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1079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该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其中第一联接件组包括可相对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的铰轴与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第二联接件组的上端经前后方向的铰轴与第六连接件铰接;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的铰轴与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铰接,第三联接件组前端经左右方向的铰轴与经负压吸力或磁力固定于车身上的车身固定装置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测量结果准确、效率高,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作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的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该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其中第一联接件组包括可相对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的铰轴与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第二联接件组的上端经前后方向的铰轴与第六连接件铰接;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的铰轴与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铰接,第三联接件组前端经左右方向的铰轴与经负压吸力或磁力固定于车身上的车身固定装置铰接。本技术结构、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测量结果准确、效率高,通用性好。本技术适用作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的支架。【专利说明】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轮受力测量领域,涉及车轮六分力测量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于道路上的安全行驶性能依赖于纵向运动(制动,牵引控制)、横向运动(转向控制)和垂直运动(道路起伏)是否正常。如果这些载荷及扭矩不正常地加载在车体上,会使其某些部件产生额外的载荷,可能使该部件乃至整车损坏。 六分力传感器(^-componentswheel force transducer, WFT)能够快速测量车轮在运动中所受的三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由此可得到整车在运动中受到的外部载荷,通过该外部载荷分解到整车各个零部件,从而得到相关部件的疲劳寿命。目前六分力传感器有线测量的方法,是将六分力传感器安装在车轮上,数据通过有线传输到相应的装置中,车辆运动过程中车轮始终在转动,但数据线不能转动,这就要求六分力有滑环装置,且该装置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位置,才能保证滑环始终处于同一位置。 现有技术中解决六分力滑环支架随方向盘转向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I)麦弗逊式悬架将六分力滑环支架固定在减震器上,车辆转弯时六分力滑环支架随减震器、车轮一起转向。 该方式因减震器安装在转向节上方,车轮也安装在转向节上,车辆转弯时转向拉杆带动转向节、减震器、车轮发生相同角度的转向,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麦弗逊式悬架;另夕卜,该方法同时只适用于车轮到轮眉间距大的车辆,滑环支架通过车轮上方固定在减震器上,滑环支架与车轮之间必须留出最少1mm的距离,车辆在路面上行驶过程中车轮上下运动,如果车轮与轮眉之间的间距过小,滑环有可能会与轮眉发生干涉,轮眉挤压滑环支架,支架会挤压滑环有可能造成六分力滑环及六分力本体损坏。如中国技术专利公报公开的一种轿车前轮六分力测量轮滑环反旋转支架,包括反转支架杆、球头关节轴承、长条形的刚性件。其反转支架杆的下端通过铰链和滑环连接;球头关节轴承的轴承孔由反转支架杆的上端穿过,并且允许反转支架杆滑动;长条形的刚性件连接在球头关节轴承的一侧,用于连接减振器刚性件有两个连接部,一个连接部用于连接减振器的弹簧盘上预装孔,另一个连接部与减振器和连接杆二者连接的位置连接;在球头关节轴承和刚性件之间有长度调节杆,长度调节杆的一端连接球头轴承,另一端连接长条形的刚性件的一端;长度调节杆与球头关节轴承外侧伸出的螺杆螺纹连接,球头关节轴承外侧伸出的螺杆上配有锁紧螺母。该产品专利的固定点就在在减震器上,但只适合用于轮胎与轮眉间距比较大的车辆上,如果车轮与轮眉间距较小时,车辆在恶劣工况下行驶时,当减震器、车轮转向情况下,车轮上方的结构会与轮眉、车轮发生干涉;另外,车辆在恶劣工况下支架杆有从球头关节轴承中脱出的可能;还有,当车轮与轮眉艰巨较小车轮发生极限转向时,穿过车轮上方的刚性件同样会与轮眉发生干涉,当车辆在恶劣工况下行驶(车轮上下跳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车轮发生转向时,车轮、刚性件、轮眉都会发生干涉。 另外,在测量麦弗逊式前悬架车轮六分力时,需要反复拆装六分力传感器、六分力滑环支架、安装六分力车轮总成,才能使六分力支架与车轮、轮眉、转向不发生干涉,劳动强度大且费时、费力。 (2)六分力滑环支架通过吸盘固定在车身上。 支架通过吸盘固定在车身上,车辆发生转弯时吸盘不会随车轮转向,导致滑环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从而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六分力滑环在测量之初需要确定一个位置,即此位置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不允许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测量数据就不准确);如果测量的是恶劣工况,即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上下跳动量比较大且转弯的话,导杆在上下跳动的同时也会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导致上下跳动不顺畅,存在导杆被折断的风险(前期试验过程中发生过此类问题),六分力滑环及本体也存在被破坏的风险。 在测量六分力时,需要将六分力滑环支架固定在不能转动的车身上,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总之,上述两种方法中的前轮滑环支架均不能通用,且存在测量数据不准确、传感器会被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它固定在车身上,通过举升机将六分力车轮总成安装好后,车辆在地面上静止时即可完成六分力滑环支架的安装,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省去了反复拆装六分力滑环支架、安装六分力车轮总成的工作;该六分力滑环固定装置可适用于任何悬架形式的车辆,实现通用性,且车身外部有无限空间,六分力滑环支架可自由转动,不存在干涉现象,降低六分力滑环支架损坏的风险;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它可跟随车轮跳动,车轮发生转向时亦可跟随车轮偏转,使滑环在测量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位置,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该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联接件组包括下端与所述滑环相联并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自身可相对所述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 所述第二联接件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铰轴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三铰轴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相铰接,第三联接件组沿向前的方向延伸; 第三联接件组的前端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相铰接,所述车身固定装置于与车身左侧或右侧经负压吸力或磁力而无损、可拆卸地固定于车身上。 作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五铰轴穿过的第五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五铰接孔处经所述第五铰轴与所述滑环铰接。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限定: 所述第一联接件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主体为7字形块状结构,该第一连接件沿上下方向设置,包括一体相接的竖向部分及水平部分,所述竖向部分的外侧平面贴于所述滑环的外侧平面并经螺纹件相固定联接,所述水平部分沿左右方向向远离所述滑环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L形块状,其位于下部的一端处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用于第五铰轴穿过的第五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经所述第五铰轴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于上部的一端处设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用于所述第一铰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六分力前轮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分力前轮滑环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铰接的第一联接件组、第二联接件组、第六连接件、第三联接件组及车身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联接件组包括下端与所述滑环相联并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自身可相对所述滑环水平旋转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联接件组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联接件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端经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铰轴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三铰轴与所述第三联接件组的后端相铰接,第三联接件组沿向前的方向延伸;第三联接件组的前端经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铰轴与所述车身固定装置相铰接,所述车身固定装置于与车身左侧或右侧经负压吸力或磁力而无损、可拆卸地固定于车身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彦石刘如意翟铜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