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小勇专利>正文

机动车防相撞、追尾急刹车时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及制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28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机动车防相撞、追尾急刹车时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系由普通高清洁度海绵、柔软PCT等材料经过特殊加工制作出-机动车车内专用保护乘客头部、身体的软头盔罩安全系统,防备机动车突发意外车祸紧急刹车瞬间产生的巨大惯性、给车内的乘客造成头部颈椎骨骨折引发窒吸死亡和身体在巨大惯性作用下,因身体在车内乱撞而造成的乘客意外伤亡伤害,弥补替代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在实际使用中的不足,有效的贴身保护乘客在发生意外车祸时、不会被抛离座位或撞向玻璃窗及车外,减小以至于完全避免双方或若干方车辆之间因追尾、相撞后车内乘客伤亡,达到真正有效保护高中低速度中机动车车内乘客和驾驶员免受意外交通肇事时对其乘驾人员造成任何伤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防相撞、追尾急刹车时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及制法技术背景  一百多年来,机动车的专利技术问世,给全球经济和人类日常生活带来飞速的发展和方便,给全球经济发展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贡献,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机动车在全球各国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它对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的不利之处危害状况又如何呢?仅以刚刚过去的2006年为例:2006年全中国的机动车突发车祸死亡总人数是89455人,中国平均每天突发意外车祸死亡245人/天,在2006年全球每天的机动车意外肇事车祸死亡平均人数为3000人/天,2006年全年全球因机动车意外车祸死亡总人数为109.5万人,平均每小时因意外机动车车祸死亡125人/小时,全球每天因为机动车突发肇事车祸意外肇事受伤的人数竟为100000人/天,全球全年受伤伤残总人数为3650万人;虽然由于新专利技术200610147192.4《机动车防撞车、追尾、刹车失灵系列安全设施及制造方法》技术产品的专利技术问世还未来的及在全球大规模逐渐推广应用,此数据未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减掉,本新技术的专利技术应用在客观上应该能够很大的改变和纠正全球机动车生产制造公司总设计师和设计师设计理念上的错误,能够彻底纠正他们在一百多年来一直误认为机动车外观材料为坚硬全钢铁结构的机动车对驾驶员和乘客最安全的错误理念,本200610147192.4机动车安全技术设施在全球各国的大规模应用以后、能够以70%-90%的比例减少了机动车在突发意外时机动车乘客、驾驶员和车身的危害,发生意外交通肇事车祸事故的同时,能够大部分或全部保护汽车车身和驾驶员及乘客的人身财产没有瞬间夺走生命之危害,但是由于现状下全球所有机动车生产制造公司生产的机动车车内均没有相应安全配套装置、用来切实保护高速行驶中的机动车车内在已经系好安全带后、处于高度放松状态下睡眠中的乘客由于机动车突发意外肇事聚停时,机动车突然刹车在瞬间而产生出来的巨大往前倾后仰惯性而导致在高度放松睡眠中的乘客颈椎骨骨折折断因而导致睡眠中的乘客脑袋下脖颈由于没有颈椎骨的垂直支撑,而迫使头部联体脖颈成90°-95°直角处于睡眠乘客无法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因此造成安全带正常使用无恙状态下,乘客因为机动车突然急刹车产生的巨大惯性而导致车内无辜的乘客颈椎骨折而窒息死亡的悲剧,暴露了在现状下,造成上述巨大伤亡数字的客观原因,除了全球迄今为止还没有正式大规模采纳推广使用200610147192.4机动车安全设施技术而造成的伤亡数字以外,我们不得不对已经使用了近一百多年历史的机动车车内安全带和机动车车内附加先进的安全气囊的可靠安全性安全系数提出质疑?全球居然每天能够造成3000人死亡于意外车祸?全球每天车祸居然能够造成10万人受伤?机动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安全的漏洞究竟出在那里?如前所述在安全带正常使用无恙状态下,熟睡在机动车车内座位上的乘客能够因为机动车突然刹车产生的巨大惯性而导致车内无辜的乘客颈椎骨折而窒息死亡的悲剧,虽然这种悲剧不带有全球性的普遍性广泛性大规模案例存在,但是至少说明了这种安全带客观的上不安全,现状安全带不能够保护挽救车内所有乘客生命健康的事故已经客观存-->在?机动车安全气囊在机动车突发车祸肇事时的瞬间!要么根本就不能够自动打开?要么就是虽然气囊打开了但把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客趁机弄个鼻青脸肿的轻伤淤伤!这已经是千千万万个突发机动车车祸造成的后果的客观事实归纳总结;我们可否这样理解?现状下的机动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及汽车导航系统万般具备的前提下?每天全球性机动车车祸死亡人数竟然是3000人/天;全球性机动车车祸受伤人数竟然是10万人之众?诚然,这其中有迄今为止还没有在全球正式大规模采纳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0610147192.4机动车安全设施技术而必须大规模减少的伤亡数字没有剔除以外,那么机动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及汽车导航系统的客观存在价值究竟何在?正是全球性机动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系统在具体实际使用时的客观上存在着安全上的严重不足或死角,机动车在突发意外肇事车祸发生的瞬间,由于在肇事车辆彼此都在高中车速状态下相撞或高速追尾,迫使正常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肇事机动车因为意外相撞由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行驶数度聚然紧急停了下来,此时乘坐在车内的乘客身体依然在高车速惯性状态下往前移动,根本就来不及反映过来、由于使用的安全带或车内的气囊根本就打不开或不起作用,因而使车内乘客就如一个或数个、数十个不规则大重量的皮球一样,在突发意外车祸突发瞬间在肇事机动车内在肇事机动车高速聚停瞬间在车内被抛来抛去,有些在巨大惯性状态下被抛离出座位、撞向车窗玻璃,重者;在车辆被毁同时车内乘客和驾驶员当场在车内或被抛出车外、摔死死亡,轻者:侥幸活下来而被摔成重伤或致残,这应该便是为什么每年全球在机动车意外肇事车祸中要死亡100多万人?全球性机动车意外肇事车祸中每年要有数千万人受伤的真正缘由所在!新专利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47192.4机动车安全设施技术产品虽然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机动车意外肇事车祸的大范围的损失问题,能够减轻至70%-90%的意外车祸损失,但其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来100%的完全解决由于上述现状车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产品的现状安全死角而带来的在机动车突发意外车祸发生时造成的死亡和受伤的比例居然是1∶33.3重大死亡与受伤比例问题,因而才导致上述全球性机动车每天突发车祸伤亡数字的居高不下,这种从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的机动车安全设计安全带和气囊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严重不足,每年严重威胁着全球数千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克服解决全球机动车生产制造公司总设计师和设计师在机动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上设计理念上客观存在的设计死角和设计上的错误不足,他们错误的认为:机动车车内拥有现状正在大规模使用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就能够确保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客生命健康安全上就万无一失了,就能够因此保护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客的人身生命安全,这种自然形成机动车在意外相撞、追尾、刹车失灵而造成的全球性机动车意外肇事车祸给全球各国人民带来的每年3650万人受伤和109.5万人死亡问题,就是机动车与机动车彼此相撞之间的碰撞意外已经有了车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来保护车内驾驶员和乘客比较安全的错误判断理念的死角,本专利技术就是要从根本上来解决机动车在意外相碰撞车祸事-->故发生瞬间、因机动车在高、中、低速度行驶突发彼此相撞、追尾瞬间迫使彼此机动车被迫聚然停下而瞬间由于聚停产生出来的巨大惯性,将车内毫无防范的乘客抛离座位、头部撞向车顶、撞向车窗玻璃或头部撞破机动车车窗玻璃、撞破玻璃被抛出车外、摔死摔伤、或在突发意外情况下机动车紧急刹车产生的巨大惯性造成的车内正在高度睡眠状态下的乘客颈椎骨骨折因而导致乘客脖颈和头部呈90°-95°直角窒息性意外死亡。有效彻底的弥补了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有时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巨大缺陷,同时能够真正对高速、中速、低速行驶中的汽车驾驶员和车内乘客在汽车发生意外车祸时的瞬间,有效彻底阻止避免车内乘客被抛离座位、抛向车顶和车窗玻璃或被抛出车外造成摔死摔伤的人为悲剧的发生,本专利技术作为里应外合、合而为一、珠联璧合的200610147192.4技术产品的后续配套专利技术产品,以有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顶部为皇冠和苹果形状软头盔罩、软头盔罩中下部为直桶形状、软头盔罩内部周边贴附菱形或圆形高清洁普通海绵,外部配套网格形安全尼龙网条带,软头盔罩外部左右两侧下垂两条与交叉式安全带左右相连挂钩联体在一起的交叉式固定安全带在一起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动车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顶部为皇冠和苹果形状软头盔罩、软头盔罩中下部为直桶形状、软头盔罩内部周边贴附菱形或圆形高清洁普通海绵,外部配套网格形安全尼龙网条带,软头盔罩外部左右两侧下垂两条与交叉式安全带左右相连挂钩联体在一起的交叉式固定安全带在一起组成。2、权利要求1所述机动车防相撞、追尾急刹车时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其特征为:它分别采用厚度0.1cm,宽度1.1cm彩色尼龙带和内直径24cm;25cm内净高21cm;22cm,360°圆边厚度为0.2cm;0.25cm的高柔软性的PCT性能高树脂乳白色混合材料及软头盔罩直桶形模具、采用高清洁普通海绵根据各自不同的尺寸组合制作。3、权利要求1所述形状各异机动车防相撞、追尾急刹车时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其特征为:软头盔罩内外正面圆周部位和两侧预留出1∶1.8倍和1∶3倍眼睛、鼻子和嘴巴、耳朵位置空隙,软头盔罩左右外部耳朵两侧下垂两条长度为30cm,宽度为1.5cm,厚度为0.4cm彩色软头盔罩、带不锈钢或硬质塑料挂钩固定带,可任意调节软头盔罩固定保险带长短度套购装置共同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相撞、追尾急刹车时车内护头身安全装置交叉式安全带其特征为:它是分别由制作成16cm×16cm和18cm×18cm正方形或圆心形状,周边带四面可折叠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小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