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063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属于长螺旋钻机技术领域,在原有结构中鹅头与钻桅主体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座,对应的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拉杆通过销轴进行连接;拉杆下端长圆孔上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自动起立最小距离330mm-820mm,拉杆下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的中心与上端开有的长圆孔的上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工作限位最大距离550mm-10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现有结构特点的同时,避免了在工作时的左右晃动,保证了其稳定性,同时保障了在升降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进一步确保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鹅头的铰接装置,具体是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 属于长螺旋钻机

技术介绍
长螺旋钻机是常见的一种工程机械,鹅头作为长螺旋钻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 一,为钻具的工程进尺提供导向作用。 现有的长螺旋钻机中,鹅头的起升和工作限位功能主要是依靠钢丝绳实现,主要 做法是在鹅头尾部斜拉一根钢丝绳,在钻机钻桅由运输状态起立至工作状态时,鹅头在自 重作用下向后倾斜,重心处于第二象限,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这时依靠外力提起鹅头,当鹅 头重心达到第一象限时,鹅头在自重作用下向前倾斜,这时限位钢丝绳受力,使鹅头与钻桅 基本保持垂直,鹅头处于工作状态。上述方式,由于钢丝绳连接属于柔性连接,不能提供鹅 头起升时所需的支撑力,因而在起升时必须需要吊车等外力辅助提升,成本价高,较不方 便,;同时,在机械运输时由于无锁止装置,鹅头在自重作用下随意摆动,运输过程会产生振 动和碰撞,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确保鹅头在起 升过程中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自动起升到工作状态,保证整体钻机的操作,保证整体钻机 的操作;同时,避免在运输过程因产生振动和碰撞,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包括鹅头和钻桅 主体,还包括拉杆、销轴I和销轴::,其中,拉杆为长条形,上端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I与鹅 头的连接座铰接;拉杆下端与上端开有长圆孔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 与钻桅主体的连接座铰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鹅头与钻桅主体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 一个连接座,对应的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拉杆通过销轴进行连接;拉杆下端长圆孔上部 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自动起立最小距离 330mm-820mm,拉杆下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的中心与上端开有的长圆孔的上部圆弧 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工作限位最大距离550mm -1050mm。 进一步,拉杆上端开的长圆孔的内部两侧为波浪状,由多个圆弧组成,所述的圆弧 的半径与长圆孔内部的上下侧半圆的半径一致。 进一步,拉杆下端开的长圆孔的内部两侧为波浪状,由多个圆弧组成,所述的圆弧 的半径与长圆孔内部的上下侧半圆的半径一致。 进一步,拉杆上端以及下端开的长圆孔的内侧镀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拉杆代替钢丝绳,并在拉杆的上下端分别开有 长圆孔,并使用销轴分别于连接鹅头与钻桅主体的连接座铰接,同时设定了拉杆下端长圆 孔上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自动起立最小 距离330mm-820mm,拉杆下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开有的长圆孔的上部圆弧的 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工作限位最大距离550mm -1050mm,以此使鹅头在钻桅主体起 升时能够不依赖外力辅助自动起升,并在鹅头达到工作状态时限定鹅头的工作位置,从而 确保了鹅头从运输状态到达工作状态这一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外力辅助,保证了整体钻 机的操作;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将鹅头放下,与钻桅主体上的连接座以及拉杆下铰点孔置 于重合位置,用销轴连接,避免在运输过程因产生振动和碰撞,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此基础上,当鹅头与钻桅主体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座,在使用的时候 通过拉杆通过销轴进行连接,从而避免了在工作时的左右晃动,保证了其稳定性。 除此之外,拉杆上下端开的长圆孔的内部两侧为波浪状,由多个圆弧组成,所述的 圆弧的半径与长圆孔内部的上下侧半圆的半径一致。上述设计增大了销轴与的长圆孔内的 摩擦,确保了在升降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进一步确保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鹅头起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鹅头限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运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鹅头,2、销轴!,3、拉杆,4、销轴II , 5、钻桅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包括鹅头1和钻桅主体5,还包括拉 杆3、销轴I 2和销轴II 4,其中,拉杆3为长条形,上端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I 2与鹅头1的 连接座铰接;拉杆3下端与上端开有长圆孔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II 4与 钻桅主体5的连接座铰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的鹅头1与钻桅主体5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一 个连接座,对应的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拉杆3通过销轴进行连接;所述的拉杆3下端长圆孔 上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1自动起立最小 距离330mm-820mm,拉杆3下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的中心与上端开有的长圆孔的上 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1工作限位最大距离550mm -1050mm。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拉杆3上端开的长圆孔的内部两侧为波浪状,由 多个圆弧组成,所述的圆弧的半径与长圆孔内部的上下侧半圆的半径一致。优选的,拉杆 3下端开的长圆孔的内部两侧也为波浪状,由多个圆弧组成,所述的圆弧的半径与长圆孔内 部的上下侧半圆的半径一致。上述设计增大了销轴与的长圆孔内的摩擦,确保了在升降过 程中可以随时调整,进一步确保稳定性。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拉杆3上端以及下端开的长圆孔的内侧镀锌,保 证长时间摩擦生锈延长使用寿命。 在工作过程中,如图3所示,整机处于鹅头1起升状态。将拉杆3下端长圆形孔与 钻桅主体5上的连接座用销轴11 4连接,上端长圆形孔与鹅头1上的连接座用销轴I 2连接。 起立钻桅主体5,当钻桅主体5达到工作状态的坚直位置时,由于拉杆3的支撑,鹅头1的重 心处于第一象限,鹅头1在重力作用下前倾至工作状态。 如图4所示,整机处于工作限位状态。当整机由鹅头1起升状态向工作限位状态 转换时,鹅头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前倾,当钻桅主体5上的连接座与鹅头1上的连接 座的距离达到拉杆2的L2时,拉杆2限位,鹅头1不能继续前倾,整机可正常工作。 如图5所示,整机处于运输状态。钻桅主体5被放平,钻桅主体5上的连接座与鹅 头1上的连接座以及拉杆3下铰点孔置于重合位置,用销轴:2或销轴二4连接,防止其在 运输过程中随意晃动。 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拉杆3代替钢丝绳,并在拉杆3的上下端分别开有长圆 孔,并使用销轴分别于连接鹅头1与钻桅主体5的连接座铰接,同时设定了拉杆3下端长圆 孔上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1自动起立最 小距离L1,拉杆3下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的中心与上端开有的长圆孔的上部圆弧的 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1工作限位最大距离L2,以此限定鹅头1的工作位置,同时避 免了使用钢丝绳时,因钢丝绳本身的柔性而需要外力辅助提升,保证了整体钻机的操作;同 时,在运输过程中,将鹅头1放下,与钻桅主体5上的连接座以及拉杆3下铰点孔置于重合 位置,用销轴连接,避免在运输过程因产生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包括鹅头(1)和钻桅主体(5),还包括拉杆(3)、销轴(2)和销轴(4),其中,拉杆(3)为长条形,上端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2)与鹅头(1)的连接座铰接;拉杆(3)下端与上端开有长圆孔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4)与钻桅主体(5)的连接座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鹅头(1)与钻桅主体(5)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座,对应的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拉杆(3)通过销轴进行连接;所述的拉杆(3)下端长圆孔上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1)自动起立最小距离330mm‑820mm,拉杆(3)下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的中心与上端开有的长圆孔的上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鹅头(1)工作限位最大距离550mm ‑10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包括鹅头(1)和钻桅主体(5),还包括拉杆(3)、销 轴I (2)和销轴II (4),其中,拉杆(3)为长条形,上端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I (2)与鹅头(1) 的连接座铰接;拉杆(3)下端与上端开有长圆孔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开有长圆孔,通过销轴II (4)与钻桅主体(5)的连接座铰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鹅头(1)与钻桅主体(5)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一 个连接座,对应的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拉杆(3)通过销轴进行连接; 所述的拉杆(3)下端长圆孔上部圆弧的中心与上端长圆孔的下部圆弧的中心之间的距 离设置为鹅头(1)自动起立最小距离330mm-820mm,拉杆(3)下端长圆孔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金朱海港郭焕焕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