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文辉专利>正文

转向系统及折叠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9255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车,包括前底盘、后底盘、连接折叠组件及转向系统,所述前底盘与所述后底盘相互铰接,所述前底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向系统通过所述连接折叠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前底盘,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前底盘与所述后底盘层叠设置,且所述转向系统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前底盘的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车在折叠状态下具有良好的体积缩减效果,利于使用者的搬动及容纳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所述折叠车的转向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及折叠车
本技术属于个人电动交通工具领域,涉及一种折叠车。
技术介绍
电动代步车是一种短途交通工具,为人们近距离出行带来了方便与快捷;当人们去往距离较远的目的地,并且仍需使用电动代步车时,通常携带电动代步车搭乘其它交通工具。人们期望电动代步车体积小巧、外形规整、方便收纳及携带,并且适合与其他交通工具接驳。 现有电动代步车通常可通过折叠以缩减体积,从而便于收纳及携带。如申请号为200710127871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其通过将代步车的座椅及把手进行折叠,从而达到缩减体积的效果。但是此类的设计对电动代步车整体而言仍无法达到良好的体积缩减效果,当使用者携带其搭乘其它交通工具时,由于其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外形不规整、收纳与携带都不方便;当使用者携带其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尤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折叠车,可通过折叠以提供良好的体积缩减效果。 一种转向系统,用于折叠车,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车轮、车轮悬架,转向操作组件、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 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通过所述转向离合组件相互固定连接, 在折叠状态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包括基座、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连接销、第一抵推件、第二连接销、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有第一轴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有第二轴筒,所述基座设有转向轴孔,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轴筒插入所述基座的转向轴孔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轴筒外侧,所述第一轴筒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轴筒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基座开设有基座连接孔; 在折叠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销在第一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销在第二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于所述基座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将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与所述基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互转动连接;从而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基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连接; 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连接销在第二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设置于所述基座连接孔中,所述第一连接销在第一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将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对于所述基座相对转动连接,从而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互固定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基座同步转动。 一种折叠车,包括前底盘、后底盘、连接折叠组件及转向系统,所述前底盘与所述后底盘相互铰接,所述前底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向系统通过所述连接折叠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前底盘,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前底盘与所述后底盘层叠设置,且所述转向系统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前底盘的容置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车轮、车轮悬架、转向操作组件、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与车轮悬架连接,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或通过所述转向离合组件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操作组件包括转向连接件及操作件,所述转向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元件,所述操作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元件、所述车轮悬架,所述车轮、所述转向基座连接折叠组件及转向离合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底盘的容置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包括基座、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连接销、第一抵推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有第一轴轴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有第二轴轴筒,所述基座设有转向轴孔,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轴筒插入所述基座的转向轴孔,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轴筒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轴筒外侧,所述第一轴筒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轴筒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基座设有基座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一抵推件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销,当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相对转动至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销在第一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从而将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车还设有第二连接销及抵持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销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基座连接孔中,所述抵持组件抵持或脱离所述第二连接销,且当所述抵持组件脱离所述第二连接销,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同轴时,所述第一连接销抵持于所述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销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基座连接孔中,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相互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基座同步转动;当所述抵持组件抵持于所述第二连接销,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同轴时,所述第二连接销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销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基座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互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抵持组件包括压条、抵持件及压板,所述压条的一端接触所述抵持件,所述压条的另一端接触所述第二连接销 展开状态下,所述压板封盖所述前底盘的容置槽,且所述压板同时压持于所述压条,从而使压条脱离所述第二连接销; 折叠状态下,所述压板脱离前底盘,所述抵持件施加抵持作用力于所述压条,从而使压条抵持第二连接销。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车还设有连接折叠组件,所述基座通过所述连接折叠组件连接于所述前底盘,所述连接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末端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底盘,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底盘。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车还对应所述连接折叠组件设有锁固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有凹口,所述后底盘设有抵持凸起,所述锁固组件包括锁固板、锁固销及锁固复位件,锁固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前底盘,所述锁固销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固板, 当所述折叠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后底盘的抵持凸起抵持于所述锁固板,所述锁固销卡持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凹口中并将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前底盘固定, 当所述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后底盘的抵持凸起远离所述锁固板,所述锁固复位件拉动所述锁固板,并使所述锁固销脱离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凹口。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的操作件包括操作面板及操作把手,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方所述操作把手设置于所述操作面板两侧,所述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系统,用于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车轮、车轮悬架,转向操作组件、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通过所述转向离合组件相互固定连接,在折叠状态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用于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车轮、车轮悬架,转向操作组件、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 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通过所述转向离合组件相互固定连接, 在折叠状态时,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包括基座、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连接销、第一抵推件、第二连接销、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有第一轴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有第二轴筒,所述基座设有转向轴孔,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轴筒插入所述基座的转向轴孔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轴筒外侧,所述第一轴筒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轴筒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基座开设有基座连接孔; 在折叠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销在第一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销在第二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于所述基座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将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与所述基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互转动连接;从而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基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连接; 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连接销在第二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设置于所述基座连接孔中,所述第一连接销在第一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将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相对于所述基座相对转动连接,从而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互固定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基座同步转动。3.—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盘、后底盘、连接折叠组件及转向系统,所述前底盘与所述后底盘相互铰接,所述前底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向系统通过所述连接折叠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前底盘,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前底盘与所述后底盘层叠设置,且所述转向系统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前底盘的容置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车轮、车轮悬架、转向操作组件、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与车轮悬架连接,所述车轮悬架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所述车轮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相对转动或通过所述转向离合组件相互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包括转向连接件及操作件,所述转向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元件,所述操作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元件、所述车轮悬架,所述车轮及转向离合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底盘的容置槽中。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离合组件包括基座、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连接销、第一抵推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操作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轮悬架,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有第一轴轴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有第二轴轴筒,所述基座设有转向轴孔,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轴筒插入所述基座的转向轴孔,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第二轴筒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轴筒外侧,所述第一轴筒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轴筒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基座设有基座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一抵推件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销,当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相对转动至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销在第一抵推件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宋文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