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舱盖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32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包括设置在坐椅靠背后侧的行李舱盖板,以及以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后面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的后柱上的左右一对导轨,上述行李舱盖部,其前部转动可能地予以轴支撑,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且相互间折曲可能地予以连接的多块板部件,上述多块板部件中位于后侧的板部件,沿着上述导轨上下移动可能地支撑在该导轨上,当上述后侧板部件沿着导轨上升时,该后侧板部件在导轨上的支撑点与位于前侧的前侧板部件的轴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化,通过行李舱盖板的折曲予以吸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行李舱盖板的后侧板部件移向行李舱的上部,从而使行李舱盖板呈大幅度开放的状态,因此即使对行李舱装卸较大的行李或大量行李,行李舱盖板也不会造成妨碍,从而可顺畅地进行行李装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李舱盖板(tonneau cover)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行李舱盖板的折曲使行李舱盖板可大幅度开闭的行李舱盖板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行李舱盖板装置,通过与后背门的开关操作联动来开闭行李舱盖板,当后背门开放时,使行李舱盖板移向上方,以便对行李舱进行行李装卸。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公昭39-16961号所示,在坐椅靠背的后侧,前后设置两块板片,从上方覆盖行李舱,其中位于后侧的后侧板片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一对臂部件,该对臂部件的后端部与后背门的上部连接,由此该对臂部件可与后背门的开闭动作联动而使上述后侧板片进行开闭。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当后背门开放时,通过上述一对臂部件,拉起后侧板片的后端,从而使行李舱向上方开放,以便对行李舱进行行李装卸,另一方面,当后背门闭合时,通过上述一对臂部件使后侧板片下降,可从上方覆盖行李舱。然而,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后背门开放时,由于仅拉起后侧板片,因而行李舱向上方的开放口较小,因此若装卸较大的行李时,后侧板片会造成妨碍,从而使行李装卸难以进行。而且,由于位于前侧的前侧板片固定在车身上,因而不能与后背门联动而被拉起,因此,难以对前侧板片的下方,即相对于行李舱的前部行李装卸难以进行,大量的行李装卸也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行李舱盖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包括,设置于坐椅靠背的后侧,从上方覆盖在形成于车身后部且通过后背门开闭可能地予以覆盖的后面开口部的前方予以扩展的行李舱的行李舱盖板;以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后面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的后柱上,且使上述行李-->舱盖板后部的左右两端部滑动可能地受到支撑的左右一对导轨;上述行李舱盖板的前部转动可能地予以轴支撑,上述行李舱盖板,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且相互间折曲可能地予以连接的多块板部件,该多块板部件中位于后侧的侧部板部件沿着上述导轨上下移动可能地支撑在该导轨上,当上述后侧板部件沿着导轨上升时,该后侧板部件在导轨上的支撑点与位于前侧的前侧板部件的轴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化,通过行李舱盖板的折曲予以吸收。采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由于后侧板部件移向行李舱上部,因而行李舱盖板呈大幅度开放的状态,因此,即使对行李舱装卸较大的行李或大量行李,行李舱盖板也不会造成妨碍,从而可顺畅地进行行李装卸。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行李舱盖板可包括至少在前后方向上串联连接的四块板部件,该四块板部件的连接部从后向前以凹折、凸折、凹折的顺序进行折曲。这样,当行李舱盖板上升时,可使后侧的两块板部件在保持不折曲的状态下予以上升,并与后侧板部件的上升相联动,通过凸折和凹折使行李舱盖板切实地予以折曲。当行李舱盖板处于上升位置时,可通过前侧两块板部件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分,从而可尽可能地提高上升位置的高度,并且位于后侧的两块板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可尽可能地在较长范围内提高下侧行李舱的高度。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后侧板部件位于上升位置时大致呈水平状态。这样,当行李舱盖板处于开放状态时,较易进入视野的后侧板部件的外观可得到提高。此外,在行李舱盖板处于上升位置时尽可能地将下侧行李舱的高度设定在一定高度的方面也较为理想。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行李舱盖板可从上述导轨中取下并予以折叠。这样,在不使用行李舱盖板时,可将行李舱盖板折叠并紧凑地予以收容。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多块板部件的前后方向长度大致相同。这样,折叠后的行李舱盖板的前后长度一致,因而可紧凑地收容行李舱盖板。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还可包括,使上述行李舱盖板与上述后背门联动的联动单元,以使上述后侧板部件随着上述后背门的开闭而上下移动。这样,行李舱盖板可与后背门的开闭动作联动而自动地进行开闭。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还可包括,具有包含上述导轨的框架,以及用于上下移动上述后侧板部件的电动机构的电动式板部件开闭机构。这样,通过操作电动机构,无论后背门位于开放状态或闭合状态,均可简单地开闭行-->李舱盖板。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行李舱盖板,大致水平地设置在位于上述行李舱的底板面上方的基准位置,将行李舱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该行李舱盖板,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的至少三块板部件,相互间折曲可能地予以连接,上述各板部件,从后向前以折曲方向为凹折、凸折的顺序予以连接,上述位于后方可凹折的两块板部件,其中位于后侧的后侧板部件的左右端部,经支撑部件滑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导轨上,该后侧板部件沿着该导轨上升可到达高于上述基准位置的上升位置,上述支撑部件,设置有允许上述后侧板部件相对于该支撑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相对变位的变位允许单元。若仅使后侧板部件沿着导轨从基准位置上升,那么在开始从基准位置上升时,由于后侧板部件的上升及向前方的变位,因此该后侧板部件会向前方强力按压与其前方邻接的前侧板部件,从而可能难以确保后侧板部件的顺畅上升(可能发生后侧板部件与前侧板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呈相互强力按压状态的干涉现象),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支撑部件设置有允许上述后侧板部件相对于该支撑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相对变位的变位允许单元,因此可避免或抑制强力按压前侧板部件的情况发生,使后侧板部件顺畅地向上升位置变位。换言之,在开始从基准位置上升时,通过上述变位允许单元,使后侧板部件实质上仅进行上升,当后侧板部件上升一定程度而与前侧板部件呈可容易进行凹折的状态后,使后侧板部件一边向前方变位一边上升,从而可切实且顺畅地到达上升位置。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支撑部件可设置使上述后侧板部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的水平保持部,上述后侧板部件的左右端部所设置的卡合部与上述水平保持部卡合,由此该后侧板部件通过上述支撑部件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这样,由于后侧板部件即使在上升位置也大致呈水平状态,因此在尽可能使下侧行李舱的前部高度能充分得到提高的方面,以及在车辆于后侧板部件处于上升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行驶时使后侧板部件的外观得以提高的方面,都较为理想。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卡合部可设置在位于上述左右一对导轨之间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的左右端部。这样,由于卡合部的刚性极高,因此在大致水平地牢固保持后侧板部件方面较为理想。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卡合部与上述水平保持部拆装可能地予以卡合。这样,可取下行李舱盖板并将其收容。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支撑部件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呈水平延伸的导向槽,上述后侧板部件左右端部所形成的卡合部与该导向槽仅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变位可能地-->予以嵌合,在上述卡合部嵌合于上述导向槽内的状态下,上述后侧板部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当上述后侧板部件位于上述基准位置时,与位于上述上升位置时相比,上述卡合部在上述导向槽内的位置相对位于前方。这样,便提供了一种可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更为具体的结构。尤其是,由于支撑部件形成有导向槽,因此与在较薄的后侧板部件上形成导向槽的结构相比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导向槽的前端可形成开口,上述卡合部可从上述导向槽的前端退出,由此上述后侧板部件可从该支撑部件取下。这样,可以极其简单的结构将行李舱盖板拆下。在上述行李舱盖板装置中,上述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部,一体形成有与上述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舱盖板,设置于坐椅靠背的后侧,从上方覆盖在形成于车身后部且通过后背门开闭可能地予以覆盖的后面开口部的前方予以扩展的行李舱;左右一对导轨,以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后面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的后柱上,且使上述行李舱盖板后部的左右两端部滑动可能地受到支撑;上述行李舱盖板,其前部转动可能地予以轴支撑,上述行李舱盖板,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且相互间折曲可能地予以连接的多块板部件,上述多块板部件中位于后侧的侧部板部件,沿着上述导轨上下移动可能地支撑在该导轨上,当上述后侧板部件沿着导轨上升时,该后侧板部件在导轨上的支撑点与位于前侧的前侧板部件的轴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化,通过行李舱盖板的折曲予以吸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30 2006-20232;JP 2006-4-18 2006-114301;J1.一种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舱盖板,设置于坐椅靠背的后侧,从上方覆盖在形成于车身后部且通过后背门开闭可能地予以覆盖的后面开口部的前方予以扩展的行李舱;左右一对导轨,以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后面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的后柱上,且使上述行李舱盖板后部的左右两端部滑动可能地受到支撑;上述行李舱盖板,其前部转动可能地予以轴支撑,上述行李舱盖板,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且相互间折曲可能地予以连接的多块板部件,上述多块板部件中位于后侧的侧部板部件,沿着上述导轨上下移动可能地支撑在该导轨上,当上述后侧板部件沿着导轨上升时,该后侧板部件在导轨上的支撑点与位于前侧的前侧板部件的轴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变化,通过行李舱盖板的折曲予以吸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李舱盖板,包括至少在前后方向上串联连接的四块板部件,上述四块板部件的连接部,从后向前以凹折、凸折、凹折的顺序进行折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侧板部件,位于上升位置时大致呈水平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李舱盖板,可从上述导轨中取下并予以折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块板部件,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上述行李舱盖板与上述后背门联动的联动单元,以使上述后侧板部件随着上述后背门的开闭而上下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包含上述导轨的框架,以及用于上下移动上述后侧板部件的电动机构的电动式板部件开闭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李舱盖板,大致水平地设置在位于上述行李舱的底板面上方的基准位置,将行李舱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述行李舱盖板,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的至少三块板部件,相互间折曲可能地予以连接,上述各板部件,从后向前以折曲方向为凹折、凸折的顺序予以连接,上述位于后方可凹折的两块板部件,其中位于后侧的板部件的左右端部,经支撑部件滑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导轨上,该后侧板部件沿着该导轨上升可到达高于上述基准位置的上升位置,上述支撑部件,设置有允许上述后侧板部件相对于该支撑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相对变位的变位允许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设置有使上述后侧板部件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的水平保持部,上述后侧板部件,其左右端部所设置的卡合部与上述水平保持部卡合,由此该后侧板部件通过上述支撑部件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设置在位于上述左右一对导轨之间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的左右端部。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与上述水平保持部拆装可能地予以卡合。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呈水平延伸的导向槽,上述后侧板部件的左右端部所形成的卡合部,与上述导向槽仅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变位可能地予以嵌合,在上述卡合部嵌合于上述导向槽内的状态下,上述后侧板部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当上述后侧板部件位于上述基准位置时,与位于上述上升位置时相比,上述卡合部在上述导向槽内的位置相对位于前方。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槽的前端形成开口,上述卡合部,可从上述导向槽的前端退出,由此上述后侧板部件可从上述支撑部件取下。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其车宽方向外侧部,一体形成有与上述导轨不可相对转动地予以嵌合且在上述导轨内可自由滑动的滑动部。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李舱盖板,大致水平地设置在位于上述行李舱的底板面上方的基准位置,将行李舱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述行李舱盖板,至少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予以分割的前侧板部件和后侧板部件,该前侧板部件和后侧板部件凸折可能地予以连接,上述后侧板部件,其中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前侧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上述导轨滑动自如地予以卡合,上述后侧板部件,通过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导轨的上升,可整体到达高于上述基准位置的上升位置。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行李舱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轨的下端部,构成大致竖直立起的立起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平正则堀智博佐藤雄三平山勲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