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892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其包括底盘、主杆、钢圈、集水盒、支杆Ⅰ、支杆Ⅱ、电机;主杆固定在底盘上,其内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开在主杆下端一侧,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主杆顶端,集水盒安装在主杆顶端且与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集水盒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支杆Ⅰ,支杆Ⅰ与集水盒活动连接,支杆Ⅱ一端与支杆Ⅰ连接,支杆Ⅱ另一端设置有喷头,支杆Ⅰ与支杆Ⅱ内部设置有支管,支管与集水盒连通,钢圈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主杆上,短骨一端与钢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杆Ⅰ活动连接,电机安装在底盘中的系统盒内,主杆上设置有定滑轮;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便于存放与携带,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属于农业节水灌溉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农业用水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农业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满足13亿人口粮食安全和生态需水的要求,当务之急,迫切需要我们通过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来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 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是这类灌溉方式耗水量大、水分利用效率低,是一类浪费水资源非常严重的灌溉方式。现代农业微灌溉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等。这些灌溉技术一般节水性能好、水分利用率较传统灌溉模式高,对节水农业灌溉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微喷灌、滴灌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常见的微喷灌、滴灌装置,灌溉时灌溉范围有限、运行费用高、耗用劳力多、灌溉效率低。现有的微喷灌装置还存在功能单一、适应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对于大田作物进行微灌时,还需设置一套完善的灌溉系统,安装操作复杂,设施设备成本较高。普通喷灌技术已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喷灌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1)受风的影响比较大,推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原因是现有喷灌设备是固定了,而大风的出现是随机的,喷灌技术规范中提出,如果风速超过3级,就不易采用喷灌技术,因此给喷灌实施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在喷灌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用户并没有严格按照风速要求执行,导致喷洒过程中喷雾滴的漂移损失非常严重,从而使得喷灌技术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⑵多喷头组合使用时喷洒均匀度较差:喷灌均匀度是喷灌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喷灌系统灌溉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对喷灌系统投资和作物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一定气象条件下,喷灌水量在田间地表分布的均匀程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①因管道水头损失和地形高差带来的田间各喷头工作压力不一致,即喷头工作压力偏差;②因喷头本身水力性能导致的单喷头喷洒水量在地表分布不均;③因喷头间距和组合形式不同造成相邻两喷头喷洒水量叠加方式不同,也会对喷洒水量分布产生影响;④地形坡度对单喷头水量分布带来的影响。⑶现行喷灌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喷灌系统田间管网的投资与喷灌均匀度密切相关,系统投资随着均匀度的增大而增加,尤其当喷灌均匀度大于90%时,均匀度微小增加会导致系统成本急剧上升。均匀度还通过影响喷灌水量在作物根区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喷灌技术使用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已开发了较多的喷灌设备。如2014.02.26由江苏大学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轻小型移动式喷滴灌两用机组”(申请号为:201310515933.X,申请公布号:CN 103598069 A),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喷滴灌车推动喷滴灌两用机组移动,使用柴油机驱动喷灌系统和滴灌系统运作,达到对作物喷灌、滴灌的效果。但在该专利技术中,并未将固定与自动控制灌溉实现装置的一体化。同时采用柴油机驱动喷灌和滴灌系统需消耗较多燃料,对环境也造成很大污染。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该装置能实现固定与自动调整、微喷灌与滴灌于一体等多种功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可以实现微喷灌与滴灌的转换,从而发挥微喷灌、滴灌的优点,且该装置可移动,灌水时可调节水压,通过水压大小的调节实现微喷灌和滴灌的转换,对较大区域的作物和小范围的盆栽、田垄内的植株均能进行灌溉,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特别是该装置根据风速的大小实时调节,大大减小因风速造成的喷雾滴的漂移损失。同时该装置自动控制灌溉中使用电源电路进行控制,无需消耗燃料,保护环境,设置滤网可过滤灌溉水中的杂质,且装置中多处配件可拆卸,便于安装、更换与清洗,整个装置可像伞一样伸缩,便于存放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该装置能实现固定与自动、微喷灌与滴灌于一体多种方式对作物进行灌溉,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可以实现微喷灌与滴灌的转换,从而发挥微喷灌、滴灌的优点。 本技术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包括底盘3、主杆7、钢圈10、集水盒13、支杆 I16、支杆II 18、电机24;主杆7固定在底盘3上,主杆7为中空柱体,其内设置有进水管8,进水管8的进水口 4开在主杆7下端一侧,进水管8的出水口 26设置在主杆7顶端,集水盒13安装在主杆7顶端且与进水管8的出水口 26连通,集水盒13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支杆I 16,支杆I 16与集水盒13活动连接,支杆II 18—端与支杆I 16连接,支杆II 18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9,支杆I 16与支杆II 18内部设置有支管17,支管17与集水盒13连通,钢圈10通过紧固螺栓9安装在主杆7上,主杆7上开有两个以上螺纹孔11,紧固螺栓9与螺纹孔11相匹配,短骨12 —端与钢圈1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杆I 16活动连接,电机24安装在底盘3中的系统盒23内,主杆7上设置有定滑轮14,滑轮柔索15 —端固定连接在钢圈10上,另一端穿过定滑轮14与电机24连接,主杆7上设置有调节阀5,可调节水压大小,控制水流量。 所述底盘3为圆形,万向轮I通过万向轮支杆2安装在底盘3下部,万向轮支杆2需要有足够的抗压性,在该装置注满水时可以支撑起整个装置,并可以使万向轮I向任意方向行进;所述万向轮I的轮胎采用实心轮胎,表面为人字形花纹,这样轮胎具有高弹性、散热强、耐磨性好、稳定性能高、抓地能力强,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尖锐物扎进轮胎。这样设计可以保证装置可以长时间平稳行驶。 所述在钢圈10内侧四等分点处设有小轮支撑杆29,小轮28通过小轮支撑杆29安装在钢圈10内,小轮28沿主杆7表面上下滑动。 所述主杆7与集水盒13连接处设有滤网25,以便能过滤水中细微的杂质,防止水流经过喷头19时造成堵塞。 所述集水盒13上设有集水盒盖27,方便清洗长期使用后的集水盒13内部水垢及杂质,防止水压过大水流冲出集水盒13顶部。 所述底盘3内部装有铁块22,可将整个装置的重心稳定在底盘3上,防止工作环境中风速过大将装置刮倒。 所述定滑轮通过滑轮支撑杆30与主杆7连接且固定。 所述系统盒23上可设置位置传感器接收器21,钢圈10外侧设置位置传感器发射器20,位置传感器发射器20发射信号u (见图8)经位置传感器接收器21接收后,进入电路通过放大、整流、稳压实现电机24正负极的改变,使电机转子正反转,通过滑轮柔索15拉动钢圈10做上下往复循环运动,从而达到该装置在一定区域内自动控制灌溉的目的。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将该装置通过万向轮I移动到需灌溉区域,拧松钢圈10上的紧固螺栓9,使钢圈10与主杆7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此时钢圈10内侧的小轮28会顺着主杆7表面一直滑至主杆7下侧。打开水源,水流通过水源进入进水管8,经过调节阀5时有足够的水压通过滤网25冲至集水盒13中。待集水盒13中注满水后,水流由集水盒13压入支杆I 16、支杆 II18中的支管17,并通过支管17由支管17末端连接的喷头19出水。 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3)、主杆(7)、钢圈(10)、集水盒(13)、支杆Ⅰ(16)、支杆Ⅱ(18)、电机(24);主杆(7)固定在底盘(3)上,主杆(7)为中空柱体,其内设置有进水管(8),进水管(8)的进水口(4)开在主杆(7)下端一侧,进水管(8)的出水口(26)设置在主杆(7)顶端,集水盒(13)安装在主杆(7)顶端且与进水管(8)的出水口(26)连通,集水盒(13)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支杆Ⅰ(16),支杆Ⅰ(16)与集水盒(13)活动连接,支杆Ⅱ(18)一端与支杆Ⅰ(16)连接,支杆Ⅱ(18)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9),支杆Ⅰ(16)与支杆Ⅱ(18)内部设置有支管(17),支管(17)与集水盒(13)连通,钢圈(10)通过紧固螺栓(9)安装在主杆(7)上,主杆(7)上开有两个以上螺纹孔(11),紧固螺栓(9)与螺纹孔(11)相匹配,短骨(12)一端与钢圈(1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杆Ⅰ(16)活动连接,电机(24)安装在底盘(3)中的系统盒(23)内,主杆(7)上设置有定滑轮(14),滑轮柔索(15)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圈(10)上,另一端穿过定滑轮(14)与电机(24)连接,主杆(7)上设置有调节阀(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的伞形喷滴灌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3)、主杆(7)、钢圈(10)、集水盒(13)、支杆I (16)、支杆II (18)、电机(24);主杆(7)固定在底盘(3)上,主杆(7)为中空柱体,其内设置有进水管(8),进水管(8)的进水口(4)开在主杆(7)下端一侧,进水管(8)的出水口( 26 )设置在主杆(7 )顶端,集水盒(13 )安装在主杆(7 )顶端且与进水管(8 )的出水口(26)连通,集水盒(13)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支杆I (16),支杆I (16)与集水盒(13)活动连接,支杆II (18) —端与支杆I (16)连接,支杆II (18)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9),支杆I (16)与支杆II (18)内部设置有支管(17),支管(17)与集水盒(13)连通,钢圈(10)通过紧固螺栓(9)安装在主杆(7)上,主杆(7)上开有两个以上螺纹孔(11),紧固螺栓(9)与螺纹孔(11)相匹配,短骨(12)—端与钢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良齐昌民王亓剑赵馀李云青武振中雷龙海陈金陵夏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