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593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9:28
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电连接器适用于电路板且包括:绝缘壳体,形成有第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第一、第二卡合结构,第一、第二卡合结构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容置槽内;信号端子组,安装于绝缘壳体内;接地端子,安装于绝缘壳体内且与信号端子组相对;第一固定针脚以及第二固定针脚,相对地安装于绝缘本体位于信号端子组与接地端子之间处,分别包括:安装于容置槽内的第一、第二主体;分别用以卡合第一、第二卡合结构的第一、第二卡合部;以及分别延伸于第一、第二主体,用以插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第二插配孔的第一、第二插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节省组装工时,增加绝缘壳体与电路板间的连结强度,防止电连接器脱离于电路板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尤指一种可稳固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表面贴装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适用于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hone,VoIP)的电连接器以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将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电路板的表面上,因此上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仅在电路板的表面,其无法提供上述电连接器足够的抗拉力。当配置有网络连接器(例如RJ45连接器)的网络线连接于上述电连接器且该网络线被一外力拉扯时,上述的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机制常无法抵抗该外力,致使上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焊锡产生锡裂现象,或甚至产生上述电连接器脱离于电路板的现象发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稳固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连接端口组合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适用于一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壳体、一信号端子组、一接地端子、一第一固定针脚以及一第二固定针脚。该绝缘壳体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与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及一第二卡合结构,该第一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二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二容置槽内。该信号端子组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该接地端子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且与该信号端子组相对,该第一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该第二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且与该第一固定针脚相对。该第一固定针脚包含有一第一主体、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一插入部,该第一主体安装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合部突出于该第一主体且用以卡合该第—合结构,该第一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一主体且用以嵌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一插配孔。该第二固定针脚包含有一第二主体、一第二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插入部,该第二主体安装于该第二容置槽内,该第二卡合部突出于该第二主体且用以卡合该第二卡合结构,该第二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二主体且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二插配孔。 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适用于一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与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及一第二卡合结构,该第一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二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二容置槽内;一信号端子组,该信号端子组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且与该信号端子组相对;一第一固定针脚,该第一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该第一固定针脚包括:一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安装于该第一容置槽内;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一插入部,该第一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一主体,该第一插入部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一插配孔;以及一第二固定针脚,该第二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且与该第一固定针脚相对,该第二固定针脚包括:一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安装于该第二容置槽内;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二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二插入部,该第二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二主体,该第二插入部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二插配孔。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绝缘壳体上还形成有一第一定位槽,其连通于该第一容置槽,且该第一固定针脚还包含有一定位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主体,该定位结构用以配合于该第一定位槽,以定位该第一主体于该第一容置槽内。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主体实质上为一板状结构,该第一卡合部与该定位结构分别朝垂直该板状结构的方向突出,且该第一插入部与该板状结构共平面。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卡合部的顶面与该板状结构的上表面间的距离介于0.2毫米与0.35毫米之间,且该第一插入部的顶端与该板状结构的边缘间的距离介于1.4毫米与1.42毫米之间。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绝缘壳体上还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其连通于该第二容置槽,且该第二固定针脚还包含有一限位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主体,该限位结构用以配合于该第二定位槽,以限位该第二主体于该第二容置槽内。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二主体实质上为一片状结构,该第二卡合部与该限位结构分别朝垂直该片状结构的方向突出,且该第二插入部与该片状结构共平面。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二卡合部的顶面与该片状结构的上表面间的距离介于0.2毫米与0.35毫米之间,且该第二插入部的顶端与该片状结构的边缘间的距离介于1.4毫米与1.42毫米之间。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插入部的长度小于该电路板的板厚,且该第二插入部的长度小于该电路板的板厚。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绝缘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及一第四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该第三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该第四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且与该第三侧壁相对,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该第三侧壁及该第四侧壁共同定义一插接开口,其用以套接一外接连接器。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该第一容置槽,该第二侧壁上形成有该第二容置槽,该第三侧壁上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该信号端子组,该第四侧壁上形成有一第四容置槽,其用以容置该接地端子,该插接开口连通于该第一容置槽、该第二容置槽、该第三容置槽与该第四容置槽。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三侧壁上形成有一卡扣孔,且该电连接器还包含有一组装座体,其结合于该信号端子组,该组装座体用以将该信号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三容置槽内,该组装座体具有一卡扣结构,其用以卡扣于该卡扣孔。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组装座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相对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且该信号端子组的各信号端子包含有一信号抵接部以及一信号连接部。该信号抵接部延伸于该第一边缘且经由该第三容置槽伸入该插接开口内,该信号抵接部用以电性抵接于该外接连接器的一外接端子,该信号连接部连接于该信号抵接部且朝该第二边缘外延伸,该信号连接部用以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信号引脚。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接地端子包含有一接地抵接部以及一接地连接部,该接地抵接部经由该第四容置槽伸入该插接开口内,该接地连接部连接于该接地抵接部且用以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接地引脚。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接地抵接部上形成有一卡孔,且该第四侧壁具有一卡块,其用以卡合于该卡孔。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接地抵接部具有至少一卡刺结构,其用以卡嵌于该第四容置槽的槽壁。 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三侧壁间的距离实质上等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四侧壁间的距离,且该第二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适用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与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及一第二卡合结构,该第一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二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二容置槽内;一信号端子组,该信号端子组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且与该信号端子组相对;一第一固定针脚,该第一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该第一固定针脚包括:一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安装于该第一容置槽内;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一插入部,该第一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一主体,该第一插入部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一插配孔;以及一第二固定针脚,该第二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且与该第一固定针脚相对,该第二固定针脚包括:一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安装于该第二容置槽内;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二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二插入部,该第二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二主体,该第二插入部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二插配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10 TW 1032198761.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适用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与一第二容置槽且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及一第二卡合结构,该第一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二卡合结构位于该第二容置槽内; 一信号端子组,该信号端子组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 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安装于该绝缘壳体内且与该信号端子组相对; 一第一固定针脚,该第一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该第一固定针脚包括: 一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安装于该第一容置槽内; 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一插入部,该第一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一主体,该第一插入部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一插配孔;以及 一第二固定针脚,该第二固定针脚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位于该信号端子组与该接地端子之间处且与该第一固定针脚相对,该第二固定针脚包括: 一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安装于该第二容置槽内; 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二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二插入部,该第二插入部延伸于该第二主体,该第二插入部用以插入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第二插配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上还形成有一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连通于该第一容置槽,且该第一固定针脚还包括: 一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突出于该第一主体,该定位结构用以配合于该第一定位槽,以定位该第一主体于该第一容置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实质上为一板状结构,该第一卡合部与该定位结构分别朝垂直该板状结构的方向突出,且该第一插入部与该板状结构共平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的顶面与该板状结构的上表面间的距离介于0.2毫米与0.35毫米之间,且该第一插入部的顶端与该板状结构的边缘间的距离介于1.4毫米与1.42毫米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上还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定位槽连通于该第二容置槽,且该第二固定针脚还包括: 一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突出于该第二主体,该限位结构用以配合于该第二定位槽,以限位该第二主体于该第二容置槽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主体实质上为一片状结构,该第二卡合部与该限位结构分别朝垂直该片状结构的方向突出,且该第二插入部与该片状结构共平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部的顶面与该片状结构的上表面间的距离介于0.2毫米与0.35毫米之间,且该第二插入部的顶端与该片状结构的边缘间的距离介于1.4毫米与1.42毫米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入部的长度小于该电路板的板厚,且该第二插入部的长度小于该电路板的板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及一第四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该第三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该第四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且与该第三侧壁相对,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该第三侧壁及该第四侧壁共同定义一插接开口,该插接开口用以套接一外接连接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该第一容置槽,该第二侧壁上形成有该第二容置槽,该第三侧壁上形成有一第三容置槽,该第三容置槽用以容置该信号端子组,该第四侧壁上形成有一第四容置槽,该第四容置槽用以容置该接地端子,该插接开口连通于该第一容置槽、该第二容置槽、该第三容置槽与该第四容置槽。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侧壁上形成有一卡扣孔,且该电连接器还包括: 一组装座体,该组装座体结合于该信号端子组,该组装座体用以将该信号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三容置槽内,该组装座体具有一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用以卡扣于该卡扣孔。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座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相对该第一边缘的一第二边缘,且该信号端子组的各信号端子包括: 一信号抵接部,该信号抵接部延伸于该第一边缘且经由该第三容置槽伸入该插接开口内,该信号抵接部用以电性抵接于该外接连接器的一外接端子;以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立群张凯翔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