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景明专利>正文

轻型摩托车节能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137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轻型摩托车节能离合装置,适用于嘉陵、重庆、渭阳牌等50型摩托车。其主体结构由一套杠杆组件等构成,并通过软传动件和自锁结构来控制上述车辆在行驶中脱、挂挡,以充分利用惯性行驶。该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节油率高,同时还可延长发动机及整个传动系统使用寿命。此外无须在车上钻孔、打眼,利用原装置原结构直接安装。(*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特别是嘉陵、重庆、渭阳牌等轻型摩托车在行驶中实现挂、脱档的装置。根据专利号为86209623的专利文本中所述的“轻型摩托车离合装置”,其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手控自锁结构如图2所示;缓冲结构如图3所示。当钢索1涨紧时,导轨索轮2逆向旋转,与其连为一体的螺旋面3也逆向旋转,则压迫固定在拨叉连杆4上的螺母5沿拨叉连杆4的轴向进位,因而产生了以下三点不利因素:一是螺旋面3的旋转角较大,为了省力导轨索轮2的旋转半径只能大于螺旋面3的旋转半径,从而使得与之有关的手闸拨杆6的旋转角更大,这样对操作不利;二是螺旋面3运动时,相对拨叉连杆4的压力应分解成轴向力和径向力,该径向力不仅使得阻力增大而且长期使用后必加速拨叉连杆4与传动箱盖7之间的磨损,从而密封性能受到影响(即可能出现渗油现象);三是导轨索轮2(螺旋面3)这个零件的加工难度很大,生产周期又较长,因而成本较高、难以批量投产。此外安装在摩托车把手上的手控自锁结构其手控的动力通过钢索8、钢索外套9途经缓冲结构再通过钢索1和钢索外套10等零件来控制导轨索轮2运动,这又存在下述三点不利因素:一是手把到后轮的距离比较远,使得钢索8和钢索外套9较长,加之途径曲折,故摩擦力增大、使用寿命缩短;二是主体结构和手控自锁结构之间的缓冲结构其实质功能主要取决于缓冲簧11,而仅起支撑作用的主体支架12用材较大的原因是为了充分利用原装置、原结构来直接安装、方-->便用户,因而使这部分的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高;三是人手和脚的力感悬殊甚大,所以手控不如脚控的力感轻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离合装置,它不但应具备原“轻型摩托车离合装置”的所有功能并保持上述摩托车正、逆向传递动力的原特性外,基本去除或完全去除拨叉连杆4处的径向受力,同时减小控制行程。另外将手闸拨杆6的上抬、下推两个方向的动作改由脚的前踏、后蹬来实现,并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摩擦力、力感良好。特别是将具有两个方向动作的手控自锁结构改成单向脚踏循环自锁的较理想结构。同时省去主体支架12。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皮带松紧螺栓、注油螺栓和一个传动箱盖螺钉将底板固定在传动箱盖外侧。用以替换导轨索轮的是一套杠杆组件,其中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架支承着末级杠杆,其一端贴压着拨叉连杆上的螺母,而另一端受控于定位在底板上的初级杠杆,该杠杆又受控于钢索和拉簧等。钢索的涨紧和复位则受控于双向脚踏自锁结构或单向循环脚踏自锁结构,当然也可与原手控自锁结构及缓冲结构配套使用。双向脚踏自锁结构或单向脚踏自锁结构都是安装在车上人脚可及的部位。在这两种自锁结构中都有一根主轴,并且都安装在改型车上的脚蹬轴闲置孔(由于改型的上述车辆是将供人力骑行或启动车辆的脚蹬装置去除后改成为反冲启动,即通俗的“边启动”,因而安放原脚蹬轴的孔便成为一个闲置孔)内,只要踏动固定在主轴上的踏板,整个自锁机构就会通过软传动件等控制初级杠杆和末级杠杆运动,进而控制拨叉连杆运动,即实现了行车在可能时速范围内的随意挂、脱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行车安装本装置后,除具有原装置的所有优点外由于拨叉连杆的轴向行程很短,这样使得末级杠杆的旋转角很小,-->于是该杠杆与拨叉连杆的接触点(近似看成点接触)的运动圆弧轨迹近似为直线,同时考虑到拨叉连杆与传动箱盖轴孔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所以拨叉连杆的径向受力被消除,从而摩擦力大大降低。此外用以替换导轨索轮的初、末级杠杆及支架都是冷冲件,所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便于批量生产。当采用双向脚踏自锁结构或单向循环脚踏自锁结构时,不仅可省去接近两米的钢索、钢索外套及缓冲结构中的主体支架等,还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紧凑、摩擦力大大减低、脚踏轻盈、灵巧。除上述优点外由于两种脚踏自锁结构的踏板安装位置与大型摩托车类同,故使行车的整体造型增加了外观美。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主体结构安装直观图;图2是手控自锁结构示意图;图3是缓冲结构直观图;图4是主体结构直观图;图5是主体结构外观图;图6是双向脚踏自锁结构剖析图;图7是单向循环脚踏自锁结构剖析图。下面结合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分为两大部分:主体结构部分图4、5(但在车上的安装请参见图1);自锁结构部分(双向脚踏自锁结构图6或单向循环脚踏踏自锁结构图7)。主体结构部分内有一块底板13,分别由皮带松紧螺栓14、传动箱盖螺钉15和注油螺栓16并通过相应安装孔14、15、16后固定在车身侧板17和传动箱盖7之间(或之外)。底板13上有一个避让孔18,以便大垫圈19、螺母5、大弹簧20通过。两片扇形挡片21与中拨片22组合构成初级杠杆并由螺栓联接件23支-->承在底板13上,受钢索1、小拉簧24及有关弹簧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作旋转运动。底板13上还紧固着支撑架25,该支撑架又通过螺栓联接件26支承着末级杠杆27,其A端贴压着旋紧在拨叉连杆4上的螺母5,B端内侧靠及初级杠杆上的中拨片22,并受其及大弹簧20等控制绕螺栓联接件26的轴线旋转。底板周边上的两个小弯片28用螺钉29固定着外壳30,而大弯片31不仅可以定位外壳30同时安装着微调螺栓联接件32。从钢索外套10和微调螺栓联接件32中穿过的钢索1嵌入末级杠杆上的环形开口槽33内,而钢索1顶端的小圆柱34又嵌入初级杠杆上的豁口35内。这样钢索1涨紧时的动力便可传递到初级杠杆上,并通过末级杠杆27来控制拨叉连杆4沿轴进位。在此运动过程中,由于A端的柱状面可相对拨叉连杆4的顶端滚动,而螺栓联接件26的轴线到A端的旋转半径相对拨叉连杆4的轴向行程较长,同时拨叉连杆4与传动箱盖7上的配合孔有一定的间隙,所以拨叉连杆4上的径向力被消除,仅做单一的轴向运动。当钢索1松弛时,各级杠杆及拨叉连杆4等零件的复位受控于小拉簧24、大弹簧20等。钢索1的涨紧和松驰受控于自锁结构。其一是双向脚踏自锁结构(图6):利用改型车的脚蹬轴闲置孔36固定一根主轴37,拨叉38、套筒39、内齿片40焊接后空套在主轴37上,外齿片41和双向踏板42焊接后也空套在主轴37上,统由螺母43等轴向定位。壳体由类似扇状的前、后壁板44、45及侧板46等90°弯折成型。在后壁板45的左边用螺钉联接件47固定在车身侧板17上,而右边与定位条48连成整体,该定位条的右侧与挡片49重迭后由螺钉连接件47固定在车身侧板17上。在前、后壁板44、45上固定着两个销钉-->50、51。销钉50同时支承着拨杆6和扇形索轮52;而销钉51同时支承着自锁片53和板簧54,该板簧的一端贴压着自锁片53,另一端由侧板46上的小孔55定位。从侧板46上的另一小孔56通入的钢索8嵌入扇形索轮52上的环形开口槽57内,该开口槽一端的台阶豁口58为限位所设,而另一端的槽形豁口59以利钢索8顶端的小圆柱60嵌入所设。钢索8和钢索1之间由螺钉联接件61固定着缓冲簧11。由车身侧板17穿入的钢索外套10被挡碗62限位,该挡碗又由挡片49上的小孔63限位。先按驾驶员的乘坐姿势调整好双向踏板42的位置,前踩时通过拨叉38等使得拨杆6顺时针旋转,则扇形索轮52受控于拨杆6上的挂片64也顺时针旋转,此时钢索8、1涨紧,再通过主体结构部分控制拨叉连杆4沿轴进位。当扇形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轻型摩托车节能离合装置,在传动箱盖7外侧固定的主体结构通过软传动及缓冲结构与自锁结构联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主体结构由底板13、外壳30、支撑架25、螺栓联接件23、26、末级杠杆27和初级杠杆构成,b、该初级杠杆由扇形挡片 21与中拨片22组成,c、软传动件及缓冲结构由微调螺栓联接件32、钢索1、钢索外套10、挡碗62、底板弯头85、螺钉联接件61、缓冲簧11及拉杆自锁片80上的弯头82组成,d、自锁结构由主轴37、拨叉38、套筒39、单向踏板67、螺 母43、螺栓69、扭簧71、底板68、螺钉联接件47、螺栓联接件72、圆挡片73、梅花单向轮74、凸阶圆挡片75、旋转杠杆76、压簧77、螺栓联接件78、79,拉杆自锁片80、自锁片81、小拉簧83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轻型摩托车节能离合装置,在传动箱盖7外侧固定的主体结构通过软传动及缓冲结构与自锁结构联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主体结构由底板13、外壳30、支撑架25、螺栓联接件23、26、末级杠杆27和初级杠杆构成,b、该初级杠杆由扇形挡片21与中拨片22组成,c、软传动件及缓冲结构由微调螺栓联接件32、钢索1、钢索外套10、挡碗62、底板弯头85、螺钉联接件61、缓冲簧11及拉杆自锁片80上的弯头82组成,d、自锁结构由主轴37、拨叉38、套筒39、单向踏板67、螺母43、螺栓69、扭簧71、底板68、螺钉联接件47、螺栓联接件72、圆挡片73、梅花单向轮74、凸阶圆挡片75、旋转杠杆76、压簧77、螺栓联接件78、79,拉杆自锁片80、自锁片81、小拉簧8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底板13上设有安装孔14、15、16、避让孔18、小弯片28、大弯片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初级杠杆上有环形开口槽33和豁口35,而末级杠杆27的A端为柱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景明戴胜难戴永幸全学民戴建新张彦琪潘宪法
申请(专利权)人:戴景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