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专利>正文

液压气体缓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929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缓冲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与下腔相连通,上腔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相通的上进液口,上腔上或下腔上分别设有与下腔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优点是:将箱体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方式,使得设备制造要求低,投资成本低,而且本方案是通过物理原理,在上腔内通过液体,然后上腔内的液体通过势能的影响流入至下腔内时,可以将下腔内的气体压出出气口,通入量的能够做到很好的控制,同时使用安全性也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气体缓冲瓶
本技术涉及缓冲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
技术介绍
在化学和物理实验中,需要通入气体的时候,一般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采用气球法,即将气体通过减压阀后再通入系统,系统连接气球使气体进入到气球内,气球胀大后则停止通气,系统消耗气体后,气球减小,然后再向气球内通入气体,如此反复进行操作,这种方案的缺陷是气体的通入量无法做到的很好的控制,容易将气球吹爆,同时在通入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的气体时,气球在爆炸后,容易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第二种方案是采用耐压系统,即采用如高压釜这样的耐压设备,可以通入大量的气体,高压釜内的压力就会升高,然后系统开始使用通入的气体,待气体的量减少后,高压釜内的压力就会降低,如此反复进行操作,这种方案的缺陷是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操作极其复杂,投资成本极高,气体的量不容易计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制造要求低,投资成本低,通入量的也能够很好的控制,同时使用安全性高的液压气体缓冲瓶。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与下腔相连通,上腔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相通的上进液口,上腔上或下腔上分别设有与下腔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或所述箱体为分体式结构: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与上箱体相连通的下箱体,上箱体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上进液口,上箱体上或下箱体上分别设有与下箱体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于所述隔板上,隔板内分别设有连通进气口与所述下腔以及出气口与所述下腔的通道。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于下腔的侧壁的上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在所述下腔的侧壁上的高度相等。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腔与下腔相连通的具体结构为:上腔的侧壁的下侧设有出液口,下腔的下侧设有下进液口,出液口与下进液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腔与下腔相连通的具体结构为: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隔板上设有通液孔,通液孔上设有伸至下腔内的下侧的塑胶软管或者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管件。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相连通的具体结构为:上箱体的侧壁的下侧设有出液口,下箱体的下侧设有下进液口,出液口与下进液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于所述下箱体的顶板上,顶板内设有连通进气口与所述下箱体以及出气口与所述下箱体的通道。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壁的上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在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的高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将箱体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或者采用上下箱体的方式,使得设备制造要求低,投资成本低,而且本方案是通过物理原理,在上腔或者上箱体内通过液体,然后上腔或者上箱体内的液体通过势能的影响流入至下腔或者下箱体内时,可以将下腔或者下箱体内的气体压出出气口,通入量的能够做到很好的控制,同时使用安全性也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10分隔为上腔11和下腔12,上腔11与下腔12相连通,即上腔11的侧壁的下侧设有出液口 20,下腔12的下侧设有下进液口 21,出液口 20与下进液口 21通过连接管17相连通。上腔11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11相通的上进液口 13,上腔11上或下腔12上分别设有与下腔12相通的进气口 14和出气口15,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设于隔板10上,隔板10内分别设有连通进气口 14与下腔12以及出气口 15与下腔12的通道16。从进气口 14内向下腔12内通入气体至气体充满,从上进液口 13向上腔11内通入液体,液体逐渐通过出液口 20与下进液口 21相连通的连接管17进入到下腔12内的下侧,与此同时,气体将会被压出出气口 15。 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10分隔为上腔11和下腔12,上腔11与下腔12相连通,即上腔11的侧壁的下侧设有出液口 20,下腔12的下侧设有下进液口 21,出液口20与下进液口 21通过连接管17相连通。上腔11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11相通的上进液口 13,上腔11上或下腔12上分别设有与下腔12相通的进气口 14和出气口 15,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设于下腔12的侧壁的上侧,为了使进出气的效果更好,进气口14与出气口 15分别在下腔12的侧壁上的高度相等。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参照图3、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10分隔为上腔11和下腔12,上腔11与下腔12相连通,即上腔11与下腔12连通的隔板10上设有通液孔,通液孔上设有伸至下腔12内的下侧的塑胶软管18或者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管件19。上腔11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11相通的上进液口 13,上腔11上或下腔12上分别设有与下腔12相通的进气口 14和出气口 15,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设于下腔12的侧壁的上侧,为了使进出气的效果更好,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在下腔12的侧壁上的高度相等。从进气口 14内向下腔12内通入气体至气体充满,从上进液口 13向上腔11内通入液体,液体逐渐通过塑胶软管18或硬质管件19进入到下腔12内的下侧,与此同时,气体将会被压出出气口 15。 当然,参照图1,如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箱体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即箱体包括上箱体(相当于上腔11)以及与上箱体相连通的下箱体(相当于下腔12),即上箱体的侧壁的下侧设有出液口 20,下箱体的下侧设有下进液口 21,出液口 20与下进液口 21通过连接管17相连通。上箱体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上进液口 13,上箱体上或下箱体上分别设有与下箱体相通的进气口 14和出气口 15。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设于上箱体的顶板上,顶板内设有连通进气口 14与下箱体以及出气口 15与下箱体的通道。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相同。 上述中,也可以参照图2?4,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壁的上侦牝进气口 14与出气口 15分别在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的高度相等。 然则上述中的各种方案均可以适用,但是实施例1?3的方案中的箱体为一体式结构为最佳技术方案。而且在上述中的所有方案中,为了使得计量准确可高,气体通入量能够做到很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与下腔相连通,上腔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相通的上进液口,上腔上或下腔上分别设有与下腔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或所述箱体为分体式结构: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与上箱体相连通的下箱体,上箱体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上进液口,上箱体上或下箱体上分别设有与下箱体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气体缓冲瓶,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一体式结构:箱体的腔体内的中部被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与下腔相连通,上腔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与上腔相通的上进液口,上腔上或下腔上分别设有与下腔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或所述箱体为分体式结构: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与上箱体相连通的下箱体,上箱体的侧壁的上侧或顶部设有上进液口,上箱体上或下箱体上分别设有与下箱体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气体缓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于所述隔板上,隔板内分别设有连通进气口与所述下腔以及出气口与所述下腔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气体缓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于下腔的侧壁的上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气体缓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在所述下腔的侧壁上的高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气体缓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与下腔相连通的具体结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