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头部织针和织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230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胖头部织针和织针组件,具体而言,描述了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胖头部织针(1),其带有:柄部(2),该柄部具有线圈容纳区域(14);和头部(3),该头部具有远离柄部(2)的端部(8)和限制纱线腔(7)的钩部(6),其中,在纱线腔(7)和端部(8)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相应于头部(3)的厚度的至少2.5倍。希望可扩大带有纱线毛圈的提花可能性。为此设置成,线圈容纳区域(14)具有相应于或大于钩部(6)的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周长的最小限度周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胖头部织针和织针组件,具体而言,描述了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胖头部织针(1),其带有:柄部(2),该柄部具有线圈容纳区域(14);和头部(3),该头部具有远离柄部(2)的端部(8)和限制纱线腔(7)的钩部(6),其中,在纱线腔(7)和端部(8)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相应于头部(3)的厚度的至少2.5倍。希望可扩大带有纱线毛圈的提花可能性。为此设置成,线圈容纳区域(14)具有相应于或大于钩部(6)的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周长的最小限度周长。【专利说明】胖头部织针和织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胖头部织针(Vollkopf-Wirknadel),其带有:柄部,该柄部具有线圈容纳区域;和头部,该头部具有远离柄部的端部和限制纱线腔的钩部,其中在纱线腔和端部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Minimalabstand)相应于头部厚度的至少2.5倍,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针组件。
技术介绍
例如,从文献DE 30 36 309 C2中已知这种类型的胖头部织针。在这种类型的织针中,与“正常头部”织针相比,邻近头部的端部的纱线腔的底部布置成更加靠近柄部,从而在线圈形成(Maschenbildung)时可产生更大的毛圈(Schlinge)。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扩大提花可能性。 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胖头部织针中,该目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S卩,线圈容纳区域具有最小限度周长(Minimalumfang),该最小限度周长相应于或大于钩部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周长。 在线圈形成过程中,简单地来说,纱线由针的头部的钩部捕获并且被拉动穿过已经形成的线圈。已经形成的线圈(Masche)位于柄部的线圈容纳区域上。在拉动穿过已经形成的线圈时,纱线由于头部构造成胖头部比在正常织针的情况下稍微更低地被拉动穿过线圈,以便为了形成用于新的线圈的毛圈。纱线处于一定的应力下。现在,通过线圈容纳区域构造成具有相对大的周长保证,相对大的新形成的毛圈不会再次被拉紧,而是由于线圈容纳区域的大的周长保持原来形成的大小。可利用这种情况以针对织物产生大的毛圈。在此,线圈容纳区域至少延伸到在胖头部织针的最高位置中的脱圈边缘之下。因此线圈容纳区域如此长,即使得无论如何都防止所形成的线圈或毛圈再次被拉紧。在纱线腔和头部的端部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的周长相应于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在此,不需要在数学上精确的同等。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也可比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的周长小约5%。然而优选的是,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等于或者甚至大于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的周长。如果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更大,那么在过渡到线圈容纳区域上时毛圈甚至还被稍微扩大,从而针对织物稍后可得到更大的毛圈。 优选地,设置舌形部,可利用该舌形部封闭纱线腔。那么,胖头部织针构造成舌针。在舌针的情况下,不需要用于封闭纱线腔的滑块。舌形部总是与织针一起运动。在这种情况中实现,允许相应的纱线的更大的侧向拉力作用到织针上,从而也可处理总体上稍微更强的纱线。 优选地设置弹簧,其在没有其它力作用的情况下将舌形部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即在该位置中用于容纳纱线的纱线腔敞开。在这种情况中,在相继进行的线圈形成过程中可交替地占用(belegen)或者不占用(胖头部织针,从而得到提花多样性的提高。弹簧保证,当需要时纱线腔始终是敞开的。 优选地,舌形部布置在布置在槽区段中的舌槽中,并且线圈容纳区域具有与槽区段相同的周长。线圈容纳区域也可伸入槽区段中。那么,在织造循环中形成的线圈或毛圈滑动越过该槽区段,其中线圈或毛圈尽可能长时间地使舌形部打开,并且之后到达线圈容纳区域中。在该构造方案中可避免由此形成的毛圈的大小变化。 优选地,线圈容纳区域笔直地从槽区段处继续延伸。因此,当毛圈或线圈被转移到线圈容纳区域中时,其不必进行方向变化。由此,将不适宜的力分布保持很小。 优选地,在针踵中结束的腿部区段在相对于柄部的预定的钝角下伸延。相应地,用于织针的驱动器可作用在腿部处,确切地说作用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在该位置存在足够的空间。 针对织针组件而言,该目标也通过多个处于在偏置方向(Versatzrichtung)上伸延的行中的织针实现,其如以上已经描述的那样构造。然而在此在行中使用不同的针。一方面使用胖头部织针。另一方面使用“正常的”织针,为了区分的目的其被称为“正常头部”织针。正常头部织针例如可用于形成织物基底,而胖头部织针用于产生毛圈。 在此优选的是,平行于该行的织针布置第二行织针,其中,一行的相应的胖头部织针和另一行的相应的正常头部织针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可在双针床的(doppelfonturig)经编机中使用这种类型的织针组件,以产生间隔织物(Abstandsgewirk)。在这种类型的间隔织物中实现,在外侧上产生也可被称为绒圈(Polschlinge)的毛圈。如果稍后通过切断在两个织物层之间的绒头纱线分离间隔织物,可获得这样的织物,即在其中,在一侧上构造有具有相应的毛圈的毛圈花线提花(Frottee-Musterung),而另一侧构造成丝绒状的(samtartig)。 优选地,胖头部织针的针踵和正常头部织针的针踵分别横向于偏置方向错位地布置。那么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以不同方式操控单个织针,即胖头部织针和正常头部织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结合图纸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以侧视图显示了胖头部织针,图2以侧视图显示了正常头部织针,图3以透视图显示了胖头部织针,图4以透视图显示了正常头部织针,图5以透视图显示了具有两行织针的织针组件,图6显示了根据图5的织针组件的侧视图,以及图7显示了根据图5的织针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3中示出的胖头部织针具有柄部2。该柄部2在一个端部处设有头部3并且在另一端部处设有腿部区段4。该腿部区段4在针踵5中结束。在此描述的织针也可称为“钩针”。 头部3形成钩部6。钩部6限制纱线腔7。头部3构造成胖头部,也就是说在头部3的远离柄部2的端部8和纱线腔7之间的距离至少相应于头部3的厚度d(图3)。在此,厚度d是头部3在偏置方向上的延伸。偏置方向为这样的方向,即多个织针在经编机中在该方向上并排布置。在端部8和纱线腔7之间的最小距离也被称为“最小限度距离”。插入纱线腔7中的纱线形成毛圈,其大小通过该最小限度距离确定。原则上,毛圈在此不会变得更小。 纱线腔7在头部3的区域中通过底部9限制。底部9具有弯曲的伸延,从而钩部6如此构造,即其可抓住纱线,如在织针方面已知的那样。 纱线腔7可通过舌形部10封闭。舌形部10布置在舌槽11中。舌槽11位于柄部2的槽区段12中。舌形部10通过弹簧13加载。该弹簧13负责使舌形部10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即在该位置中打开纱线腔7。这当然如此仅仅在这样的期间适用,即如没有其它力作用到舌形部10上,例如由纱线引起的力。 柄部2具有线圈容纳区域14。该线圈容纳区域14具有最小限度周长,其相应于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即在端部8和底部9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6的周长。因此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周长为所提及的钩部6的周长的至少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胖头部织针(1),带有:柄部(2),该柄部(2)具有线圈容纳区域(14);和头部(3),该头部(3)具有远离所述柄部(2)的端部(8)和限制所述纱线腔(7)的钩部(6),其中,在所述纱线腔(7)和所述端部(8)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相应于所述头部(3)的厚度的至少2.5倍,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容纳区域(14)具有最小限度周长,该最小限度周长相应于或大于所述钩部(6)的在所述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周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奥特J布雷德迈尔R肯佩尔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