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智能电能表安装于其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能够相契合的导电凸起和导电凹槽,导电凸起设置于智能电能表或安装位置上,导电凹槽设置于安装位置或智能电能表上,设置于智能电能表上的导电凹槽或导电凸起与智能电能表内部的线路相连接,设置于安装位置上的导电凸起或导电凹槽与接线端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能够不需要螺丝固定就能够满足电能表正常导通与电能表固定这两方面要求,在保证了导通接触面积的同时,缩短了安装时间,简化了安装步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其的智能电能表和计量箱。(*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智能电能表安装于其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能够相契合的导电凸起和导电凹槽,导电凸起设置于智能电能表或安装位置上,导电凹槽设置于安装位置或智能电能表上,设置于智能电能表上的导电凹槽或导电凸起与智能电能表内部的线路相连接,设置于安装位置上的导电凸起或导电凹槽与接线端子相连接。本技术的安装结构能够不需要螺丝固定就能够满足电能表正常导通与电能表固定这两方面要求,在保证了导通接触面积的同时,缩短了安装时间,简化了安装步骤。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其的智能电能表和计量箱。【专利说明】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及采用其的智能电能表和计量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能表的新型安装结构以及采用该安装结构的智能电能表和计量箱。
技术介绍
传统的智能电能表的安装需要安装人员将计量箱内对应表位的每根进出导线与电能表上对应接线部分通过螺丝拧紧,从而起到导通电流的作用,另外由于接线端位于电能表下方,因此还需另外在电能表上端使用螺丝对其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安装方式的弊端在于:一、通过螺丝与导线固定,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进而在日后使用时产生高温,导致接线部分烧毁甚至电能表损坏等不良后果;二、安装时需要对每一个螺丝进行拧紧,导致操作重复,消耗较长时间,进而影响电能表安装进度,造成效率低下。 而采用原有安装方式的计量箱的缺陷在于:一、对于多表位计量箱而言,计量箱内导线众多,易造成计量箱内部导线错位,进而影响日后计量装置的准确计量;二、计量箱内部导线若出现烧毁或需要更换的情况,为了防止影响计量箱内其余用户的正常用电,更换工作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牢靠地安装智能电能表,从而保障安装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的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智能电能表安装于其安装位置,其包括能够相契合的导电凸起和导电凹槽,所述的导电凸起设置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或所述的安装位置上,所述的导电凹槽设置于所述的安装位置或所述的智能电能表上,设置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上的导电凹槽或导电凸起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部的线路相连接,设置于所述的安装位置上的导电凸起或导电凹槽与接线端子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凸起和所述的导电凹槽均呈条状。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凸起的底部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或所述的安装位置相连接,所述的导电凸起的顶部的宽度大于其底部的宽度;所述的导电凹槽的口部位于所述的安装位置或所述的智能电能表的表面,所述的导电凹槽的底部的宽度大于其口部的宽度。 优选的,设置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上的导电凸起或导电凹槽为四个,分别对应连接其进线相线、进线零线、出线相线、出线零线;设置于所述的安装位置的导电凹槽或导电凸起也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凹槽设置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上,所述的导电凸起设置于所述的安装位置上。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安装结构的智能电能表。 一种智能电能表,包括具有线路的电能表本体,所述的电能表本体上设置有所述的导电凸起或所述的导电凹槽,所述的导电凸起或所述的导电凹槽与所述的线路相连接。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安装结构的计量箱。 一种计量箱,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中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安装位置,每个所述的安装位置上均设置有所述的导电凸起或所述的导电凹槽,各个所述的导电凸起或所述的导电凹槽与所述的箱体内的接线端子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接线端子包括总进线端子和总零线端子;每个所述的安装位置上的导电凸起或导电凹槽包括进线相线凸起或进线相线凹槽、进线零线凸起或进线零线凹槽、出线相线凸起或出线相线凹槽、出线零线凸起或出线零线凹槽;各个所述的安装位置上的进线相线凸起或进线相线凹槽通过公共进线与所述的总进线端子相连接,各个所述的安装位置上的进线零线凸起或进线零线凹槽通过公共零线与所述的总零线端子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公共进线包括连接各个所述的进线相线凸起或进线相线凹槽的公共进线凸起、连接所述的公共进线凸起和所述的总进线端子的公共进线导线;所述的公共零线包括连接各个所述的进线零线凸起或进线零线凹槽的公共零线凸起、连接所述的公共零线凸起和所述的总零线端子的公共零线导线。 优选的,所述的总进线端子和所述的总零线端子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接线螺栓,所述的公共进线导线、所述的公共零线导线均通过所述的接线螺栓而分别与所述的总进线端子、总零线端子相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安装结构以及采用该安装结构的智能电能表和计量箱能够不需要螺丝固定就能够满足电能表正常导通与电能表固定这两方面要求,在保证了导通接触面积的同时,缩短了安装时间,简化了安装步骤。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的计量箱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智能电能表;2、安装位置;3、导电凸起;4、导电凹槽;5、公共进线凸起;6、公共零线凸起;7、进线相线凸起;8、进线零线凸起;9、出线相线凸起;10、出线零线凸起;11、总进线端子;12、总零线端子;13、公共进线导线;14、公共零线导线;15、接线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智能电能表I安装于其安装位置2。其中,智能电能表I包括具有线路的电能表本体,而安装位置2则是设置在计量箱中。该安装结构包括能够相契合的导电凸起3和导电凹槽4。导电凸起3既可以设置于智能电能表I上也可以设置于安装位置2上,而导电凹槽4则既可以设置于安装位置2上也可以设置于智能电能表I上。设置于智能电能表I上的导电凹槽4或导电凸起3与智能电能表I内部的线路相连接,设置于安装位置2上的导电凸起3或导电凹槽4与接线端子相连接。导电凸起3和导电凹槽4均呈条状,导电凸起3的底部与智能电能表I或安装位置2相连接,导电凸起3的顶部的宽度大于其底部的宽度;导电凹槽4的口部位于安装位置2或智能电能表I的表面,导电凹槽4的底部的宽度大于其口部的宽度。这样,当导电凸起3和到点凹槽相契合时,能够将智能电能表I稳固地安装在其安装位置2上。设置于智能电能表I上的导电凸起3或导电凹槽4为四个,分别对应连接其进线相线、进线零线、出线相线、出线零线;而设置于安装位置2的导电凹槽4或导电凸起3也为同样四个。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导电凹槽4设置于智能电能表I上、将导电凸起3设置于安装位置2上的方式,如附图1所示。其中,导电凸起3有实心导电金属制成,而导电凹槽4的槽内则完全覆盖导电金属。 采用上述安装结构的智能电能表I的电能表本体上设置有导电凸起3或导电凹槽4,导电凸起3或导电凹槽4与其内部的线路相连接。具体的,在电能表本体上并排设置四个导电凹槽4,分别对应连接其线路的进线相线、进线零线、出线相线、出线零线。 采用上述安装结构的计量箱包括箱体,箱体中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置2,每个安装位置2能够对应安装一台智能电能表I。每个安装位置2上,均并排设置有四个导电凸起3或导电凹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能表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智能电能表安装于其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能够相契合的导电凸起和导电凹槽,所述的导电凸起设置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或所述的安装位置上,所述的导电凹槽设置于所述的安装位置或所述的智能电能表上,设置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上的导电凹槽或导电凸起与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部的线路相连接,设置于所述的安装位置上的导电凸起或导电凹槽与接线端子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杰,徐涛,周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