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电感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746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包括有一金属线圈,其具有两个电性端子;两电极区,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以及一包覆体,其包覆于该金属线圈与该两电极区外,其中,该两电极区是部份露出于该包覆体之外,并且,该包覆体是形成有穿设于该金属线圈之一铁芯容置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透过回焊炉而将金属线圈电性焊接于一金属料带上,并再藉由模塑成型步骤以形成一包覆体于金属线圈外,并露出部份金属料带以直接形成薄型电感线圈之二电极,其中,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之中,该包覆体是形成有穿设于该金属线圈之一铁芯容置孔,进而可容置铁芯并使得薄型电感线圈可藉由该铁芯而有效地增加其电感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电感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线圈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薄型电感线圈。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是广泛的使用于现代人的生活中;其中,电感线圈在电子产品中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脚色。如中国台湾专利号:I256063所揭露之技术即在说明一种抗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且其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是习用的一种薄型电感线圈的制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1′的制造方法是包括下述步骤:首先,是执行步骤(S01′),透过一激光焊接制程而将一线圈11′固定设置于一料带2′上,其中,该线圈11′是包括有两个电性端子111′并分别焊接固定于该料带2′之两个电性焊接部21′上;接着,是执行步骤(S02′),透过一塑模成型制程而于该线圈11′外形成一包覆体12′以包覆该线圈11′,其中,该两个电性焊接部21′是突出于该包覆体12′之外,并且,该包覆体12′是形成有两个电极容置槽121′;完成前述步骤之后,该方法是接着执行步骤(S03′),藉由弯折该两个电性焊接部21′而分别形成两电极22′,且该两个电极22′是部份固设于该两个电极容置槽121′内。于上述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中,由于激光焊接制程是会使得电性焊接部21′之表面导电性产生变化,因此,于步骤(S03′)中,是需要藉由弯折的方式而将电性焊接部21′中,未受到激光焊接照射的部份外露于该包覆体12之外并完成电极22′之制程。然而,明显地,步骤(S03′)之设置不仅增加整体电感线圈之制作流程,更导致制造难度增加与产品良率控制不易等缺点。经由上述,可以得知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缺点与不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之专利技术人是极力加以研究专利技术,终于研发完成本专利技术之一种薄型电感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其可大大地简化了传统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作流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包括有一金属线圈,其具有两个电性端子;两电极区,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以及一包覆体,其包覆于该金属线圈与该两电极区外,其中,该两电极区是部份露出于该包覆体之外,并且,该包覆体是形成有穿设于该金属线圈之一铁芯容置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铁芯,且该铁芯是设置于该铁芯容置孔之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包覆体是由掺杂有铁粉的塑料所形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线圈是由一铜线与包覆于该铜线外之一绝缘层所构成。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包括有一金属线圈,其具有两个电性端子,且该金属线圈是绕设于一铁芯周围;两电极区,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以及一包覆体,其包覆于金属线圈、铁芯与该两电极区外,其中,该铁芯与两电极区是部份露出于包覆体之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包覆体是由掺杂有铁粉的塑料所形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线圈是由一铜线与包覆于该铜线外之一绝缘层所构成。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包括有一金属线圈,其具有两个电性端子;两电极区,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以及一包覆体,其包覆于该金属线圈与该两电极区外,其中,该两电极区是部份露出于该包覆体之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包覆体是由掺杂有铁粉的塑料所形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线圈是由一铜线与包覆于该铜线外之一绝缘层所构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1.透过回焊炉焊接技术,是可取代传统之激光焊接,且避免金属料带产生表面质变并影响其表面特性,使得金属料带上之电极区无须藉由弯折即可直接地成为薄型电感线圈之电极,进而大大地简化了传统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作流程。2.透过本专利技术之铁芯设计,是可大幅地增加薄型电感线圈之电感特性,同时亦使得本专利技术之金属线圈圈数相对较低。3.呈第2点之叙述,藉由所提出之两种铁芯设置方式,使得薄型电感线圈是可根据产品特性与市场需求而使用不同之制造方式,进而达到薄型电感之提高电感特性或简化制造流程等优点。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的一种薄型电感线圈的第一制程示意图;图2是习用的一种薄型电感线圈的第二制程示意图;图3是习用的一种薄型电感线圈的第三制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一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二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三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金属线圈固定于金属料带上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之第一流程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之第二流程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之第一流程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之第二流程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种薄型电感线圈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第二实施例立体图。附图标识说明:1′、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2′、料带11′、线圈12′、包覆体21′、电性焊接部22′、电极111′、电性端子121′、电极容置槽1、薄型电感线圈2、金属料带3、导电介质11、金属线圈12、包覆体13、铁芯21、电极区111、电性端子121、电极容置槽122、铁芯容置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所提出之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及其制造方法,以下将配合示图,详尽说明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4至图5以及图6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与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立体图;本专利技术之一种薄型电感线圈1是主要藉由:金属线圈固定于料带步骤、模塑成型步骤以及铁芯固设于铁芯容置孔步骤而制造形成。首先,是进行金属线圈固定于料带步骤,将一金属线圈11电性连接于一金属料带2上,接着,是进行模塑成型步骤,将该金属线圈11与金属料带2置入模具中并使得部份金属料带2露出于模具外,并予以模塑成型以形成薄型电感线圈1;其中,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之模塑成型步骤中,是于模塑成型之包覆体12上形成有穿设于该金属线圈11之一铁芯容置孔122;并且,于完成模塑成型步骤后,是执行铁芯固设于铁芯容置孔步骤,将一铁芯13插设并固定于该铁芯容置孔122之中,进而完成薄型电感线圈1之制作流程。如此设计,将使得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1可依据产品需求而选择铁芯之材质,并且,藉由不同的铁芯材质是可有效地改变薄型电感线圈1之电感量,使得生产线无须藉由多次开模即可制造出多种不同电感量之薄型电感线圈,进而降低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成本。进一步地,于上述方法步骤与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1结构之中,该金属线圈11是绕设于该铁芯13周围并包括有两个电性端子111,且该两个电性端子111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金属料带2之两个电极区21上,并且,该金属线圈11、铁芯13与两个电极区21是包覆于一包覆体12内,此外,该铁芯13与该两个电极区21是部份露出于该包覆体12外,且露出于该包覆体12外之两个电极区21是成为该薄型电感线圈1之两电极。此外,于本专利技术之金属线圈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薄型电感线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金属线圈,其具有两个电性端子;两电极区,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以及一包覆体,其包覆于该金属线圈与该两电极区外,其中,该两电极区是部份露出于该包覆体之外,并且,该包覆体是形成有穿设于该金属线圈之一铁芯容置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金属线圈,其具有两个电性端子,且该金属线圈是绕设于一铁芯周围;两电极区,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以及一包覆体,其包覆于该金属线圈、铁芯与该两电极区外,其中,该铁芯与两电极区是部份露出于该包覆体之外,两电极区均为无折弯片状体并嵌设于包覆体的底面上;其中,该两电极区之形成系包括下列方法步骤:(1)将锡膏分别涂抹于该金属线圈之两个电性端子与一金属料带之两电极连接块,进而使得电性端子与电极连接块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旻彻徐钰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