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工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7394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工装。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工装,所述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由于该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并且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可通过所述测试工装将电池盖板的多个检测点同时与电阻测试装置连接,从而一次完成对电池盖板多个测试点的测试,进而提高对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进行绝缘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塑壳电池以其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在近年来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电解液作为塑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塑壳电池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部分残留在电池壳体的表面,当电解液残留在塑壳电池盖板上时,则残留的电解液在特殊的使用环境条件下极有可能会造成塑壳电池壳体与极柱间绝缘性能的降低,从而导致塑壳电池壳体带电。 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出现,塑壳电池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目前检测壳体表面电解液残留是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极柱与盖板间绝缘电阻大小的方法,在测试时,绝缘电阻测试仪的一只表笔接触极柱,另一只表笔接触盖板,若绝缘电阻测试仪在合适的量程下有示数显示,则说明与盖板接触的表笔所指示的点有电解液残留。 然而,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盖板表面残留电解液分布位置的不确定性,检测时需要测量多个不同位置的点以降低漏检率,而绝缘电阻测试仪一次只能检测一个点,这就造成了检测时间过长、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无法满足生产效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以提高对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进行绝缘检测的效率。 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检测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工装,所述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 所述检测工装还包括触头安装座,盖板测试触头导电装配在所述触头安装座上,触头安装座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导电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触头安装座上还装配有极柱测试触头,极柱测试触头与触头安装座绝缘配合且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另一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盖板测试触头围绕极柱测试触头设置。 所述盖板测试触头沿极柱测试触头的径向辐射方向可移动的安装在触头安装座上。 所述检测工装安装在一个检测架上,检测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池夹具和检测夹具,检测工装安装在检测夹具上,电池夹具和检测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可在远离和靠近另一个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检测夹具与电池夹具上下相对设置,检测夹具设于一个悬架上,电池夹具设于一个检测平台上,其包括至少一对左右相对设置的夹板和与夹板传动连接的夹紧驱动装置。 所述电池夹具前后可移动的装配在检测平台上,检测平台上设有电池挡止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工装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检测工装,该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 所述检测工装还包括触头安装座,盖板测试触头导电装配在所述触头安装座上,触头安装座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导电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触头安装座上还装配有极柱测试触头,极柱测试触头与触头安装座绝缘配合且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另一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盖板测试触头围绕极柱测试触头设置。 由于该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并且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可通过所述测试工装将电池盖板的多个检测点同时与电阻测试装置连接,从而一次完成对电池盖板多个测试点的测试,进而提高对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进行绝缘检测的效率。 更进一步的,通过触头安装座将盖板测试触头集成安装在一起以后,能够方便各盖板测试触头之间的相互定位,方便了其与电池盖板的导电连接,另外,触头安装座上的连接部也方便了各盖板测试触头与电阻测试装置的导电连接;安装在触头安装座上的极柱测试触头进一步方便了电池与电阻测试装置的连接;带有所述电池夹具和检测夹具的检测架可实现对电池的自动检测,检测电池时,仅需将其放置于相应位置即可;夹紧驱动装置可实现检测时对被检测电池的固定;将电池夹具前后可移动的装配在检测平台上是为了实现对其前后位置的调节,以此来实现对不同型号电池的检测,挡止定位装置是为了与电池夹具配合实现对被检测电池的快速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检测架的结构示意图(去掉悬架和检测夹具);图3是图1中的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该附图也是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检测工装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该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01,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架101呈U形,其具体包括一个L形的底座11和可上下活动的装配在底座11上的悬架12。底座11上设有检测平台,检测平台上设有电池夹具,电池夹具用于固定被检测电池13,其包括一对左右相对设置的夹板14和与夹板14传动连接的夹紧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驱动装置采用的是双向气缸15,使用时可将被检测电池13放在两夹板之间,通过双向气缸15驱动夹板14夹紧被检测电池13。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夹具的装配在检测平台上,以便于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夹具还可以固定在适当位置,不必前后移动),检测平台上设有电池挡止定位装置,本实施例中,电池挡止定位装置采用的是挡块16。 悬架12采用的是悬臂梁的形式,其可升降的装配在底座11上,悬架12上固定装配有检测夹具17,检测夹具17呈倒扣的U形并且与电池夹具上下相对设置,为了实现检测夹具17的进一步升降调节,其是通过一个气缸装配在悬架12上,检测夹具17可在远离和靠近电池夹具的方向上移动。另外,检测夹具17上安装有检测工装102,检测工装102包括触头安装座18和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八个,其它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皆可)盖板测试触头19,盖板测试触头19导电装配在触头安装座18上并且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20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触头安装座18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20导电连接的连接部;另夕卜,触头安装座18上还装配有极柱测试触头21,极柱测试触头21与触头安装座18绝缘配合且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20的另一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盖板测试触头19围绕极柱测试触头2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盖板测试触头19沿极柱测试触头21的径向辐射方向可移动的安装在触头安装座18上,本实施例中,盖板测试触头19的可活动是靠设于触头安装座上的长孔22来实现的,为了实现对盖板测试触头19的定位,长孔22的孔壁阵列设置有定位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盖板测试触头和极柱测试触头均能够与被检测电池可靠接触,盖板测试触头和极柱测试触头均为带有弹簧23的弹性伸缩式触头。 使用时,可通过电池夹具将被检测电池固定在检测平台上,将电阻测试装置的两端分别与触头安装座、极柱测试触头连接,然后驱使悬架带动检测工装向被检测电池靠近,使盖板测试触头与被检测电池的盖板接触,极柱测试触头与被检测电池的极柱接触,从而便可实现对被检测电池的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工装

【技术保护点】
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工装,所述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工装,所述检测工装包括两个以上的盖板测试触头,盖板测试触头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一个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工装还包括触头安装座,盖板测试触头导电装配在所述触头安装座上,触头安装座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导电连接的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安装座上还装配有极柱测试触头,极柱测试触头与触头安装座绝缘配合且具有用于与电阻测试装置的另一测试端导电连接的连接端,盖板测试触头围绕极柱测试触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测试触头沿极柱测试触头的径向辐射方向可移动的安装在触头安装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工装安装在一个检测架上,检测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池夹具和检测夹具,检测工装安装在检测夹具上,电池夹具和检测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可在远离和靠近另一个的方向上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王玉涛杨建辉臧超李肖肖赵世超樊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