件本身的性质,隔声体系的尺寸和形状对其性能也有重要影响。传统的隔声材料为遵循质量定律通常是选择密实、质量较大的如钢、砖、混凝土结构等金属与无机材料,主要是通过较大的惯性声阻来减少声波的透射。但许多传统的隔声材料比较笨重,加工性能较差,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同时,随着现代技术与其它工业如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轻质、易加工成型、隔声性能较好的隔声材料的需求越加强烈。因此,高分子材料因其特殊的长链结构、较高的阻尼损耗因子、易于加工改性、质轻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声学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高分子材料代替传统重质隔声材料作为轻质隔声构件的基体已经成为噪声控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于大多数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模量和面密度较低,其单独作为隔声材料使用时隔声性能较差。因此,须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和改性以提高其对声波的阻隔能力。目前,高分子材料在隔声领域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其与金属、无机材料的结构设计上。如在约束型隔声构件中,粘弹性高分子材料常用作隔声构件的中间层,利用高分子材料特殊的粘弹性、高阻尼与质轻等特点,即能把双层基板隔开以减弱共振频率区和吻合频率区的声能透射从而增加构件的隔声量又能有效的降低构件的质量。KwanHanYoon等研究了一系列聚氨酯材料作为构件阻尼层的阻尼性能和声传递损耗,研究发现声波在高分子材料中的能量损耗主要由材料的阻尼因子决定。在噪声的主动控制方面,LeifKari研究发现粘弹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能有效的减少声波的辐射。黄建国、郑辉等讨论了阻尼复合结构隔声性能和影响参数,并利用等效参数法对复合结构的隔声量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阻尼复合结构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对声传递损耗的影响规律。类似的“夹心”结构可以通过高分子材料的高阻尼特性减少声波的辐射以提高构件的隔声性能。在此基础上,CN101511578A公开了一种多层泡沫-薄膜复合结构,其包含至少一个薄膜层,该薄膜层与包含各向异性泡孔的至少一个泡沫层邻接。但是,这种多层泡沫-薄膜复合结构的泡沫层中的泡孔尺寸较大且不均匀,而且泡易扩散到非发泡层(也即薄膜层),使得该多层泡沫-薄膜复合结构在用作隔声材料时隔声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用作隔声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的隔声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板材,以及该多层板材的制备方法和作为隔声材料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板材,该多层板材包括至少一个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片层,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为聚烯烃材料,且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中至少一层的聚烯烃材料为交联的聚烯烃材料。优选地,所述发泡层是通过将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而制备的,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第一聚烯烃树脂、0.05-2重量份的第一交联剂和0.1-5重量份的发泡剂;所述片层是通过将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而制备的,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第二聚烯烃树脂和0-2重量份的第二交联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多层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将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和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分别加入共挤出装置中进行共挤出成型,制成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多层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1)将第一交联剂、发泡剂和第一聚烯烃树脂混合,并在所述第一交联剂的分解温度以下且在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以上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制成含第一交联剂和发泡剂的第一聚烯烃母料;将第二聚烯烃树脂和任选的第二交联剂混合,并在所述第二交联剂的分解温度以下且在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以上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制成任选地含第二交联剂的第二聚烯烃母料;(2)将所述第一聚烯烃母料和所述第二聚烯烃母料分别加入共挤出装置中进行共挤出成型,制成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聚烯烃母料形成的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聚烯烃母料形成的片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多层板材作为隔声降噪材料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层板材中,通过对发泡层和/或片层选择性地进行交联,使得发泡层的泡孔尺寸较小且分布比较窄,而且发泡层的泡孔基本上不会扩散到片层中,因而该多层板材在用作隔声材料时可以表现出较好的隔声降噪性能。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适用于形成发泡层的聚烯烃树脂不仅可以为熔融指数较低的聚烯烃树脂,也可以为熔融指数较高的聚烯烃树脂,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来源更加广泛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声波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板材的线路示意图;图2A和2B为实施例1制备的多层板材的横截面照片;图3A和3B为实施例2制备的多层板材的横截面照片;图4A和4B为对比例1制备的多层板材的横截面照片;图5为对比例2制备的多层板材的横截面照片;图6为实施例3制备的多层板材的横截面照片;图7为对比例3制备的多层板材的横截面照片;图8为实施例1制备的多层板材中泡孔尺寸分布图表;图9为实施例2制备的多层板材中泡孔尺寸分布图表;图10为实施例3制备的多层板材中泡孔尺寸分布图表;图11为对比例3制备的多层板材中泡孔尺寸分布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板材,该多层板材包括至少一个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片层,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为聚烯烃材料,且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中至少一层的聚烯烃材料为交联的聚烯烃材料。其中,优选地,所述发泡层是通过将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层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板材,该多层板材包括至少一个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片层,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为聚烯烃材料,且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中至少一层的聚烯烃材料为交联的聚烯烃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板材,该多层板材包括至少一个发泡层和至少一个片层,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为聚烯烃材料,且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中至少一层的聚烯烃材料为交联的聚烯烃材料;其中,所述发泡层是通过将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而制备的,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第一聚烯烃树脂、0.05-2重量份的第一交联剂和0.1-5重量份的发泡剂;所述片层是通过将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而制备的,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第二聚烯烃树脂和0-2重量份的第二交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聚烯烃材料的交联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聚烯烃材料的交联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3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片层的聚烯烃材料的交联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片层的聚烯烃材料的交联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30%。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泡孔平均孔径为10-500μ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泡孔平均孔径为50-200μm。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密度为0.05-0.9g/cm3,所述片层的密度为0.8-1.5g/cm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密度为0.1-0.8g/cm3,所述片层的密度为0.85-0.98g/cm3。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的密度之比为1:1.1-20。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的密度之比为1:1.2-8。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的层数为多个,且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交替叠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和所述片层各自的层数为4-32层。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厚度为10-1500μm,所述片层的厚度为1-1500μm。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发泡层的厚度为20-500μm,所述片层的厚度为10-500μm。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在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所述第一交联剂的含量为0.1-0.5重量份,所述发泡剂的含量为0.5-2重量份;在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所述第二交联剂的含量为0.1-0.5重量份。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板材,其中,所述第一聚烯烃树脂与所述第二聚烯烃树脂相同或不相同,各自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聚丙烯、聚丁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杰吴宏梁文斌郭少云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