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4759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3:16
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年生香蒲根茎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香蒲群落在移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幼苗发芽缓慢、根部腐烂、死亡率高常见的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方法:一、采集;二、栽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香蒲物种在新居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幼苗能够迅速扎根,快速完成缓苗过程,可以在野外大面积恢复退化湿地,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抑制香蒲群落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年生香蒲根茎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
技术介绍
香蒲为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在湖岸、沼泽地、池塘、沟渠等浅水中,一般呈丛簇状连片生长。香蒲别名又称为蒲黄、蒲草,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叫水蜡烛。香蒲株高一般在1.4-2.5m之间,有的高达3m以上,其叶片呈狭长线形,二列式互生,长40-70cm,有的长达1m,宽2-3cm,色泽浓绿,质轻而软,叶肉组织为中空的长方形孔格,具有典型的湿生植物结构。香蒲的花成黄绿色,花穗细长,圆柱状,雌雄花序紧密连接,果穗似蜡烛状,赭褐色,种子细小,有毛,可随风散落。香蒲的地下根茎多呈乳白色,茎长且多横向匍匐生长,茎节部处生许多须根,常与其他根系缠绕一起共同生长。香蒲是一种典型的湿地植物,由其地上部分的茎叶所构成的生境类型是鹭类和许多燕鸭类水鸟的重要繁殖和栖息地。香蒲的茎、叶、花皆入药,嫩芽称蒲菜,可食用。叶子被广泛用来加工和编织鞋、扇、垫、篮等实用工艺品;香蒲叶绿穗奇,常被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是进行湿地恢复的重要物种。香蒲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香蒲种子需要在潮湿和适宜气温条件下才能萌发。自然状态下香蒲种子的萌发和成活率都很低,因此利用种子繁殖开展的湿地恢复也不多见。根茎移栽是一种重要的无性繁殖方式,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方法所采集的幼苗多以人工栽种培育的种苗为主。由于人工培育种苗需要一定生长周期,需要付出一定培育费用,且种苗数量有限,特别是在栽种初期,这类幼苗对新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同时,受幼苗采集时间、贮存和运输过程,移栽时间、移栽方式及后期水文管理等技术的影响,在移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根部腐烂、死亡率高等现象,恢复成本较高,也限制了恢复技术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香蒲群落在移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幼苗发芽缓慢、根部腐烂、死亡率高常见的适应能力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采用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对香蒲幼苗进行采集,采集时用水将粘在香蒲幼苗根茎中的泥土洗掉,然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根茎或须根;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香蒲幼苗栽种到穴中,每穴载重2~5株,株行距为50cm~60cm见方,浇水,完成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幼苗采集时间:东北地区一般在选在每年五月上旬开始,根据时令变化,一般在6月底之前完成幼苗的采集和移栽。应选生长健壮、根茎较粗、叶片较宽,并呈葱绿色的分株苗进行采集、栽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于大面积退化湿地恢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种苗而建立的一种幼苗采集和保育技术,采用本方法可使香蒲成活率达到85%以上;2、采集自然状况下生长的野生香蒲幼苗,可以避免付出前期的幼苗培育和管理费用,大大降低恢复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推广性;3、具有3-4年生活史的野生香蒲群落,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壮年期即盛草期,多具有粗壮的根茎,与人工繁殖的幼苗相比,具有更高的亲本性和更强的适应性,成活率可以提高20-30%以上,同时能够快速实现恢复过程;4、栽种时为防止扎根不牢或出现幼苗漂浮的现象,栽种时需要幼苗的根茎全部埋到土壤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幼苗迅速扎根,快速完成缓苗过程;5、采用不连续条块状的挖掘方式采集幼苗,有利于香蒲群落老旧根系和新生根系拓展,可以有效抑制香蒲群落退化,同时被挖掘裸露的区域也可以在当年内得到有效恢复。本专利技术用于抑制香蒲群落退化。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采用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对香蒲幼苗进行采集,采集时用水将粘在香蒲幼苗根茎中的泥土洗掉,然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根茎或须根;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香蒲幼苗栽种到穴中,每穴载重2~5株,株行距为50cm~60cm见方,浇水,完成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野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3~4年生长周期的香蒲群落分布区作为幼苗采集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香蒲群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香蒲幼苗苗高为10cm以上。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栽种时香蒲幼苗的根茎全部埋到土壤中。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实施方式防止出现漂浮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浇水时,至少将5cm以上的香蒲幼苗叶片露出水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实施方式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如果叶片过长,应剪去上端部分,否则,不利缓苗扎根成活。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采集香蒲幼苗和步骤二栽种香蒲幼苗在一天内完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将野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3~4年生长周期的香蒲群落分布区作为幼苗采集场,采用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对香蒲幼苗进行采集,采集时用水将粘在香蒲幼苗根茎中的泥土洗掉,然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根茎或须根;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香蒲幼苗栽种到穴中,每穴载重4株,株行距为55cm见方,浇水,完成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本实施例步骤一中香蒲幼苗苗高为10cm以上;步骤二栽种时香蒲幼苗的根茎全部埋到土壤中;浇水时,至少将5cm以上的香蒲幼苗叶片露出水面;步骤一采集香蒲幼苗和步骤二栽种香蒲幼苗在一天内完成。本实施例提高了香蒲物种在新居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幼苗能够迅速扎根,快速完成缓苗过程,可以在野外大面积恢复退化湿地,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采用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对香蒲幼苗进行采集,采集时用水将粘在香蒲幼苗根茎中的泥土洗掉,然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根茎或须根;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香蒲幼苗栽种到穴中,每穴载重2~5株,株行距为50cm~60cm见方,浇水,完成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
行的:
一、采用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对香蒲幼苗进行采集,采集时用水将粘在香蒲幼苗根茎中
的泥土洗掉,然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根茎或须根;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香蒲幼苗栽种到穴中,每穴载重2~5株,株行距为50cm~60cm见
方,浇水,完成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香蒲幼苗移栽快速恢复退化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将野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3~4年生长周期的香蒲群落分布区作为幼苗采集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守正姜明王雪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