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777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1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和位于靠背背部的支柱,靠背的下端铰接在支柱上,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和支柱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其中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另一端通过一滑套可沿着支柱滑动,连杆和滑套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以限制连杆滑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以限位凸起和限位配合的方式来控制连杆的滑动和固定,操作时也很方便,按动手动按钮可以轻松滑动滑套带动连杆,而且滑动连杆方式调节靠背角度从理论上可以实现无级调节,用户可以找到最满意的靠背角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童车配件,具体是指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使得儿童在乘坐童车舒适度,现有的童车靠背大多都是可以调节倾斜角度的。其中较为传统的设计如申请号为201420017770.2名称为童车靠背的中国专利所公开是齿轮配合的方式进行调整的,通过旋转齿轮来带动靠背转动以调整靠背的倾斜角度,但是这种调节机构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在设计比较复杂,同时转动时齿轮啮合需要比较大的力气还会发出一定的噪声。所以,有申请号201220037545.6名称为一种靠背可调节童车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另外一种角度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在限位机构上做了改进,但是仅仅适用于四轮童车,同时同样为了保证强度,其结构仍然脱离不了齿轮配合,也还是较为复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在保证牢固度的同时,还兼具结构上的简化和使用上的便利,实现童车靠背的角度调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和位于靠背背部的支柱,靠背的下端铰接在支柱上,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和支柱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其中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另一端通过一滑套可沿着支柱滑动,连杆和滑套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以限制连杆滑动。当滑套沿着支柱滑动时,连杆和支柱之间的交叉角度随之改变,进而带动靠背跟着连杆绕其自身的下端转动从而改变了靠背的倾斜角度,当角度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有限位机构限制连杆滑动进而限制靠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套套接于所述的支柱,其朝向所述连杆的一面设置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杆伸入所述的连接部内并与连接部铰接,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限位孔,相适配的,所述的连杆上设置可手动控制脱离限位孔的限位凸起。当限位凸起从限位孔中脱离时,连杆可以继续沿着支柱滑动,进而继续调整靠背的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一端端部为中空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端均由盖片铺盖,圆柱体内部设置一弹性装置抵住盖片,盖片上设置所述的限位凸起和手动按钮,所述的连接部由两个固设在所述滑套上的对称的连接片组成,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和手动按钮对应的限位孔和按钮孔,按下手动按钮,限位凸起从限位孔中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动按钮位于盖片的中心,所述的限位凸起至少一个并同心圆均布于所述的盖片上。手动按钮本身位于盖片中心所以并不影响连杆和支柱之间的配合关系,限位凸起可以越多则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限位之后保证限位孔与限位凸起之间的配合关系足够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凸起均靠近盖片的外周壁。越靠近外周壁则可以更加合理的设置限位凸起的数量和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孔有至少四个。限位孔越多则可以更加精确的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装置为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体内壁上设有导向凸条,所述的盖片上设有导向凹槽,盖片沿着导向凸条滑动。导向凸条和导向凹槽配合可以使得盖片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转动方便人工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杆和靠背铰接处下方设有从靠背上凸起的限制连杆向下转动的凸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优点:以连杆滑动带动靠背转动的模式来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实际上是以靠背、连杆和支柱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作为最稳定的平面几何结构,只有在一边出现滑动的情况下,才会影响三个内角之值,因此采用本技术,在结构具备了较好的牢固度,同时只要控制连杆滑动即可,采用的限位机构可以比较简单,在本技术中以限位凸起和限位配合的方式来控制连杆的滑动和固定,操作时也很方便,按动手动按钮可以轻松滑动滑套带动连杆,而且滑动连杆方式调节靠背角度从理论上可以实现无级调节,用户可以找到最满意的靠背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连杆和滑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靠背和连杆连接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分解图,为了进一步显示本实施例结构,还要参见图2,由于童车的其他部件和本技术方案关系不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都未画出,同时本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方位是以童车实际使用中的情况而言,本实施例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I和位于靠背背部的支柱2,支柱2作为童车支架的一部分,一般的三轮童车都是具备的,当然也适用于四轮童车,所述靠背I的下端铰接在支柱2上,在本实施例中,现在支柱上设置了可转动的接插座5,靠背I接插在接插座5上便于拆装。在所述的靠背I上端部和支柱2之间通过一连杆3连接,其中连杆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靠背I上端部,另一端通过一滑套4可沿着支柱2滑动,连杆3和滑套4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以限制连杆3滑动。通过图1或者图3,可以看到靠背1、支柱2和连杆3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结构,进一步参见图4和图5,当滑套4沿着支柱2滑动时,连杆3和支柱2之间的交叉角度随之改变,三角形各个内角自然也要发生改变,意味着靠背I跟着连杆绕其自身的下端转动从而改变了靠背I的倾斜角度,当角度调整到合适位置时由限位机构限制连杆滑动进而限制靠背I转动。 下面通过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机构进行详细描述,限位机构位于连杆3和滑套4之间,所述的滑套4套接于所述的支柱2,其朝向所述连杆3的一面设置凸出的连接部41,该连接部实际上也是限位机构的所在位置,所述的连杆3伸入所述的连接部41内并与连接部41铰接,所述的连接部41上设置限位孔42,相适配的,所述的连杆3上设置可手动控制脱离限位孔42的限位凸起31,由限位孔42和限位凸起31就构成了所述的限位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杆3的一端端部为中空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端均由盖片32铺盖,圆柱体内部设置一弹性装置抵住盖片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装置优选为弹簧34,盖片32上设置所述的限位凸起31和手动按钮33,所述的连接部41由两个固设在所述滑套上的对称的连接片组成,如上文所述,连杆3伸入两个连接片之间并有两个连接片所夹持,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31和手动按钮33对应的限位孔42和按钮孔43,按下手动按钮33,限位凸起31从限位孔42中脱离。 作为优化,所述的手动按钮33位于盖片32的中心,所述的限位凸起至少一个并同心圆均布于所述的盖片上。为了方便使用,手动按钮33要高于限位凸起31,按下手动按钮33,限位凸起31从限位孔42中脱离,但是手动按钮33并没有从按钮孔43中脱离,而且手动按钮33也是圆形设计,位于盖片32的中心实际上作为了连杆3转轴,可以简化结构,也不会影响连杆3转动。 所述的限位凸起31均靠近盖片32的外周壁。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孔有至少四个。限位凸起31和限位孔42的分布决定了对连杆3的限位准确度,因为在滑动过程中,连杆3会发生转动,等到用户已经找到合适的角度停止滑动松开手动按钮时,限位凸起31和限位孔42不一定就是能够准确对牢的,如果没有对牢就需要再小滑动一下,这样,就需要对限位凸起31往盖片32的外周壁靠近才有足够的位置以分布足够多的限位凸起31,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和位于靠背背部的支柱,靠背的下端铰接在支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和支柱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其中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另一端通过一滑套可沿着支柱滑动,连杆和滑套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以限制连杆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和位于靠背背部的支柱,靠背的下端铰接在支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和支柱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其中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靠背上端部,另一端通过一滑套可沿着支柱滑动,连杆和滑套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以限制连杆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套接于所述的支柱,其朝向所述连杆的一面设置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杆伸入所述的连接部内并与连接部铰接,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限位孔,相适配的,所述的连杆上设置可手动控制脱离限位孔的限位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端部为中空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端均由盖片铺盖,圆柱体内部设置一弹性装置抵住盖片,盖片上设置所述的限位凸起和手动按钮,所述的连接部由两个固设在所述滑套上的对称的连接片组成,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华吴新良吴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小虎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