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4387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该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外侧的橡胶保护层,所述支座主体由橡胶层、木塑纤维复合板层交替叠加粘结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而且重量小,可作为农村1~3层低层建筑的新型隔震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用于农村低层建筑隔震的新型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叠层隔震支座在隔震减振领域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实际应用较为成熟的隔震支座是钢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它的制作工艺是将未硫化胶片和施行过粘接处理的内插钢板层贴合,成型后,再将它放入模具内高温定型硫化,但是当橡胶内部欠硫橡胶和内插钢板之间粘接不良、当制品的水平弹性常数与设计目标值相差过大时,固有震动频率发生变化,就会起不到预期的隔震效果,所以迭层橡胶硫化条件设定确实存在着相当的难度(赵瑞时.隔震用迭层橡胶座的硫化过程及其热分析[J].世界橡胶工业,2003,2:36-41)。尽管钢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性能优异,但其制作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且重量较大,一般用于高层建筑隔震领域。我国农村I?3层低层建筑占比极大,制作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且重量较大的钢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难以推广应用;同时,国内农村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普遍较低,一旦发生类似汶川大地震的高级别地震必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亟需开发成本较低,且重量较轻、易于安装的新型隔震支座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农村低层建筑隔震的新型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其不仅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而且重量小,可作为农村I?3层低层建筑的新型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农村低层建筑隔震的新型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外侧的橡胶保护层,所述支座主体由橡胶层、木塑纤维复合板层交替叠加粘结而成。 其中,所述支座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由木塑纤维复合板构成的上封板、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下封板的厚度大于其它木塑纤维复合板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主体的平面形状呈方形、圆形或长条形,所述橡胶保护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I)、木塑纤维复合板的制作: a、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备用,木粉35-55份、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5_15份、水500-650份、偶联剂3-6.5份、聚烯烃40-60份、增溶剂2.5-6份、填料5_10份; b、在室温下,将上述步骤a中称量好的偶联剂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木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加入到偶联剂水溶液中搅拌5-7h后,升温至60-62°C,搅拌24-36h ;过滤后将木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置于工业离心机中,按800r/min的转速离心lOmin,再将木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在50°C下真空干燥24小时后待用; C、将聚烯烃、填料以及上述步骤b制备的木粉、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装入高速混合机中,在300-350r/min转速下分散l_2h后,升温至110_115°C,再加入增溶剂,在400-550r/min转速下分散10_15min后,放入冷混锅中冷却,待温度降到45°C以下时放料,得到初混料; d、将上述步骤c制备好的初混料置于温度为170-190°C、转速为65_85r/min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0.5-lh后挤出,得到混炼料; e、采用平板硫化机,将上述步骤d制备的混炼料在180_200°C、15_25MPa下热压成型8-12h,制备得到木塑纤维复合板,该木塑纤维复合板的厚度为2-10mm。 2)、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的制作: 选取粘胶剂,将上述步骤I)中的木塑纤维复合板与橡胶片交替涂胶后叠加,再经常温加压粘结成型,制得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 所述粘胶剂可选择Henkel公司生产的Loctite H4800或Loctite 3038中的一种,橡胶片为市售产品,其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木塑纤维复合板相同,其厚度为2-10mm,其性能达到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用橡胶材料的国标(GB 20688.3-2006)所规定的要求。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木粉的预处理步骤:将木粉置于高速混合机中,在90-92°C下真空干燥12h,所述的木粉粒径为60-100目。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的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的直径为9-13 μ m,R20含量^ 0.80%,烧失率彡1.6%,含水率彡0.1%,其短切长度为3mm或4.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增溶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或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的填料为轻质碳酸钙、针状硅灰石或滑石粉中的一种,填料的粒径为10-30 μ m。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的聚烯烃为高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或聚1-丁烯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加压粘结温度为20_35°C,成型压力为2_5MPa,加压成型时间为24-48h。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技术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直接采用已硫化成型、性能稳定的橡胶,可以避免叠层橡胶硫化中橡胶内部欠硫橡胶或内插钢板之间粘接不良等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层支座的制作不需要高温硫化定型,只需常温加压粘结即可成型,因此,其制作工艺更简便,质量更可控。 2、本专利技术的叠层支座的制作不需要高温硫化定型环节,其制作工艺更简便、成本较低;基于材料和加工成本核算,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片叠层支座的成本低于相同规格的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更适合在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3、本专利技术的木塑纤维复合板的密度比钢板的密度小,因此,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片叠层支座比相同规格的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重量更轻,尤其利于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等农村地区的长途运输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平面形状呈方形的隔震支座的俯视图。 图4为平面形状呈圆形的隔震支座的俯视图。 图5为平面形状呈长条形的隔震支座的俯视图。 图中:1_支座主体;11-橡胶层;12-木塑纤维复合板层;13-上封板;14-下封板; 2-橡胶保护层;3_凹槽;4_上部结构;5_下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如图1所示,包括支座主体I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I外侧的橡胶保护层2,所述支座主体I由橡胶层11、木塑纤维复合板层12交替叠加粘结而成。该支座主体I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由木塑纤维复合板构成的上封板13、下封板14,所述上封板13、下封板14的厚度大于木塑纤维复合板层12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嵌接的方式固定于隔震层的上部结构4与下部结构5的安装槽内,于橡胶保护层2顶端及底端涂抹结构胶后,再将其放置于隔震层的上部结构4与下部结构5之间,即可将所述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片叠层支座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3-5所示,所述支座主体I的平面形状可选择呈方形、圆形或长条形,所述橡胶保护层2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外侧的橡胶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主体由橡胶层、木塑纤维复合板层交替叠加粘结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外侧的橡胶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主体由橡胶层、木塑纤维复合板层交替叠加粘结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由木塑纤维复合板构成的上封板、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下封板的厚度大于其它木塑纤维复合板层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主体的平面形状呈方形、圆形或长条形。4.用于低层建筑的木塑纤维复合板/橡胶叠层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1)、木塑纤维复合板的制作: a、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备用,木粉35-55份、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5-15份、水500-650份、偶联剂3-6.5份、聚烯烃40-60份、增溶剂2.5-6份、填料5-10份; b、在室温下,将上述步骤a中称量好的偶联剂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木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加入到偶联剂水溶液中搅拌5-7h后,升温至60-62°C,搅拌24-36h ;过滤后将木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置于工业离心机中,按800r/min的转速离心lOmin,再将木粉和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在50°C下真空干燥24小时后待用; C、将聚烯烃、填料以及上述步骤b制备的木粉、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原丝装入高速混合机中,在300-350r/min转速下分散l_2h后,升温至110-115 °C,再加入增溶剂,在400-550r/min转速下分散10_15min后,放入冷混锅中冷却,待温度降到45°C以下时放料,得到初混料; d、将上述步骤c制备好的初混料置于温度为170-190°C、转速为65-85r/min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0.5-lh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柯刚徐凯李广洲金建敏龙耀球周福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