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釉砖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陶瓷砖坯;(2)铺积熔块颗粒,喷涂固定剂,烧制形成熔块层;(3)在所述已烧成的熔块层上覆盖以氧化物作为发色剂的釉层并烧制;(4)最后经过干燥,烧成和抛磨加工即可得到成品。所述固定剂其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组分:纤维素类增稠剂5.5-6.5%,白碳黑2.5-3.2%,消泡剂为1.1-1.4%,分散剂为1.2-1.8%,余量为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熔块颗粒粘结剂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熔块颗粒(100-200目),在制备抛釉砖的过程中,避免了熔块颗粒由于颗粒太小而被窑炉预热带的低负压而被吸走,从而避免了陶瓷砖表面出现大量的针孔和气泡等瑕疵,从而获得具有较佳装饰效果的抛釉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抛釉砖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建筑陶瓷产品,其在素坯砖坯上印花,然后施以透明 釉,入窑烧成后抛光,因此集合了抛光砖、仿古砖、瓷片三种产品的优势,产品完全释放了釉 面砖哑色暗光的含蓄性,解决了半抛砖易藏污的缺陷,具备了抛光砖的光泽度、瓷质硬度, 同时也拥有仿古砖的釉面高仿效果,以及瓷片釉面丰富的印刷效果。因为抛釉砖的釉面层 较薄,通常只有0. 5?I. 5mm,而且还需要抛磨加工处理,因此非常容易露底,损伤印花图案 层造成缺陷,而且制品的印花图案层装饰效果不佳、立体质感差。 因此为了增强抛釉砖的装饰效果和立体质感,通过布料方式在坯体表面或釉面上 铺覆一定厚度的熔块颗粒(颗粒大小在15-150目),并喷涂一层固定剂将颗粒固定在坯体 表面,烧成后对釉面进行再加工即可得到装饰效果较佳、立体质感好的抛釉砖。然而熔块颗 粒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砖坯装饰效果的好坏,生产中,太小的颗粒在烧成时容易引入针孔或 气泡,更为重要的是细小颗粒(尤其是小于100目)由于质量较轻容易在窑炉的预热带由 于低负压而被吸走,从而对装饰效果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抛釉砖装饰效果不佳和立体质感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抛釉 砖的生产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抛釉砖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陶瓷砖坯; (2)、在砖坯上铺积一层熔块颗粒,然后喷涂一层熔块颗粒粘结剂,烧制形成熔块 层; (3)、在所述已烧成的熔块层上覆盖以氧化物作为发色剂的釉层并烧制,烧制时熔 块层和发生窑变反应以获得自然渐变图案; (4)、将上述步骤处理的陶瓷砖坯经过干燥、烧成和抛磨加工,即可获得成品; 所述熔块颗粒粘结剂其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组分:纤维素类增稠剂 5. 5-6. 5%,白碳黑2. 5-3. 2%,消泡剂为1. 1-1. 4%,分散剂为1.2-1. 8%,余量为溶剂。 优选的,所述纤维素类增稠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 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丙烯酸纳、有机硅改性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中的至少 一种。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聚甲基硅氧烷。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乙二醇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熔块层的烧制温度为980-1050°C,时间为I. 2-1. 8小 时。 优选的,在砖坯上铺积熔块颗粒的厚度为1-3_。 优选的,在步骤⑷中的烧成温度为1100-1200度,烧成时间1. 5-3小时。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3)中所述氧化物为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钴中的一 种或多种组合。釉中含有上述氧化物,并以上述氧化物作为发色剂,在熔融过程中,其会向 熔块层中扩散(熔块层也熔融),而且因为熔块层是二次熔融,没有熔块颗粒间的间隙,而 且在熔融过程中气泡也较少,因此釉中的氧化物会在熔块层的表层进行扩散,至多进入中 部,这样可以形成丰富的釉变效果。进一步优选,是采用多种金属氧化物组合,因为不同的 氧化物在熔融过程中向熔块层的扩散速率是不同的,而不同浓度的金属含量,会对呈色造 成直接影响,进而让釉变效果更为丰富。 本专利技术的熔块颗粒粘结剂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熔块颗粒(100-200目),在制备抛釉 砖的过程中,避免了熔块颗粒由于颗粒太小而被窑炉预热带的低负压而被吸走;若熔块颗 粒被吸走,会让步骤(2)中烧制形成的熔块层不平整,而且有很多釉孔,这些不平整和针孔 缺陷会让釉中的氧化物向下渗透,进而难以获得想要的釉变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聚合物 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 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 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 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将纤维素类增稠剂、 白碳黑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在中性环境下使用、具有良好增稠粘接效果的、不含 金属离子的粘结剂,可适用于建筑陶瓷行业中需要对熔块颗粒进行固定和粘接的工序中。 白碳黑在体系含醇的情况下,增稠效果较好,而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能,防沉效 果好。 熔块颗粒粘结剂的制备-实施例1 熔块颗粒粘结剂的制备:每IOOkg熔块颗粒粘结剂的组分:羟乙基纤维素(广州 漠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购买)5. 5kg,白碳黑2. 5kg,聚甲基娃氧烧I.Ikg,有机娃改性磷酸 钠1.7kg,余量为乙二醇。 上述熔块颗粒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羟乙基纤维素溶于乙二醇 中,搅拌均匀;b)加入聚甲基硅氧烷和有机硅改性磷酸钠,搅拌均匀;c)加入白碳黑和剩余 乙二醇溶剂,搅拌均匀得到熔块颗粒粘结剂,测其流速为25. 7s(30°C,涂-4杯)。需要说明 的是,有机硅改性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可以使用聚丙烯酸钠或六偏磷酸钠来替换也能实现本 方案。 抛釉砖的制备-实施例1-1 (1)、制备陶瓷砖坯; (2)、将透明熔块颗粒(从淄博博山金明色釉料厂购买,细度100目)布料于砖坯 表面上,然后喷涂一层实施例1制得的熔块颗粒粘结剂,送入窑炉中在l〇〇〇°C烧成,烧制 1. 2小时,形成熔块层; (3)、施釉:在所述已烧成的熔块层上施釉并烧制,烧制时熔块层和发生窑变反应 以获得自然渐变图案;以淋釉、喷釉、甩釉或干粉布釉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方式进行 施釉;釉面厚度约为〇. 5mm;釉中含有质量份数为2%的氧化锰(以干料量为计)。 (4)将上述步骤处理的陶瓷砖坯经过干燥、烧成和抛磨加工,即可在所述陶瓷砖上 部的玻璃层形成具有装饰效果的图案,而且在玻璃层中部有窑变的花纹;在此步骤中,烧成 温度为1100°C,时间为2小时。 这里需要说明以上所使用的砖坯配方均为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配方,在实际中可 以根据方法条件进行适当选择,此部分内容不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 而且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1-1选用的透明熔块颗粒在烧结过程中发生铺 展,在瓷砖上形成冰晶纹理图案,熔块颗粒可以通过色釉料公司购买获得。 对比实施例1-2 抛釉砖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陶瓷砖坯;(与实施例1-1相同) (2)、将透明熔块颗粒(从淄博博山金明色釉料厂购买,细度100目)布料于砖坯 表面上,然后喷涂一层甲基纤维素水浆液,送入窑炉中在KKKTC烧成,烧制1. 2小时,形成 熔块层;但纹理中存在少量肉眼可见针孔,冰晶纹理的连续性不强; (3)、施釉:在所述已烧成的熔块层上施釉并烧制,烧制时熔块层和发生窑变反应 以获得自然渐变图案;以淋釉、喷釉、甩釉或干粉布釉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方式进行 施釉;釉面厚度约为〇. 5mm;釉中含有质量份数为2%的氧化锰(以干料量为计)。 (4)将上述步骤处理的陶瓷砖坯经过干燥、烧成和抛磨加工,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釉砖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陶瓷砖坯;(2)、在砖坯上铺积一层熔块颗粒,然后喷涂一层熔块颗粒粘结剂,烧制形成熔块层;(3)、在所述已烧成的熔块层上覆盖以氧化物作为发色剂的釉层并烧制,烧制时熔块层和发生窑变反应以获得自然渐变图案;(4)、将上述步骤处理的陶瓷砖坯经过干燥、烧成和抛磨加工,即可得到成品;所述熔块颗粒粘结剂其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组分:纤维素类增稠剂5.5‑6.5%,白碳黑2.5‑3.2%,消泡剂为1.1‑1.4%,分散剂为1.2‑1.8%,余量为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抛釉砖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制备陶瓷砖坯; (2) 、在砖坯上铺积一层熔块颗粒,然后喷涂一层熔块颗粒粘结剂,烧制形成熔块层; (3) 、在所述已烧成的熔块层上覆盖以氧化物作为发色剂的釉层并烧制,烧制时熔块层 和发生窑变反应以获得自然渐变图案; (4) 、将上述步骤处理的陶瓷砖坯经过干燥、烧成和抛磨加工,即可得到成品; 所述熔块颗粒粘结剂其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组分:纤维素类增稠剂5. 5-6. 5%, 白碳黑2. 5-3. 2%,消泡剂为1. 1-1. 4%,分散剂为1.2-1. 8%,余量为溶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釉砖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类增稠剂为羟 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釉砖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丙烯酸 纳、有机硅改性磷酸钠和六偏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克芳,刘咏平,杨云萍,章艳,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