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展开危险的乘客气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600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乘客气囊系统设计用于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具有乘客车厢、挡风玻璃以及设置在乘客车厢与挡风玻璃之间的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具有顶部和中部,所述顶部具有相对于垂直而言更为水平的、且基本朝向挡风玻璃的表面,所述中部具有相对于水平而言更为垂直的、且基本朝向乘客车厢的乘客的表面。系统包括设置在仪表板内的、从顶部延伸至中部的单独的气囊罩。气囊垫可沿着预定的路径通过仪表板从罩中展开,以与乘坐在乘客车厢内的乘客直接接触。预定的路径相对于仪表板的表面基本成放射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低展开危险的乘客气囊系统相关申请的相交引用本申请要求2004年11月15日提交的、第60/628,434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气囊系统。具体地,气囊罩作为单独单元从仪表板的顶部延伸至仪表板的中部,以使得在严重碰撞中,气囊膨胀时对未处于适当位置的乘客造成伤害的危险最小化,同时像传统的气囊那样对处于适当位置的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介绍
传统的乘客气囊模块安装在仪表板的单一位置上,即,上部部分、中部(前面)部分,或者两者之间的某个位置。当气囊垫展开时,单一位置处的气垫展开所产生的集中力会对离气囊模块非常近的、未处于适当位置的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气囊模块的优选实施方式具有长而弯曲的罩,所述罩从仪表板的顶部延伸至中部(前部)。在车辆纵向方向测得的罩长度延伸足够长,以能向乘客提供完全分散的气囊膨胀力,因此显著地降低了气囊膨胀对乘客造成伤害的危险性。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系统还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气囊系统相比,更加安全的、基本沿着仪表板表面成放射状的气囊展开模式。这种更安全的放射状展开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在使用传统的气囊对未处于适当位置的乘客的测试时经常看到的、对颈部损害的危险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气囊系-->统,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乘客车厢、挡风玻璃、以及设置在乘客车厢与挡风玻璃之间的仪表板。该仪表板具有顶部,它的表面相对于垂直而言更为水平,并且通常朝向挡风玻璃;以及中部,它的表面相对于水平而言更为垂直,并且通常朝向乘客车厢的乘客。所述乘客气囊系统包括单独的气囊罩,其设置于所述仪表板中,并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顶部延伸至所述仪表板的所述中部。气囊垫可沿着预定的路径通过所述仪表板从所述气囊罩中展开,以与乘坐在乘客车厢内的乘客直接接触,其中所述预定的路径相对于所述仪表板的表面基本成放射状。优选地,预定路径基本上不具有相对于乘客的向下或向上方向的分量。在某些变换中,在纵向方向测得的罩的长度为至少8英寸。在一些版本中,罩沿着仪器板的轮廓呈弯曲。在另一些版本中,设置在仪器板的顶部的、罩的表面面积大于设置在仪器板的中部的、罩的表面面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扩散器,其具有指向不同方向的多个开口,用来均匀地将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输送进长而弯曲的罩的每一个部分。本专利技术的扩散器能够增强垫展开模式,以使其沿着所述罩的长度均匀且成放射状地展开。而且每个方向的开口区域的量不同,以控制每个方向的气体流量,并调整垫展开模式。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版本中,所述气囊系统进一步包括单一的充气机和设置在所述充气机和所述气囊之间的扩散器。所述扩散器具有至少两组开口,并优选地具有穿过其中而限定的三组开口。第一组开口可操作以将气流引导进气囊垫的顶部,第二组可操作以将气体引导进所述气囊垫的中部,以及第三组可操作以将气流引导向垂直于所述仪表板表面的方向。每一组中的开口限定表面的总开口区域。在一些版本中,所述开口组的至少一组的总开口面积不同于其他组的总开口面积。在其他版本中,所述开口组的一组的开口大于邻近组的开口。本专利技术的气囊垫优选地从所述仪表板的长而弯曲的表面上分离(break out)。修改传统的U型、I型和H型撕缝来更好的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系统。修改的撕缝相对于传统的撕缝具有附加的撕缝线,或者与传统的撕缝线相结合。本专利技术修改的撕缝使气囊易于分离,因此加强了均匀且放射状的展开模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版本中,系-->统包括具有多个撕缝的气囊系统盖。所述撕缝可包括纵向撕缝和与所述纵向撕缝相交的至少三个横向的撕缝。所述横向撕缝可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撕缝。这些撕缝可进一步地包括与横向撕缝的相对端部相交的至少两个附加的纵向撕缝。在可选方式中,所述撕缝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第一纵向撕缝,与所述第一撕缝相交的一对横向撕缝,以及四个彼此与所述横向撕缝的相对端部相交的附加的纵向撕缝。乘客气囊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包括设置于所述仪表板的气囊罩。所述罩具有设置在所述仪表板的顶部的第一边缘,和设置在所述仪表板的所述中部的相对的第二边缘。所述气囊罩进一步具有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延伸的气囊垫接纳表面。气囊垫可通过所述仪表板从所述罩中展开。所述气囊垫在未展开状态时被收纳在所述气囊罩的气囊垫接纳表面上。气囊垫接纳表面具有邻近第一边缘的顶部和邻近第二边缘的前部。所述气囊垫接纳表面的顶部和所述前部相对彼此形成角度,两表面之间的角至少为30度。在一些版本中,表面之间的角至少为45度,在其他本本中所述角至少为60度,并在另一些版本中所述角为至少90度。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些版本中,气囊可沿着相对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表面基本呈放射状的预定的路径展开。在可选方式中,所述罩的第一和第二边缘隔开至少8英寸的距离。气囊垫接纳表面可为弯曲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顶部安装的气囊罩和中部或前部安装的气囊罩的气囊系统,两者具有可通过仪表板展开的气囊垫。用作主气囊的上部气囊垫具有底部表面,以及用作支撑气囊的中部或前部气囊垫具有上部表面,当垫被完全展开时,所述的两个表面彼此邻近。表面基本限定在相对于水平线成正负30度角的接触线上。在其他版本中,所述角度为正负20度范围,并且在其他版本中,所述角度为正负10度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这样一种气囊系统,其可包括顶部安装的气囊和底部安装的气囊,两者可沿着给定的路径通过仪表板展开,以与乘坐在乘客车厢中的乘客直接接触。底部安装的气囊安装在所述仪表板的底部部分,该底部部分朝向乘客的腿部。顶部安装的-->气囊沿着挡风玻璃向上倾斜地、并且水平朝向乘客的上肢展开,但是不具有实质向下的分量。用作主气囊的顶部安装的气囊能有效地保护处于适当位置的乘客的头部和上肢,并大大降低了由气囊膨胀对未处于适当位置的乘客和朝后儿童座椅中的婴儿造成损害的危险性。底部安装的气囊首先倾斜地或者直接向上地在小腿和手套盒或所述仪表板的底部之间的开放空间展开。气囊进一步在由乘客的下肢、大腿、顶部安装的气囊垫的底部表面、和所述仪表板的中部或前部之间的开放空间展开。底部安装的气囊保护了乘客的腿部、膝盖和下肢,并且还支撑了顶部安装的气囊。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及更加容易地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其中:图1是传统的顶部安装的乘客气囊的侧视图,其中还示出有未处于适当位置的儿童模型和处于适当位置的成年人模型;图2是传统的中部安装的乘客气囊的侧视图,其中还示出有未处于适当位置的儿童模型和处于适当位置的成年人模型;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还示出有未处于适当位置的儿童模型和处于适当位置的成年人模型;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气囊罩从传统的顶部安装气囊的位置延伸至传统的中部安装气囊的位置。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乘客气囊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还示出有未处于适当位置的儿童模型和处于适当位置的成年人模型;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在其中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扩散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7a和7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扩散器的透视图;图8(a)和8(b)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传统的U型撕缝的透视图;图9(a)-(d)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传统的I型和H型撕缝的透视图;图1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气囊系统,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乘客车厢、挡风玻璃、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客车厢与所述挡风玻璃之间的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具有顶部和中部,所述顶部具有相对于垂直而言更为水平的、且基本朝向挡风玻璃的表面,所述中部具有相对于水平而言更为垂直的、且基本朝向乘客车厢的乘客的表面,所述乘客气囊系统包括:单独的气囊罩,其设置于所述仪表板中,并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顶部延伸至所述仪表板的所述中部;以及气囊垫,其可沿着预定的路径通过所述仪表板从所述气囊罩中展开,以与乘坐在乘 客车厢内的乘客直接接触,其中所述预定的路径相对于所述仪表板的表面基本成放射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4-11-15 60/628,434;US 2005-11-1 11/264,267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气囊系统,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乘客车厢、挡风玻璃、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客车厢与所述挡风玻璃之间的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具有顶部和中部,所述顶部具有相对于垂直而言更为水平的、且基本朝向挡风玻璃的表面,所述中部具有相对于水平而言更为垂直的、且基本朝向乘客车厢的乘客的表面,所述乘客气囊系统包括:单独的气囊罩,其设置于所述仪表板中,并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顶部延伸至所述仪表板的所述中部;以及气囊垫,其可沿着预定的路径通过所述仪表板从所述气囊罩中展开,以与乘坐在乘客车厢内的乘客直接接触,其中所述预定的路径相对于所述仪表板的表面基本成放射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预定的路径基本不具有相对于所述乘客的向下或向上方向的分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气囊罩以纵向测得的长度至少为10英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气囊罩是弯曲的,以符合所述仪表板的表面的轮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气囊罩的、设置在所述仪表板的顶部的表面面积大于所述气囊罩的、设置在所述仪表板的中部的表面面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还包括单一的充气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充气机和所述气囊之间的扩散器,其中所述扩散器具有穿过其中限定的开口的表面,所述表面上的第一组开口可操作以将气流引导进所述气囊垫的顶部,以及所述表面上的第二组开口可操作以将气流引导进所述气囊垫的中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表面还包括另一组开口,该组开口可操作以将气流引导向垂直于所述仪表板表面的方向。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开口限定所述表面的总开口面积,所述开口组的至少一组开口的总开口面积不同于其他组中的每一组的总开口面积。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开口组中的一组的开口大于所述开口组中的另一组的开口。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还包括气囊盖,在所述气囊盖上限定有多个撕缝。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撕缝包括纵向撕缝,和与所述纵向撕缝相交的至少三个横向的撕缝。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横向的撕缝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向撕缝。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每一个所述横向的撕缝具有相对端部,并且所述撕缝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附加的纵向撕缝,所述纵向撕缝与每一个所述横向的撕缝的所述相对端部相交。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撕缝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第一纵向撕缝;与所述第一撕缝的端部相交的、具有相对端部的一对横向的撕缝;以及与所述横向的撕缝的每个端部彼此相交的四个附加的纵向撕缝。15.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气囊系统,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乘客车厢、挡风玻璃、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客车厢与所述挡风玻璃之间的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具有顶部和中部,所述顶部具有相对于垂直而言更为水平的、且基本朝向所述挡风玻璃的表面,所述中部具有相对于水平而言更为垂直的、且基本朝向所述乘客车厢的乘客的表面,所述乘客气囊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内的气囊罩,其中所述气囊罩具有设置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顶部的第一边缘,以及设置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中部的相对的第二边缘,所述气囊罩进一步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边缘之间延伸的气囊垫接纳表面;可通过所述仪表板从所述气囊罩展开的气囊垫,所述气囊垫在未展开状态时收纳于所述气囊罩的所述气囊垫接纳表面上;所述气囊接纳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边缘邻近的顶部,和与所述第二边缘邻近的前部,所述气囊接纳表面的所述顶部和前部相对于彼此形成角度,且所述气囊接纳表面之间的所述角度为30-120度之间。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气囊接纳表面之间的所述角度在45-90度之间。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气囊接纳表面之间的所述角度至少为60度。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客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气囊可沿着相对于所述仪表板的所述表面基本上成放射状的预定的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承宰张美英南宗燮
申请(专利权)人:CIS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