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锰铜分流器,包括锰铜电阻体和两侧的导电片夹,锰铜电阻体呈一平板状,且具有预设阻值;每个导电片夹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片,且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尾端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前端部分张开一定的角度,锰铜电阻体的两端夹持在张开的前端部分中;每个导电片夹上焊接有接线柱,采样线焊接连接至接线柱上,且两个导电片夹上的两个采样线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分流器的拆卸和更换;提高导电片夹与锰铜电阻体夹持的牢固度,防止锰铜电阻体从导电片夹上个脱落;减小了磁场的回路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交变磁场的对分流器的影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锰铜分流器,包括锰铜电阻体和两侧的导电片夹,锰铜电阻体呈一平板状,且具有预设阻值;每个导电片夹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片,且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尾端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前端部分张开一定的角度,锰铜电阻体的两端夹持在张开的前端部分中;每个导电片夹上焊接有接线柱,采样线焊接连接至接线柱上,且两个导电片夹上的两个采样线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本技术方便分流器的拆卸和更换;提高导电片夹与锰铜电阻体夹持的牢固度,防止锰铜电阻体从导电片夹上个脱落;减小了磁场的回路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交变磁场的对分流器的影响。【专利说明】一种锰铜分流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和电子计量
,尤其涉及一种锰铜分流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计量
,分流器可用于对通讯系统、电子整机、自动化控制的电源等的回流、限流、均流取样检测。分流器是根据直流电流通过电阻时在电阻两端产生电压的原理制成,实际上分流器就是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当有直流电流通过时,产生压降,供直流电流表显示。 但是现在的电表分流器中的锰铜电阻体与导电片采用焊接固定,而当锰铜电阻体或导电片发生损坏时,则需要重新更换整个电表分流器,不仅成本高,而且重新定制相同的电表分流器费时费力。此外,传统的分流器采用采样线对锰铜分流器的两端电压、流经的电流进行采样,对采样线的绕法没有特殊要求。正常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采样是没有影响的,但这种分流器容易受到外界交变磁场的干扰,使其采样的精度受到较大的影响,无法正常工作。 如何简便更换以及减少交变磁场的影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铜分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更换困难,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锰铜分流器,包括锰铜电阻体和两个导电片夹,所述锰铜电阻体呈一平板状,且具有预设阻值; 所述两个导电片夹分别夹持在所述锰铜电阻体的两端,每个导电片夹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片,所述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尾端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前端部分张开一定的角度,所述锰铜电阻体的两端插在张开的前端部分中; 每个导电片夹上焊接有接线柱,采样线连接至接线柱,且两个导电片夹上的两个采样线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 其中,所述两个导电片夹通过采样线分别连接在电压表的两端,以形成锰铜电阻体与电压表的并联,分流出一小部分电流使电压表指针转动以测量电路中的大电流。 锰铜电阻体夹持在导电片夹之间,方便分流器的拆卸和更换;两个采样线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减小了磁场的回路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交变磁场的对分流器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前端部分均具有凹部,且两个凹部的凹陷方向为彼此靠近的方向,所述锰铜电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端通过所述两个凹部夹持。 较佳地,所述两个导电片夹的张开部分呈波浪形。 两个导电片夹的张开部分呈波浪形,提高导电片夹与锰铜电阻体夹持的牢固度,防止锰铜电阻体从导电片夹上个脱落; 较佳地,所述每个导电片夹尾端结合部分与前端张开部分的比率为3: I。 尾端与前端张开部分的比例适中,可以提高导电片夹的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两个导电片夹的尾端闭合部分处均设有贯通孔,所述每个贯通孔用螺栓压紧固定,且每个贯通孔的面积小于每个导电片夹面积的十分之一。 提高导电片夹之间的咬合力,使得导电片夹与锰铜电阻体夹持更加稳固。 较佳地,所述接线柱的厚度与导电片夹中的其中一个导电片的厚度相同。 较佳地,所述采样线焊接固定在接线柱上。 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通过锰铜电阻体夹持在导电片夹之间,方便分流器的拆卸和更换;两个导电片夹的张开部分呈波浪形,提高导电片夹与锰铜电阻体夹持的牢固度,防止锰铜电阻体从导电片夹上个脱落;两个采样线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减小了磁场的回路面积,从而大大减少了交变磁场的对分流器的影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技术中锰铜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本技术中锰铜分流器的右视示意图; 图3绘示本技术中锰铜分流器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锰铜分流器实施例,包括锰铜电阻体1,其呈一平板状,且具有预设阻值; 两个导电片夹2,分别加持在所述锰铜电阻体I的两端,每个导电片夹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片,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尾端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前端部分张开一定的角度,锰铜电阻体I的两端插在张开的前端部分中;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前端部分均具有凹部,且两个凹部的凹陷方向为彼此靠近的方向,锰铜电阻体I的两端中的每一端通过两个凹部夹持;两个导电片夹2的前端张开部分呈波浪形;每个导电片夹2尾端结合部分与前端张开部分的比率为3: I;两个导电片夹2的尾端闭合部分处均设有贯通孔4,每个贯通孔4用螺栓压紧固定,且每个贯通孔4的面积小于每个导电片夹2面积的十分之一。 每个导电片夹上焊接有接线柱3,采样线5连接至接线柱3,且两个导电片夹2上的两个采样线5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接线柱3的厚度与导电片夹2中导电片的厚度相同;采样线5焊接固定在接线柱3上; 其中,两个导电片夹2通过采样线5分别连接在电压表的两端,以形成锰铜电阻体I与电压表的并联,分流通过电压表测量的电流。 本技术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锰铜电阻体(1),其呈一平板状,且具有预设阻值; 两个导电片夹(2),分别加持在所述锰铜电阻体(1)的两端,每个导电片夹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片,所述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尾端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前端部分张开一定的角度,所述锰铜电阻体(1)的两端插在张开的前端部分中; 每个导电片夹上焊接有接线柱(3),采样线(5)连接至接线柱(3),且两个导电片夹(2)上的两个采样线(5)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 其中,所述两个导电片夹(2)通过采样线(5)分别连接在电压表的两端,以形成锰铜电阻体(1)与电压表的并联,分流通过电压表测量的电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前端部分均具有凹部,且两个凹部的凹陷方向为彼此靠近的方向,所述锰铜电阻体(1)的两端中的每一端通过所述两个凹部夹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电片夹(2)的前端张开部分呈波浪形。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导电片夹(2)尾端结合部分与前端张开部分的比率为3: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电片夹(2)的尾端闭合部分处均设有贯通孔(4),所述每个贯通孔(4)用螺栓压紧固定,且每个贯通孔(4)的面积小于每个导电片夹(2)面积的十分之一。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3)的厚度与导电片夹(2)中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锰铜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锰铜电阻体(1),其呈一平板状,且具有预设阻值;两个导电片夹(2),分别加持在所述锰铜电阻体(1)的两端,每个导电片夹均包括上下两个导电片,所述上下两个导电片的尾端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前端部分张开一定的角度,所述锰铜电阻体(1)的两端插在张开的前端部分中;每个导电片夹上焊接有接线柱(3),采样线(5)连接至接线柱(3),且两个导电片夹(2)上的两个采样线(5)彼此缠绕捻成一股绞股线;其中,所述两个导电片夹(2)通过采样线(5)分别连接在电压表的两端,以形成锰铜电阻体(1)与电压表的并联,分流通过电压表测量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京沂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