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直升机及其桨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468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及其桨叶,所述直升机的桨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水平方向平直延伸;桨根部,所述桨根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桨尖部,所述桨尖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所述桨尖部从所述桨尖部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至所述桨尖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下延伸。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具有悬停气动效率高、减震降噪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及其桨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升机的桨叶和具有所述直升机的桨叶的直升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直升机,其桨叶多是基于平直或梯形构型,并在此基础上转动合适的负扭角。这种桨叶的悬停气动效率较低,且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升机的桨叶,该直升机的桨叶具有悬停气动效率高、减震降噪效果好等优点。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直升机的桨叶的直升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直升机的桨叶,所述直升机的桨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水平方向平直延伸;桨根部,所述桨根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桨尖部,所述桨尖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所述桨尖部从所述桨尖部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至所述桨尖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下延伸。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具有悬停气动效率高、减震降噪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5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尖部的长度为所述桨叶的长度的5%。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尖部向下线性延伸或以抛物轨迹向下弯曲延伸。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尖部的宽度从所述桨尖部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至所述桨尖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尖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桨尖部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宽度的比为0.75。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1/4弦线在弦向方向平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所述桨尖部和所述桨根部一体形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桨根部上设有安装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直升机,所述直升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直升机的桨叶。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具有悬停气动效率高、噪音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下反角度和下反位置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桨尖部的抛物下反和非抛物下反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后掠角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的根梢比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 附图标记:直升机的桨叶10、主体部100、桨根部200、安装孔210、桨尖部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包括主体部100、桨根部200和桨尖部300。 主体部100沿水平方向平直延伸(水平方向如图1-图3中的箭头A所示)。桨根部200连接在主体部100的一端,桨根部200与直升机的桨毂相连接。桨尖部300连接在主体部100的另一端。桨尖部300从桨尖部300的邻近主体部100的一端至桨尖部300的远离主体部100的一端向下延伸(上下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箭头B所示)。换言之,桨尖部300下垂以形成下反结构。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通过在平直的主体部100上连接下垂的桨尖部300,形成平直桨叶下反的气动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直升机悬停时的气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桨叶10的减震降噪效果。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具有悬停气动效率高、减震降噪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包括主体部100、桨根部200和桨尖部300。 如图2所示,桨尖部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5度。也就是说,桨尖部300的下反最大角度为15度。 如图3所示,桨尖部300的长度为桨叶10的长度的5%。 申请人:经过大量试验得出下反角度和下反位置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如图4所示),通过分析设置上述下反角度和下反位置,可以保证桨叶10的悬停气动效率和减震降噪效果。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桨尖部300可以设置成抛物线型和非抛物线型, 申请人:经过试验得出桨尖部的抛物下反和非抛物下反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如图5所示)。换言之,桨尖部300向下线性延伸。或桨尖部300以抛物轨迹向下弯曲延伸。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桨尖部300的宽度从桨尖部300的邻近主体部100的一端至桨尖部300的远离主体部100的一端逐渐减小。换言之,桨尖部300可以为大体梯形。 其中,桨尖部300的远离主体部100的一端的宽度与桨尖部300的邻近主体部100的一端的宽度的比为0.75。换言之,桨尖300的根梢比为0.75。通过试验得出根梢比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过分析,将桨尖300的根梢比设置成上述数值,可以进一步提高桨叶10的悬停气动效率。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桨尖部300和主体部100的1/4弦线在弦向方向平齐。也就是说,桨叶10采用无后掠结构。通过试验得出后掠角与悬停效率的线性示意图(如图6所示),通过分析,后掠对直升机悬停状态下的气动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效果,由此将桨叶10设置成无后掠结构,可以在不影响悬停气动的情况下简化桨叶10的生产工艺。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桨叶10的结构强度和气动效果,主体部100、桨尖部300和桨根部200 —体形成。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桨根部200上设有安装孔210,以方便桨叶10与直升机桨毂的安装。 下面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通过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直升机的桨叶10,具有悬停气动效率高、噪音小等优点。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升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升机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水平方向平直延伸;桨根部,所述桨根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桨尖部,所述桨尖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所述桨尖部从所述桨尖部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至所述桨尖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下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水平方向平直延伸; 桨根部,所述桨根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桨尖部,所述桨尖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所述桨尖部从所述桨尖部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至所述桨尖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尖部的长度为所述桨叶的长度的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尖部向下线性延伸或以抛物轨迹向下弯曲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的桨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文刘峰张玉文姜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