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57512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4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目的是提供的转向装置具有自复位运动轨迹精确灵敏、限位可靠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包括一转向感应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所述自复位结构包括通过轴承水平定位在底座上且由摇杆驱动的转轴,另由弹簧顶压所述转轴以施加利于转轴自复位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地竖直定位在底座上的两个弹簧,一弹簧压片穿插在两个弹簧与转轴之间并将两个弹簧的顶压力转移至转轴;所述转轴承受弹簧压片作用力的部位为一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具体是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又叫智能平衡车、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1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目前市面上的许多电动平衡车,转向机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结构相对复杂,仅有转向而无限位结构,摇杆左右转动时用力不均匀,且无法自动恢复到原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具有自复位运动轨迹精确灵敏、限位可靠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包括一转向感应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所述自复位结构包括通过轴承水平定位在底座上且由摇杆驱动的转轴,另由弹簧顶压所述转轴以施加利于转轴自复位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地竖直定位在底座上的两个弹簧,一弹簧压片穿插在两个弹簧与转轴之间并将两个弹簧的顶压力转移至转轴;所述转轴承受弹簧压片作用力的部位为一平面。 所述底座上竖直固定着两个弹簧导向柱,两个弹簧一一穿套在前述弹簧导向柱上,所述弹簧压片也分别通过两个通孔穿套在前述弹簧导向柱上。 所述转向感应结构包括一固定在转轴尾部中心部位的感应模块、分布在感应模块两边且固定在轴承座上的两个传感器定位座以及安装在传感器定位座上的传感器线路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自复位结构中,由于两个弹簧同时通过弹簧压片对转轴施加自回复作用力(自回复作用力由两个弹簧力叠加而成),因此弹簧的动程小而力矩大,而且弹簧和弹簧压片均定位在弹簧导向柱中,所以自复位运动轨迹精确灵敏、限位稳定可靠,使用寿命也长;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拆解和安装,使用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摇杆与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转轴、弹簧以及弹簧压片的相互关系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转向感应结构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弹簧压片的俯视方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的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包括一转向感应结构(常规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所述自复位结构通过一底座固定安装在平衡车底盘(图中平衡车底盘省略)上;该自复位结构包括一通过轴承(轴承安装在轴承座2内)水平定位在底座上的转轴1,该转轴还与摇杆11固定连接并且跟随着摇杆一起摆动(由图可知摇杆的底端通过连接座15与转轴固定连接);弹簧5对所述转轴施加利于转轴自复位的作用力。 本技术的改进是:采用的弹簧有2个,这两个弹簧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地竖直定位在底座上,一弹簧压片4穿插在两个弹簧与转轴之间(弹簧压片位于两个弹簧的顶端,同时又位于转轴的底端),将两个弹簧对弹簧压片的顶压力转移至转轴;所述转轴承受弹簧压片作用力的部位为一平面12,该平面平行于转轴轴线。 为对两个弹簧定位,所述底座上竖直固定着用于两个弹簧导向柱3,两个弹簧一一穿套在前述弹簧导向柱上;所述弹簧压片也分别制作两个通孔13,弹簧压片通过两个通孔穿套在前述弹簧导向柱上。因此,两个弹簧以及弹簧压片的运动均被限定在弹簧导向柱上。 此外,由图4 (为显示清晰,图中截去了部分遮挡的摇杆)可知,所述转向感应结构中:感应模块8安装在转轴尾部中心部位,两个传感器定位座10分布在感应模块两边并且固定在轴承座上,传感器线路板9则固定在传感器定位座上。转轴转动时,感应模块跟着一起转动,传感器线路板就可以检测转动的角度大小以及方向,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和转向的速度。该转向感应结构为常规结构,大多选用霍尔元件和磁铁感应结构。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乘用者通过往左或往右扳动摇杆驱使转轴转动时,转轴的平面就倾斜于弹簧压片,弹簧受到的顶压力相应增加;同时所述平面上较低的一侧边缘受到弹簧压片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对转轴形成一个反向力矩,该力矩具有驱动转轴反向转动的趋势;因此,当乘用者减小对摇杆的扳动力时,前述反向力矩就驱动转轴使该转轴回正,从而实现转向自平衡。另一方面,摇杆摆动带动转轴转动过程中,弹簧压片下压弹簧至一定程度(弹簧缩至最短)时,转轴无法转动,从而实现了转动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包括一转向感应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所述自复位结构包括通过轴承水平定位在底座(6)上且由摇杆驱动的转轴(1),另由弹簧(5)顶压所述转轴以施加利于转轴自复位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地竖直定位在底座上的两个弹簧,一弹簧压片(4)穿插在两个弹簧与转轴之间并将两个弹簧的顶压力转移至转轴;所述转轴承受弹簧压片作用力的部位为一平面(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摇杆限位自复位转向装置,包括一转向感应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所述自复位结构包括通过轴承水平定位在底座(6)上且由摇杆驱动的转轴(1),另由弹簧(5)顶压所述转轴以施加利于转轴自复位的作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地竖直定位在底座上的两个弹簧,一弹簧压片(4)穿插在两个弹簧与转轴之间并将两个弹簧的顶压力转移至转轴;所述转轴承受弹簧压片作用力的部位为一平面(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来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芯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