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俊瑞专利>正文

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9119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将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再进行灭菌接种,培养至成熟备用,选择食用菌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置于腐质土层的坑中填埋,用脚踩实,使菌种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根据种植时间观察食用菌菇穴顶起土堆的大小,决定是否继续覆土,而后采收大个的块状食用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结合地下具有保湿、遮阳、透氧、肥沃和防污染等特殊生长条件,使食用菌在其自然生长过程中让菌盖、菌柄和菌褶凝结为一体形成块状“土豆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块茎食用菌“野生土豆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蘑菇一般生长在菌丝营养体的外表,菇体是由菌盖、菌柄和菌褶构成的伞状或杯伞状形态,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室内栽培的食用菌蘑菇吃起来口感比较松弛,品味较差,且食用菌蘑菇在生长的培育的过程中,容易菌褶放孢,菌柄老化,菌体分化、老化、破碎、腐烂变质,且菇体易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旨在克服现有食用菌栽培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改善食用菌蘑菇的口感、品味。本专利技术巧妙利用林地腐质层“挤压闭合”、“疏松透氧”、“空气新鲜”和“菌植共生”等四个主要因子的综合作用,有效结合地下具有保湿、遮阳、透氧、肥沃和防污染等特殊生长条件,使食用菌蘑菇在其自然生长过程中让菌盖、菌柄和菌褶凝结为一体形成块状。其菇体形状、生长空间和采收方式与土豆基本一样,以下简称“土豆菇”。因“土豆菇”是其子实体完全在地下隐形生长的一种块状食用菌蘑菇,在其隐形发育过程中菌盖不开伞,菌褶不放孢,菌柄不老化,菇体不易分化、老化、破碎、腐烂和变质,且菇体大、成形奇、肉厚实、质鲜嫩、色洁白、营养高、味道美和无污染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2)灭菌接种:将常规的食用菌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5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8-12小时后,冷却至25-35℃,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塑料筒料可以选用17×36×0.0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选用其他规格或材质的筒料;(3)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500-3000米的林地/牧草地/耕地,在春、夏、秋、冬季之间,选择食用菌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4)覆土栽培:在林地/牧草地/耕地的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2-7厘米,用脚踩实,使菌种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5)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食用菌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6)采收蘑菇:食用菌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食用菌,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食用菌出尽为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食用菌可以是杏鲍菇、鸡腿菇、猴头菇等组织致密、结实的菌类。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杏鲍菇为例进行栽培,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2)灭菌接种:将常规的杏鲍菇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1.4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9-11小时后,冷却至28-32℃,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3)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800-2700米的林地,森林郁闭度在0.3-0.6之间,在春、夏、秋季之间,选择杏鲍菇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4)覆土栽培:在林地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挖出的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3-5厘米,用脚踩实,使杏鲍菇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5)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杏鲍菇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6)采收蘑菇:食用菌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杏鲍菇,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杏鲍菇出尽为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杏鲍菇为例进行栽培,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2)灭菌接种:将常规的杏鲍菇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1.4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8-11小时后,冷却至29-33℃,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3)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500-3000米的牧草地,在春、夏、秋季之间,选择杏鲍菇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4)覆土栽培:在林地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挖出的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2-6厘米,用脚踩实,使杏鲍菇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5)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杏鲍菇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6)采收蘑菇:杏鲍菇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食用菌,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杏鲍菇出尽为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杏鲍菇为例进行栽培,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2)灭菌接种:将常规的杏鲍菇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1.4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9-12小时后,冷却至29-31℃,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3)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700-1900米的耕地,在春、秋、冬季之间,选择杏鲍菇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当然,最好耕地周围有树木围绕,在北方的早春(每年耕地解冻后到播种前)和晚秋(秋收后到封冻前)之间,或南方的冬季,选择食用菌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4)覆土栽培:在林地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准备好的树叶杂草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4-7厘米,用脚踩实,使杏鲍菇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5)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杏鲍菇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6)采收蘑菇:杏鲍菇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食用菌,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杏鲍菇出尽为止。采用上述栽培方法改变了菇体形状,拓展了块茎食用菌的栽培领域,开创了新的培育方式,增进了食用菌的自然品质,得到了“野生土豆菇”。“野生土豆菇”为蘑菇的培育开辟了新的“地下世界”,在林地里发现了“植被黄金”,给人类带来了“块茎食品”。填补了在“地下世界”隐形培育“块茎蘑菇”的空白。本专利技术利用腐质土层“挤压闭合”、“疏松透氧”、“空气新鲜”和“植菌共生”四个主要因子的相互作用,蘑菇在隐形生长过程中使其菌盖、菌柄和菌褶凝结为一体形成块状。其中四个因子的作用如下:(1)土层挤压-“土豆菇”在土壤中生长时受土层重力挤压向上生长缓慢,菌柄横向同时生长,菌盖顶端生长优势受到抑制形成了块状,担当“土豆菇”的“模具”的角色;(2)疏松透氧-林地腐质层较厚,土质疏松,腐质土层具有透气性,有利于O2进入和CO2的排放,使蘑菇虽处隐形状态但能够正常生长,担当“土豆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灭菌接种:将常规的食用菌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5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8‑12小时后,冷却至25‑35℃,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500‑3000米的林地/牧草地/耕地,在春、夏、秋、冬季之间,选择食用菌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覆土栽培:在林地/牧草地/耕地的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2‑7厘米,用脚踩实,使菌种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食用菌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采收蘑菇:食用菌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食用菌,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食用菌出尽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块茎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灭菌接种:将常规的杏鲍菇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5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8-12小时后,冷却至25-35℃,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500-3000米的林地/牧草地/耕地,在春、夏、秋、冬季之间,选择食用菌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覆土栽培:在林地/牧草地/耕地的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2-7厘米,用脚踩实,使菌种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食用菌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采收蘑菇:食用菌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食用菌,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食用菌出尽为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块茎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种培养,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作为栽培种;(2)灭菌接种:将常规的杏鲍菇培养基配料装入塑料筒料并两头扎口,保证每袋装1.1-1.4公斤配料,在100℃条件下常压灭菌9-11小时后,冷却至28-32℃,趁热接种,而后培养至成熟备用;(3)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在1800-2700米的林地,森林郁闭度在0.3-0.6之间,在春、夏、秋季之间,选择食用菌柄粗盖小肉厚的低温性品种;(4)覆土栽培:在林地植被内挖与培养基大小相匹配的坑,将塑料筒料脱去,置于坑内用挖出的腐质土埋没,土层厚度为3-5厘米,用脚踩实,使菌种在植被内自然吸收养分;(5)出菇观察:根据种植时间观察食用菌菇穴将土层顶起土堆大小状况,当顶起的土堆大时,继续覆土,并将菇穴周围用手轻轻压实,当顶起的土堆小时,无需继续覆土;(6)采收蘑菇:食用菌开始出菇后,采收个大的食用菌,并将小菇蕾继续覆土,待小菇蕾长大后采收,重复覆土、采收直至食用菌出尽为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块茎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菌种:将野生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母种,通过麦粒菌种扩繁培养得到原种,将原种经常规灭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瑞赵植李程才王钰天刘怡雄刘怡群殷志华王廷刘晋生李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赵俊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