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160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其可以对车辆的悬架机构中的各轴承上的分力的分布等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前衬套(100)、感受体(150)、以及在下臂(6)上形成的孔部(61a)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前衬套(100)压入感受体(150)中,将压入了前衬套(100)的感受体(150)压入孔部(61a)中。在感受体(150)的内周面上,沿内周方向并列地设置多个内侧凸出部(130),其沿感受体的轴向形成,在感受体(150)的外周面上,沿内周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外侧凸出部(140),其沿感受体的轴向形成。并且,在感受体的外周面的内侧凸出部(130)和外侧凸出部(140)之间,沿感受体的轴向粘贴多列应变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其可以对车辆的悬架机构中的各轴承上的分力的分布等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前衬套(100)、感受体(150)、以及在下臂(6)上形成的孔部(61a)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前衬套(100)压入感受体(150)中,将压入了前衬套(100)的感受体(150)压入孔部(61a)中。在感受体(150)的内周面上,沿内周方向并列地设置多个内侧凸出部(130),其沿感受体的轴向形成,在感受体(150)的外周面上,沿内周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外侧凸出部(140),其沿感受体的轴向形成。并且,在感受体的外周面的内侧凸出部(130)和外侧凸出部(140)之间,沿感受体的轴向粘贴多列应变计。【专利说明】衬套分力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其用于对作用在衬套上的分力进行检测,该 衬套设置于车辆的构造部件的连结部处。
技术介绍
由于车辆的悬架会给车辆的乘车心情及操纵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因此通过测定悬 架的分力而对车辆的乘车心情及操纵的稳定性等进行评价。并且,基于车辆的乘车心情及 操纵的稳定性等的评价进行车辆的设计等。因此,通过正确地测定悬架各部分的动态的分 力变化,从而可以使车辆的乘车心情及操纵的稳定性等提高。 因此,特别提出用于对作用在悬架机构的各部上的偏向、纵摇、滚转等的分力变化 进行检测的各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载重测定传感器,其具有多个应变 计,贴合固定在车辆的悬架机构的缓冲器等棒状体上。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1-85514号公报 在这里,由于成为车辆的框架和臂部件的连结部的各轴是臂部件的可动基点,因 此在悬架机构的设计及调整中,必须高精度地进行框架和臂部件的连结部处的分力的检 测。 但是,在对悬架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测定时,如上述所示,即使在缓冲器及臂部件 等上安装传感器,也无法准确地测定悬架的各轴(各部件的可动连结部分)的动作。也就 是说,对于测定悬架的各轴的动作,由于以由安装在与测定轴连结的臂部及缓冲器等上的 传感器进行的测定结果为基础而进行计算,因此仅是预测值。特别地,由于在悬架的轴承上 使用弹性衬套的情况下,因衬套的安装部件的位置及材质等而作用在衬套上的力的分力会 不同,因此在上述的计算方法中,很难正确地测定作用在衬套上的力的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其可以对车辆的悬架机构 中的各轴上的分力分布高精度地进行检测。 第1专利技术涉及的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对作用在衬套上的分力进行检测,该衬套压 入设置在车辆的框架上的孔部内,其特征在于,具有:圆筒部,其为与孔部隔着规定的间隙 而插入该孔部内的圆筒部件,在其外周面上配置多个应变计;可弹性变形的多个外侧凸出 部,其在圆筒部的轴向上延伸,从圆筒部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凸出形成;以及可弹性变形的 多个内侧凸出部,其在圆筒部的轴向上延伸,从圆筒部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凸出形成。 第2专利技术涉及的衬套分力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专利技术涉及的衬套分力检测 装置中,外侧凸出部相对于相邻的其他外侧凸出部,在圆筒部的周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内 侧凸出部相对于相邻的其他内侧凸出部,在圆筒部的周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 第3专利技术涉及的衬套分力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专利技术或第2专利技术涉及的衬 套分力检测装置中,外侧凸出部和内侧凸出部在圆筒部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而配置。 toon]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插入使衬套压入的车辆孔部中的圆筒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 设置凸出部,在圆筒部上粘贴应变计。由此,可以利用凸出部抑制圆筒部的变形,并且即使 圆筒部产生变形,也可以避免其与衬套及孔部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可以正确地检测作用在 衬套上的分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示意主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悬架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衬套安装部的斜视图、前衬套的斜视图、感受体的斜视图、以及 后臂前端部的斜视图。 图4是图3(d)的A- A 7剖面图。 图5是图3(d)的B- B 7剖面图。 图6是将图5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剖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感受体的示意斜视图。 图8是表示6分力检测装置中的力检测系统的桥式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6分力检测装置中的力矩检测系统的桥式电路的结构的图。 标号的说明 1 车体 2 纵梁 3 顶梁 4支撑塔 5 横梁 6 下臂 7支撑板 10悬架装置 11 前轮 21连结部件 41减振器 42螺旋弹簧 51 托架 61前衬套安装部 61a 孔部 62后衬套安装部 63球窝接头 100前衬套 110 内筒 120橡胶部 121侧孔部 130内侧凸出部 140外侧凸出部 150感受体 151a?151d Fx检测系统的单轴应变计 152a?152d Fy检测系统的单轴应变计 153a?153d Fz检测系统的单轴应变计 154a?154d Mx检测系统的单轴应变计 155a?155d My检测系统的单轴应变计 156a?156d Mz检测系统的剪切型应变计 160前衬套分力检测装置 200后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衬套分力检测装置的车辆的车体1,具有纵梁2、顶 梁3、支撑塔4、横梁5及悬架装置10。 纵梁2是从作为车室前部分隔壁的未图示的踏脚隔板向车辆前方延伸的构造部 件,隔着车辆的发动机室左右地设置一对。左右的纵梁2的两个后端部之间由连结部件21 连结。 顶梁3是分别设置在左右纵梁2的上方的车外侧方向上的构造部件,其从车室前 部分隔壁朝向车辆前方,以沿着发动机罩的左右两端部的方式延伸。 支撑塔4,从纵梁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至顶梁3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之间而 设置,固定后述的减震器41的上端部。 横梁5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构造部件,其两端部分别由螺栓等紧固在左右 纵梁2的下表面上。另外,在横梁5的下部,用于连接后述的下臂6的托架51朝向下方凸 出形成。 悬架装置10具有减震器41、下臂6及支撑板7。 减震器41为在外周面上具有螺旋弹簧42的油压式缓冲装置,其上端部可旋转地 安装在支撑塔4上,下端部紧固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撑前轮11的未图示的前轮悬架部件的上 端部上。 下臂6为支撑前轮悬架部件的下端部的悬架臂,在车宽方向上左右设置一对。在 左右下臂6的车体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设置前衬套安装部61,在车体宽 度方向内侧端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设置后衬套安装部62,在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 球窝接头63。 如图3(a)所示,前衬套安装部61设置在下臂6的前端部上,其形成圆筒状的孔 部61a,其中心轴沿下臂6的上下方向的摆动中心轴延伸。并且,在孔部61a内压入前衬套 100,该前衬套100压入后述的感受体150中。 如图3(b)所示,前衬套100是形成为圆筒状的防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套分力检测装置,其对作用在衬套上的分力进行检测,该衬套压入于在车辆的框架上设置的孔部内,该衬套分力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圆筒部,其为与孔部隔着规定的间隙而插入该孔部内的圆筒部件,配置多个应变计;可弹性变形的多个外侧凸出部,其沿圆筒部的轴向延伸,从圆筒部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凸出形成;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多个内侧凸出部,其沿圆筒部的轴向延伸,从圆筒部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凸出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山浩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