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7876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6:37
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香蒲湿地的保护领域,要延缓香蒲群落进入衰草期,或者解决已经连续生长多年后的香蒲群落开始退化的问题。保护与恢复方法:一、选择具有3-4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二、清除群落中的枯萎叶子,并翻出香蒲的根;三、在目标群落中挖掘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长方形斑块,完成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并列的长方形斑块的挖掘方式,加速斑块内老根死亡,并为新生根系提供生长空间。应用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香蒲群落出现大面积退化,特别是对已经开始退化的香蒲群落,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香蒲湿地的保护领域,具体涉及已经生长多年或已经开始退化的。
技术介绍
香蒲为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分布在湖岸、沼泽地、池塘、沟渠等浅水中,一般呈丛簇状连片生长。香蒲别名又称为蒲黄、蒲草,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叫水蜡烛。香蒲的株闻一般在1.4-2.5m之间,其叶片呈狭长线形,二列式互生,长40_70cm(部分有长达Im),宽2-3cm,色泽浓绿,质轻而软,叶肉组织为中空的长方形孔格,具有典型的湿生植物结构特征。香蒲花呈黄绿色,花穗细长,圆柱状,雌雄花序紧密连接,果穗似蜡烛状,赭褐色,种子细小,有毛,可随风散落。香蒲地下根茎多为乳白色,茎长且多横向匍匐生长,茎节部处生许多须根,常与其他根系缠绕一起共同生长。 香蒲群落是鹭类、燕鸭类等许多水鸟的重要繁殖和栖息地,茎叶是它们的重要巢材。香蒲的茎、叶、花皆可入药,嫩芽称蒲菜,还可食用。叶子被广泛用来加工和编织鞋、扇、垫、篮等实用工艺品;香蒲叶绿穗奇,常被用来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是湿地恢复的常用植物物种。 自然状态下,经过3-4年的生长,香蒲群落会进入盛草期,这一时期内香蒲地下根茎一般都比较粗大,扩张能力大,繁殖能力较强。待生长到5-6年后,香蒲群落开始进入衰草期,会出现春季发芽时间缓慢、发芽率降低、群落高度下降、叶片变窄、地下根茎变细等明显的退化特征。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退化的香蒲群落进行保护与修复,将会导致植物物种的大面积死亡。为了减缓香蒲群落进入衰草期,可以选择具有3-4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开展保育工作,也可以选择生长5-6年后且已经退化的香蒲湿地,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减缓香蒲群落进入衰草期,或者解决已经连续生长多年后的香蒲群落开始退化的问题,由此而提供。 本专利技术按下列步骤实现: —、选择具有3-4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 二、在春季香蒲幼苗发芽前,清除目标群落中的枯萎叶子,将香蒲的根翻出到地表绞碎,得到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 三、在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中挖掘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长方形斑块,每个长方形斑块的宽度不超过2米,各斑块间距为2?3米,挖掘深度为30?40cm,完成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在本专利技术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完成的3-4年内还可以重复进行一次斑块挖掘,已经完成恢复的区域则不需要处理。 本专利技术采用并列的长方形斑块的挖掘方式,加速斑块内老根死亡,更重要的是能为新生根系提供生长空间。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群落退化,在人工辅助恢复措施的帮助下,可以加快植物群落更新能力,有利于湿地保护与恢复。 本专利技术针对已经生长多年或已经开始出现退化特征的典型香蒲群落,在不破坏香蒲群落原有整体景观的基础上,采用并列的长方形斑块的挖掘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香蒲群落出现大面积退化,特别是对已经开始退化的香蒲群落,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选择具有3-4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 二、在春季香蒲幼苗发芽前,清除目标群落中的枯萎叶子,将香蒲的根翻出到地表绞碎,得到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 三、在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中挖掘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长方形斑块,每个长方形斑块的宽度不超过2米,各斑块间距为2?3米,挖掘深度为30?40cm,完成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本实施方式步骤三预留出不超过2米宽的长方形空间是由于自然状态下香蒲地下根系每年生长延伸的长度一般不超过I米,预留出的不超过2米宽度的空间可以在年内得到有效恢复,不会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长方形斑块的长度则不超过香蒲群落分布的边界。 本实施方式适用于大面积香蒲湿地的保护,特别适用于已经开始出现退化趋势的香蒲湿地的人工恢复。该方法简单易学、便于操作、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推广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选择具有3-4年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 本实施方式选择具有3-4年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保护和恢复对象,是基于该生命周期内的香蒲群落正处于群落的盛草期,具有处粗壮的地下根茎,更利于向周边匍匐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选择具有5-6年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 本实施方式选择具有5-6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群落根状茎在土壤中密度较大,由于经常会受到挤压变细,拓展空间不足,根茎繁殖能力开始下降,需要及时加以保护和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使用镰刀割除或使用火烧除目标群落中的枯萎叶子。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挖掘出的长方形斑块的总面积占目标群落总面积的20%?30%。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按下列步骤实施: 一、在2012-2014年间在黑龙江富锦江段的沿江湿地分布区选择具有3_4年以及5-6年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 二、在春季香蒲幼苗发芽前(4-5月份),清除目标群落中的枯萎叶子,用铁锹或铁犁将香蒲的根翻出到地表绞碎,得到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 三、在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中挖掘5个水平间隔排列的长方形斑块,每个长方形斑块的宽度为2?3米,各斑块间距为2?3米,挖掘深度为30?40cm,完成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本实施例步骤三水平间隔并列的长方形斑块的面积占目标群落总面积的20%,当年就能够使斑块内90%以上的湿地全部得到恢复,恢复效果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下列步骤实现:一、选择具有3‑4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二、在春季香蒲幼苗发芽前,清除目标群落中的枯萎叶子,将香蒲的根翻出到地表绞碎,得到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三、在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中挖掘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长方形斑块,每个长方形斑块的宽度不超过2米,各斑块间距为2~3米,挖掘深度为30~40cm,完成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技术特征摘要】
1.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选择具有3-4年以上生活史的香蒲群落作为目标群落; 二、在春季香蒲幼苗发芽前,清除目标群落中的枯萎叶子,将香蒲的根翻出到地表绞碎,得到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 三、在预处理后的目标群落中挖掘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长方形斑块,每个长方形斑块的宽度不超过2米,各斑块间距为2?3米,挖掘深度为30?40cm,完成香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守正姜明王雪宏郝明旭孟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