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489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包括: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沿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延伸地嵌设在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具有至少一个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的分支板;连接件,连接件与分支板和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以将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安装在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上;以及浇注层,浇注层浇注在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与复合材料管之间以将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固定在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不仅传力稳定、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而且可以综合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性能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与树脂基体混合,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复合而成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同时还有轻质、高强、成型方便等优点,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当中,显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由于复合材料的强度较高,连接节点成为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而且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尺寸通常较大,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构件进行连接不可避免。如何提高节点的连接效率成为相关研究和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保障复合材料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应用中,复合材料可与传统材料(混凝土、钢材、木材等)通过合理的组合方式共同受力,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它于1995年被首次提出,当时作为墩柱应用于新型桥梁结构体系,解决了沿海桥梁结构中钢筋锈蚀的问题。将混凝土浇入预制的复合材料管中形成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复合材料管对内部混凝土起约束作用,并兼作模板,可以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同时混凝土也可防止复合材料管的屈曲破坏。世界各国学者对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深入,对于复合材料管约束混凝土的基本受力性能、施工过程中复合材料管的受力性能、长期工作状态下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管中纤维种类和缠绕角度都有研究,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好,施工方便,并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广泛关注,我国已经编制了相应的应用规程,但目前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应用比较有限,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较少,这个问题一直阻碍着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因此,研发一种新型节点是十分必要的。 复合材料的性能与成型工艺密切相关,在各种工艺中,拉挤是一种工业化程度很高的连续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浸溃过树脂的纤维通过高温模具的挤压,树脂与纤维充分浸润、固化,生产出来的复合材料拉挤型材质地密实、性能稳定、纤维方向保持一致,单向受力性能好。随着拉挤工艺的发展,拉挤型材的截面形式、尺寸更灵活,可设计性强,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因而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厂房、空间结构、多层建筑以及桥梁结构。但是由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的板件较薄,受压时板件容易发生局部失稳,在建筑结构应用中,单独使用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作为竖向受压构件并不是一个经济合理的选择,而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板体系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组合,被认为是一种优势明显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传力明确、性能稳定、便于施工。 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包括: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沿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延伸地嵌设在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的分支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分支板和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以将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安装在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上;以及浇注层,所述浇注层浇注在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与复合材料管之间以将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固定在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 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通过连接件将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的分支板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以使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安装在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上,并且将浇注层浇注在复合材料管内以使复合材料拉挤型材、连接件、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和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形成一体,该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不仅传力稳定、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耐久性好,而且可以综合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与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性能优势。 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具有四个所述分支板,四个所述分支板成十字形排列。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包括四个,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分别与一个所述分支板通过所述连接件相连。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四个所述分支板一体形成。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分别包括两个槽型拉挤型材,每个所述槽型拉挤型材的截面分别为C形且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两个所述槽型拉挤型材的朝向相背,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两个所述槽型拉挤型材分别设在相对应的所述分支板的两侧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分支板相连。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槽型拉挤型材和所述分支板上分别设有螺钉孔,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支板上的所述螺钉孔位于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所述浇注层覆盖所述连接件。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螺栓为碳钢螺栓、不锈钢螺栓或者复合材料螺栓。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浇注层为混凝土。 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10 ;复合材料管11 ;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20 ;槽型拉挤型材21 ;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30 ;复合材料拉挤型材31 ;分支板311 ;连接件32 ;浇注层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沿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延伸地嵌设在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的分支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分支板和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以将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安装在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上;以及浇注层,所述浇注层浇注在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与复合材料管之间以将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固定在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沿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延伸地嵌设在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的分支板;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分支板和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相连以将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安装在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上;以及 浇注层,所述浇注层浇注在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与复合材料管之间以将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固定在所述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具有四个所述分支板,四个所述分支板成十字形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包括四个,每个所述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分别与一个所述分支板通过所述连接件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管混凝土柱与复合材料拉挤型材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分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王杰王泽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