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361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用于为外部设备在电源上电过程中进行延时复位或在电源波动时防止外部设备反复复位,包括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实现既能使外部设备可靠稳定的复位,同时降低电路成本的目的,不采用现有技术中利用RC复位电路或者通过延时芯片实现的可延时复位电路,而是采用两个三极管配合偏置电阻的设计方式,通过三极管延时导通原理实现对于复位电路的延时操作,提高了复位电路的稳定可靠性,降低了延时电路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涉及一种复位电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
技术介绍
在进行电路系统设计时,每个系统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复位整个系统的控制单元,在系统上电或者死机时对系统中CPU及其它各具备复位功能单元电路进行复位控制。复位控制电路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性。现有技术中RC复位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RC电路和复位电源RESET,该RC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上述三个元件并联后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分别接电容和复位输入端RESET,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但是现有的RC复位电路,其电源上电初期输出不稳定,在上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源不稳定,需要对外部设备复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电源稳定以后才能放开复位,外部设备开始正常工作。而且在电源上电初期,需要复位的系统的外围电路状态也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很容易引起工作混乱,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改善这一缺点,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带有延时复位功能的电路设计,但是现有的带有延时功能的复位电路多采用带有延时功能的芯片来实现延时功能(如带有看门狗芯片的复位电路),由于带有延时功能的芯片的价格高,造成了整个复位电路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按键复用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设计简单,既能实现延时复位,保证产品的稳定工作,又能做到成本尽量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用于为外部设备在电源上电过程中进行延时复位或在电源波动时防止外部设备反复复位,包括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分别连接电源,延时电路包括三极管I和三极管II,三极管I的基极通过电阻II与三极管II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I和三极管II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I的集电极连接复位电路。 优选的,上述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所述延时电路还包括电阻II1、电阻IV、电阻V和电阻VI ;所述电阻IV、电阻V和电阻VI的一端呈星形连接,电阻VI的另一端接地,电阻V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阻I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II的基极;所述三极管II的集电极通过电阻III连接电源。 优选的,上述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为RC复位电路,包括电阻I和电容I ;所述电阻I和电容I串联,其连接端输出复位信号,电阻I的上端连接电源,电容I的下端接地。 优选的,上述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所述电阻I并联有电容II。 优选的,上述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所述电阻I并联有二极管I,二极管I的负极连接电源,二极管I的正极连接所述延时电路中三极管I的集电极。 优选的,上述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所述电阻VI并联有电容III。 优选的,上述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所述电阻及电容的选值要求为使得三极管I和三极管II在工作过程中处于饱和导通状态。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既能使外部设备可靠稳定的复位,同时降低电路成本的目的,不采用现有技术中利用RC复位电路或者通过延时芯片实现的可延时复位电路,而是采用两个三极管配合偏置电阻的设计方式,通过三极管延时导通原理实现对于复位电路的延时操作,三极管结构简单,工作过程稳定可靠,不易损坏,工作寿命长,提高了整个复位电路的稳定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设计采用的元器件均为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价格便宜的元器件,其采购价格可以控制的非常低,降低了延时电路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RC复位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既能使外部设备可靠稳定的复位,同时降低电路成本的目的,不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RC复位电路或者可延时的看门狗芯片复位电路,而是采用两个三极管配合偏置电阻的设计方式,通过三极管延时导通原理实现对于复位电路的延时操作,提高了复位电路的稳定可靠性,降低了延时电路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设计包括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两个部分,如图2所示,电阻I R1、电容I Cl、电容II C2、二极管I Dl实现复位电路,电阻II R2、电阻IIIR3、电阻IVR4、电阻V R5、电阻VIR6、三极管I Q1、三极管II Q2和电容III C3实现延时电路。 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分别连接电源VCC,三极管I Ql的基极通过电阻II R2与三极管II 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I Ql和三极管II 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I Ql的集电极连接复位电路。 电阻IV R4、电阻V R5和电阻VIR6的一端呈星形连接,电阻VI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V 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阻IV 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II 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II 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III R3连接电源VCC。 复位电路为低电平有效的RC串联复位电路,包括电阻I Rl和电容I Cl ;所述电阻I Rl和电容I Cl串联,其连接端输出复位信号RESET,电阻I Rl的上端连接电源VCC,电容I Cl的下端接地。电阻I Rl并联有电容II C2和二极管I D1,二极管I Dl的负极连接电源VCC,二极管I Dl的正极连接三极管I Ql的集电极,电阻VI R6并联有电容III C3。 上述电路设计是通过三极管I Ql和三极管II Q2的延时导通功能,使得整个延时电路实现对复位电路的延时控制。在现有技术中,三极管的主要作用为放大信号,而在此电路设计中不需要将电信号放大,其各个电容和电阻的选值要求为使得三极管I Ql和三极管II Q2在工作过程中处于饱和导通状态,不会放大信号输出即可。二极管I Dl的作用是使得电容II C2反向快速放电,电容III C3的作用为滤除电源VCC中的尖脉冲,保证电源VCC的稳定。 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设计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上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源不稳定,需要对外部设备复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电源稳定以后才能放开复位,外部设备开始正常工作。 当上电的瞬间,VCC电压缓慢上升,R5下端电压也缓慢上升,当该点电压低于于 0.7v之前,Q2关闭Ql导通,Ql将RESET点拉低,使外部设备复位。VCC继续上升,当R5下端电压高于0.7V之后,Q2导通,Ql关闭,则此时VCC通过Rl对Cl充电,形成RC复位电路,此时RESET点电压缓慢上升,直至电压到达外部设备复位阈值以后外部设备开始正常工作,R2R3R4R5R6Q1Q2C3实现延时电路使VCC上电一瞬间延时复位。 另一种情况,当外部设备正常工作时,电源电压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短暂电压降低,如果时间非常短,而且有滤波电容的存在,这种非常短暂的电压降低不会对产品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没有延时电路则会造成,每当电压降低,外部设备就会复位一次,如果反复出现电压降低的情况,则会出现外部设备反复复位,造成产品不稳定。如果电源电压确实降落较长时间,此时对外部设备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时,则复位电路将会复位外部设备,避免外部设备误动作,影响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包括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分别连接电源,其特征在于:延时电路包括三极管Ⅰ和三极管Ⅱ,三极管Ⅰ的基极通过电阻Ⅱ与三极管Ⅱ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Ⅰ和三极管Ⅱ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Ⅰ的集电极连接复位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包括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复位电路和延时电路分别连接电源,其特征在于:延时电路包括三极管I和三极管II,三极管I的基极通过电阻II与三极管II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I和三极管II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I的集电极连接复位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延时的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还包括电阻II1、电阻IV、电阻V和电阻VI ;所述电阻IV、电阻V和电阻VI的一端呈星形连接,电阻VI的另一端接地,电阻V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阻I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II的基极;所述三极管II的集电极通过电阻III连接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