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7528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及制备方法,该方法明将猕猴桃除去果皮果籽后的果实部分进行微囊化和超微粉碎,并将微囊化和超微粉碎融合于一个制备过程,在同一加工过程中即可实现浆果的微囊化、微细化、粉末化(果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色泽均匀稳定,基本保持原果风味,营养成分损失少,耐贮藏,便于运输,使用方便,分散性好,易消化吸收,可广泛用作各类食品配料、功能食品配料和特殊营养膳食等各个方面,特别适合制作老年食品、儿童食品、美容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烘焙食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囊原料,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猕猴桃果实汁多,肉质软,风味独特,营养成分丰富,但不耐贮存,不利于运输,在 加工过程易受到光、热、氧、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损失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因此,如何有 效保存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并提高其耐贮性,一直是猕猴桃加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 题。 饶福祥、孙荣俊、高友生等(新型果蔬微粉片的生产技术,食品与机械[j],第22卷 第5期:80, 2006年9月)介绍了一种果蔬微粉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是新鲜果蔬一预 处理一打浆(护色)一湿法微粉,在湿法微粉环节中,选用高剪切剪切机进行超微粉碎至 80目(孔径175ym)左右。该技术的缺陷:该制备方法中没有微囊化技术,制备的微粉的 粒径也达不到超微粉对粒径的要求,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容易损失猕猴桃的营养成分。 申请号为20091030577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猕猴桃汁奶粉及其制备方法。该 方法采用微包埋技术将浓缩猕猴桃汁用食用变性淀粉进行微包埋,食用变性淀粉形成外囊 包裹猕猴桃浓缩汁,形成囊化结构的小颗粒。该专利申请的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1)猕 猴桃果肉压榨成汁,真空浓缩获得猕猴桃浓缩果汁;(2)通过流化装置,用变性淀粉对猕猴 桃浓缩果汁进行包埋,获得包埋型猕猴桃粉,包埋型猕猴桃颗粒中变性淀粉与猕猴桃浓缩 果汁的重量比例为15-25:1,所述的包埋型猕猴桃粉颗粒的直径为0. 15?0. 7mm(150? 700ym)。该技术的缺陷:(1)用于微胶囊的芯材仅为果汁,果肉部分未能得到微囊化,致使 原料的利用率低下;(2)对果汁进行微囊化前需经过浓缩,容易造成敏感性营养成分(如维 生素C等)和一些低挥发性的风味物质(如一些香气成分等)的损失。(3)其所包埋后的猕 猴桃粉颗粒的直径为〇. 15?0. 7mm(150?700iim),达不到超微粉(粒径一般小于100iim) 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猕猴桃微囊化超 微粉,采用猕猴桃鲜果与环糊精和乳化剂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得到,其具有色泽均匀稳定, 基本保持原果风味,营养成分损失少,耐贮藏,便于运输,使用方便,分散性好,易消化吸收 的优点,可广泛用作各类食品配料、功能食品配料和特殊营养膳食等各个方面,特别适合制 作老年食品、儿童食品、美容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烘焙食品等。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猕猴桃40%?55%,环糊精45? 60%,乳化剂0? 8?3. 5%。 所述乳化剂为单甘油脂肪酸酯和蔗糖脂肪酸酯或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环糊精为环糊精。 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的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 1)取洗净的猕猴桃,榨汁离心分离,去皮去籽,得到猕猴桃粗果浆; 2)步骤1)所得的粗果浆压力为20?40MP条件下均浆处理,得到体态均匀一致的 细果浆; 3)步骤2)所得细果浆中加入环糊精,研磨3?6次,得到研磨液; 4)步骤3)所得研磨液中加入乳化剂均质,均质1?3次,得到均质液: 5)步骤3)所得均质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 步骤3)所述的环糊精加入的重量为细果浆重量的6%?20%。 步骤4)所述的乳化剂的加入的重量为研磨液重量的0. 1%?1. 5%。 步骤5)所述的喷雾干燥,其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10?160°C,出风温度50°C? 90°C,进料固形物含量10%?30%,进料速度3?8rpm,喷雾转盘转速16000?23000rpm。 本专利技术广品说明: 1、产品的组成 猕猴桃40 %?55 %,环糊精45?60 %,乳化剂0? 8?3. 5 %。 2、产品性能 感官(性状):微绿色至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具猕猴桃清香和滋味。 粒度:5Um?80Um。 水分(%):彡 5%。 溶解性:易溶。 维生素C含量(mg/100g) : 200 ?500 经微胶囊加工技术生产的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呈超微粉状,色泽均匀稳定,基本 保持原果风味,营养成分损失少,耐贮藏,便于运输,使用方便,分散性好,易消化吸收,可广 泛用作各类食品配料、功能食品配料和特殊营养膳食等各个方面,特别适合制作老年食品、 儿童食品、美容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烘焙食品等。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 1、机械破碎离心脱皮。这可避免热烫脱皮造成非耐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化学脱皮 带来的外来化学物残留的问题。 2、环糊精(3-CD)作为壁(囊)材。环糊精是由D-葡萄糖以a-l,4-糖苷 键连接形成的环状低聚糖。其分子呈中间是空穴的环状圆筒或圆锥形结构。大小和形状适 合的物质可嵌入孔穴中而形成包接络合物,即形成分子包埋。3 -环糊精是环糊精中的一 种,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最广。环糊精可以直接包埋猕猴桃中维生素C、维生素E、色素、 香气成分和风味成分等,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止其受紫外线、氧气等外界因素破坏而变 质,也可减少囊心因挥发、气化带来的损失,并可使香料释放速度减慢,起到控制释放的作 用。与其它壁材相比,用环糊精制得的微胶囊货架期更长。 3、胶体研磨、常温囊合。整个囊合过程在常温下通过胶体研磨的形式进行包接囊 合,具有溶液中搅拌混合包埋和机械研磨包埋的双重作用,既实现包埋效果又可避免热损 失。 4、通过乳化均质处理,不但使得喷雾液均匀一致,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也均匀一致, 还可增强产品的溶解性、稳定性等性能。在均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进行囊合和超微粉 碎。 5、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由于雾滴群的表面积很大,所以物料所需的干燥时间很短, 只有数秒至数十秒,在高温气流中,雾滴表面温度不会超过干燥介质的温度,加上干燥时间 短,终产品的温度不高,能将果浆溶液干燥成粉末,且能保持被干燥物料原有的色、香、味以 及生物活性物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将猕猴桃除去果皮、果籽后的果实部分进行微囊化和超微粉碎,并将微囊 化和超微粉碎融合于一个制备过程,在同一加工过程中即可实现浆果的微囊化、微细化、粉 末化(果汁),有效的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和褐变,基本保持原果的风味,得到经过微囊化的 猕猴桃超微粉。环糊精在作为壁材的同时,又起到抗黏剂的作用,可克服果浆中因糖分 等物质造成的黏度而不利于干燥的缺点,为后续的干燥等加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节 能省时,大大增加产品的耐贮性,具有使用方便和用途广泛的优点。 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做以下实验分析: 1.营养成分损失情况的实验数据与分析: 猕猴桃微胶囊与原果相比,其VC保存率达83%,有效地减少其损失。且产品为固 体粉末状,更利于贮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其特征在于:该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猕猴桃40%~55%,环糊精45~60%,乳化剂0.8~3.5%。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其特征在于:该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中各组分的重量百 分比为:猕猴桃40 %?55 %,环糊精45?60 %,乳化剂0. 8?3. 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单甘油脂 肪酸酯和蔗糖脂肪酸酯或其中的任意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为3 _环糊 精。4. 一种猕猴桃微囊化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1) 取洗净的猕猴桃,榨汁离心分离,去皮去籽,得到猕猴桃粗果浆; 2) 步骤1)所得的粗果浆压力为20?40MP条件下均浆处理,得到体态均匀一致的细果 浆; 3) 步骤2)所得细果浆中加入P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令国祝义伟肖琳冯璨龙勇蒋文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